原标题:为读唇语,她请面试官脱下口罩……丨我的就业故事③
从外表看,今年24岁的李安吉和其他大学毕业生没什么不同,安静、内敛,不太爱说话。实际上,她有一级听力障碍,平时靠助听器和读唇语才能勉强听懂别人说的话。
受疫情影响,今年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而和李安吉一样的残障毕业生,面临着比健全人更为艰难的就业局面。特殊时期,一些关爱残疾人的企业和个人站出来,为他们的就业奔走……
最怕电话面试
如果知道今年初会有一场肆虐全球的疫情,李安吉可能不会拒绝当初残联打来的那个电话。时间拨回到2019年6月,彼时刚从上海商学院会计本科毕业的李安吉正踌躇满志地准备跨考西南财大的统计学专业研究生。
当时,身边的大部分同学们都已经找到工作,残联也多次打电话给李安吉的父母,询问是否需要帮忙介绍工作,忙着准备考研的李安吉几乎没有犹豫就拒绝了。转眼到今年2月,初试成绩出来,李安吉知道希望渺茫,思考几天后决定开始找工作。
“当时想着可能难找,也做好了放低要求和可能要花几个月去找的心理准备。”此时已是3月,各地开始逐步有序复工,但面向毕业生的招聘企业仍然不多。“很多虽然复工,但并没有招聘计划,甚至还有不少裁员的。”
李安吉在招聘软件上设置的工作方向是财务会计和新媒体运营,前者是她的本科专业,后者是她曾经在校内做过的工作,也有相关运营经验。虽然有新媒体企业让她提交作品,但最终不是没回应就是不满意。
“真正做设计是需要沟通很多回才能达到甲方想法,但是我们只是在App上交流几句,剩余都靠我去揣摩他们要什么,也没有给我更多机会去更正。”李安吉说。
由于此前一直在准备考研,李安吉并没有太多实习经历,这导致她能选择的工作岗位都很有限。更让李安吉困扰的是,疫情期间,很多企业都采用电话面试的方式,而她天生有听力障碍,就算戴着助听器也听不清楚电话里的声音。“平时只敢跟我爸妈打电话,因为我可以问N遍‘你说啥’,如果谈正事肯定耽误事。”
在选择岗位时,李安吉会避免需要电话的工作,也有企业会主动联系她,“如果涉及电话交流,我就会说明我的情况,问他是否有其他合适的岗位,大部分人都能理解。”李安吉的一位朋友也有听力障碍,每次求职时都会说明自己的情况,有的企业看到后就不会再有任何回应。
一个月内,李安吉在网上沟通过的企业多达119家,而表示愿意进一步了解的企业也只有十几家,所谓的进一步了解,也就是“能稍微多说两句”,此后再无回应,求职之路就这么陷入了“冰点”。
可以摘下口罩吗?
3月底,一个残疾人就业项目的出现令李安吉的求职出现了转机。这是一家叫索迪斯的公司提供的残疾人雇佣项目,从2013年开始,通过与企业牵线搭桥,帮助肢体、听力、视力和智力等不同类型的残疾人找到合适且满意的工作。
王海星是这一项目的负责人,多年来,通过她的一次次奔走,索迪斯和上海各区残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残联都比较认可这个项目,如果有求职者去残联登记,他们就会发信息给我们。”王海星说。
3月底,找了一个月工作都无收获的李安吉,在徐汇区残联的帮助下联系上了王海星。“王老师为我介绍了项目的整体情况,感觉她也挺认可我,想尽力帮我找到合适的工作。”
没过几天,王海星联系李安吉,位于长宁区的远景能源有一个助理岗位空缺,需要应聘者掌握文档处理能力。李安吉坦言,当时心里有些不太情愿,“工作内容和我本科专业无关,而且也不属于新媒体类,不是我最感兴趣的。”
在王海星看来,疫情期间,残疾人就业不能仅仅囿于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而要扩大就业范围,“我对安吉说,现在就业形势很严峻,你不能只考虑财务工作,其实每段工作经历都会给你今后的人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考虑到疫情形势,李安吉接受了王海星的建议。“首先我有计算机二级证书,文档处理我是可以做的,而且能够留下来也是一个值得珍惜的机会。”李安吉说。
一周后,王海星带着李安吉去公司现场面试。看到面试的经理戴着口罩,李安吉小心翼翼地问,能否脱下口罩以便她读唇语,经理听后爽快地取下了口罩。从一开始的紧张渐渐到放松,李安吉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面试结束,经理认为李安吉综合素质很高,当场表态予以录用。
这天正好是4月1日,经理问李安吉:“什么时候可以开始上班?”“随时。”“那就明天来上班吧!”。回家的路上,李安吉将找到工作的好消息告诉了父母,“我妈说真的吗,不是骗子吧,今天可是愚人节啊,把我逗笑了!”屏幕那头,李安吉给记者发来的文字里洋溢着喜悦。
企业扬长避短
王海星所在的索迪斯公司,主要为企业、医院、学校等提供驻场餐饮和设施管理服务。尽管从项目启动至今,王海星已经推荐160位左右的残疾人到相关运营点工作,但她还是坦言,残疾人就业并不容易。“取决于运营点和其所在的客户方的包容度,如果有一方不能接受,我们也很难推荐。”
对企业来说,雇佣残疾人存在一定风险,尤其是肢体残疾的人。“驻场服务主要有餐饮、设施管理、保洁、会务等,如果有肢体残疾,企业会觉得形象上有问题,也可能面临工伤风险。”
也有企业对残疾人求职表示欢迎。今年1月,四级肢体残疾的沈可在王海星的推荐下找到了在微软运营点的行政工作。“微软主动和我们交流,表示对雇佣残疾人很感兴趣,而且它们也把这作为企业的闪光点和值得推广的经验。”王海星说。
为了让残疾人能够更快适应工作,企业一般会秉持“扬长避短”的原则,或对残疾人进行特殊照顾。在微软运营点,考虑到沈可行动不便,经过申请,微软公司为其提供了班车服务。在薪酬上,运营点也对沈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倾斜。
在远景能源,公司考虑到李安吉的听力障碍,把和客户电话沟通等任务分配给其他人,而把财务统计、对账的工作交给李安吉。“规避薄弱的地方,充分发挥她的长处。”
王海星告诉记者,由于存在听力障碍,李安吉在见到陌生人时比较拘谨,也不太自信,这是残疾人与健全人求职时的不同之处,常常也是一种劣势,而一次次求职被拒,对残疾人来说,意味着比常人更强烈的打击。
为了增加面试成功的机会,王海星会告诉求职的残疾人一定要自信。“像安吉,如果听不清楚就会猜测对方的意思,我和她说,没听清也不用害怕,可以大方地让面试官再问一遍,对方反而会觉得你很真诚。”
疫情之下,王海星对残疾人就业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要摆正心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不能好高骛远,在求职时要更有自信,不能因为自己是残疾人就产生自卑情绪。此外,面对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也要考虑适当扩大就业范围。
(沈可为化名)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顾杰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