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防疫施工两不误中企为世界经济稳定贡献中国力量
中铁十八局沙特公司萨拉曼国王能源城房建项目施工现场。伍振摄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杜瓦底座吊装安装现场。中核集团ITER项目部供图
中铁十八局沙特公司萨拉曼国王能源城房建项目施工现场。伍振摄
由中国路桥公司承建的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目前已全面进入水上施工阶段。新华社记者高磊摄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展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海外、扎根当地。每一家在海外的中国企业,天然就是一座物资中转站、民心相通桥。疫情期间,海外中企对当地的每一次援助,背后都有一段投桃报李、守望相助的佳话。
如今,海外疫情肆虐。中国企业不仅继续向当地提供多种援助,更坚守岗位、逆行出征,既抓防疫、也抢工期,为保障当地生产供应、稳定全球产业链作出积极贡献。
“很多国家都撤了,中国人却逆行而来”
“为什么其他国家的人都从孟加拉国撤离,而你们中国人却要过来?”
问这个问题的,是位孟加拉小伙儿,中文名字叫柯书良。目前在中核五公司孟加拉聚氯乙烯工程总包部担任翻译。在孟加拉抗疫最关键的时刻,项目部迎来了10位从中国逆行而来的“勇士”,这让当地员工备感鼓舞。
柯书良说,一位中国同事的回答他至今铭记在心:“中国是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中核集团作为中央企业担负着国家重任,危难时刻一定会和大家在一起并肩战斗。”目前,孟加拉项目工程正有序推进,2万立方米低温储罐已成功完成了三次壁板的安装提升。
镜头来到世界的另一端。卡达拉舍,一座名不见经传的法国南部小城,却是全人类最大一颗“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项目所在地。
在这个规模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中,由中核集团牵头的中法联合体,负责的是“主机安装一号合同”。其重要性好比核电站的反应堆、人体的心脏。按预定计划,今年4月中核集团将迎来合同的第一个重要工程节点:为“人造太阳”安装杜瓦底座。
然而与工程期限同时到来的,还有肆虐的疫情。尽管此时的欧洲形势依然严峻,但中核人没有犹豫。4月8日,中核二三的21人团队,毅然“出征”卡达拉舍。当地时间4月21日,中核团队正式向ITER组织移交杜瓦底座,成功打赢ITER项目建设首个攻坚战。
在“一带一路”上,中国企业这样的逆行出征还有很多。
“项目点火在即,整个团队都在昼夜奋战抢工期,疫情发生对项目建设无疑是巨大冲击。”王晓军是中材国际印尼万吨水泥生产线项目的经理,按照合约,产线要在5月31日产出熟料。为此他放弃了春节休假,于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八赶回印尼。尽管如此,疫情给工程带来的影响,还是超出了王晓军的想象。
进入3月之后,欧洲疫情开始暴发,一些欧洲进口设备的技术人员,要么纷纷撤场,要么无法进场,项目一时迟滞难行。对此,中材国际统一调度资源,紧急从其他海外项目部调派人手增援。
“我们克服了欧洲专家从现场撤退的困难,公司从印度尼西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和缅甸派出了一部分的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调试,同时公司在国内组织了远程指挥调试。”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沈军介绍道,“一般这类项目的正常调试是三个月,但欧洲专家走了以后,反而没有影响到我们自己的远程调试。最后我们仅用了23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个项目的调试。”
人手紧张,就引进印尼当地施工队伍,确保安装进度;设备缺件,就扩展全球采购,确保零件供应;物流中断,就安排印尼籍员工到中国取件……中材国际迎难而上,想方设法克服疫情给生产带来的影响。
3月18日,中材国际印尼万吨水泥产线点火投产,比合同约定工期整整提前两个半月,得到印尼业主高度赞扬。对王晓军来说,疫情之下践诺履约,“是责任也是情怀”;而对海外的中国企业来说,这是担当更是实力。
“要把时间追回来”
4月20日,当李义民戴着口罩风尘仆仆回到沙特萨拉曼国王能源城项目驻地时,已是晚上8点半。
这个项目是中铁十八局沙特公司“属地化管理”的试点项目:中方只派出公司代表、总工程师、计划部长、物资部长4名管理人员,其余从项目经理到测量员、施工员等均为外籍员工。沙特公司将从这片“试验田”中,摸索出一套属地化管理的经验做法,然后全面推广。
这是李义民第一次担任驻项目代表,他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沉。一边是全球肆虐的疫情,一边是刚刚进入全面建设的能源城项目,李义民不敢有一丝懈怠。
“我们对建筑工人要求非常严格,在大门口要交齐健康卡、行动轨迹表、体温记录等,才能进入大门测量体温。体温合格后,个人物品要放到指定区域统一消毒,人员则通过这个消毒通道进行消毒。”李义民指着项目部门外刚搭建完毕的消毒通道说。
在口罩的分发上,项目部也狠“扣”细节。“我们的口罩能够保证工人一天两换,而且我们要求工人用旧口罩换新口罩,一来防止人们随意丢弃旧口罩,二来防止大家留存新口罩、自己仍用旧口罩,这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李义民说。
千方百计保证工人的安全之后,李义民又在琢磨如何加快建设速度。李义民说,疫情期间,由于防控需要,项目部将有多个点位同时施工,各点位分别相距二三百米,减少人员聚集,同时也为后期的大面积开工做准备。待疫情结束后,将有更多点位同时施工,并且随着人员的补充,将实行24小时的不间断施工,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最大限度提速,“把被疫情耽误的时间追回来”。
面对疫情的不利影响,中国企业克服重重阻力,一边抓安全一边保工期,赢得当地员工、业主的一致好评。
巴基斯坦的萨希瓦尔燃煤电站,由中国华能和山东如意集团共同出资建设,填补了巴基斯坦1/4以上的电力缺口。自巴基斯坦疫情发生以来,萨希瓦尔燃煤电站一直持续安全运营,保障全国用电需求。
“电站平稳运行离不开中国企业防控疫情的不懈努力。”电站安监部主管巴希尔表示,为确保电站正常生产,中国企业在当地组织疫情防控演习,普及防疫知识,对电站实行封闭管理,集中停运通勤车,只留生产一线人员坚守厂区。“中国企业高度负责,专业能力强。中国同事坚守岗位,他们的精神让我们感动。”
由中国交建承建的卡纳普里河河底隧道,是孟加拉国第一条水下隧道。疫情期间,项目仍然按照既定进度顺利进行。
“疫情使得部分回国休假的中国员工无法按计划返回,一些建材还没有完全恢复供应,但中国企业采取多种措施保障项目正常施工。中企的责任和担当让我们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业主现场执行工程师阿扎德说。
“感谢中国企业,感谢中国”
“当吉布提遭遇危机之时,在环顾四周寻求帮助之时,只有中国挺身而出。我要向中国表示最诚挚的感谢。”这是在4月7日中国援助吉布提防疫物资的交接仪式上,吉布提港口与自贸区主席阿布巴卡的肺腑之言。
当日下午,一架空客A330全货机缓缓停靠在吉布提国际机场停机坪上,招商局集团向吉布提政府和企业捐赠的第一批防疫物资顺利抵达。
2月初,在中国疫情形势日趋严峻之际,吉布提政府通过招商局集团向国内捐赠一批价值10万美元的口罩、护目镜等防疫物资,对吉方的善举,中国一直铭记在心。
3月底,吉布提疫情开始恶化,招商局收到了来自吉布提政府的求助信息。招商局慈善基金会当即作出响应,与万里之外的吉布提项目相关负责人昼夜协调,在最短时间内筹措了一批价值28万美元的物资。工作人员在箱子上用中法两种语言写道:“让时间见证友谊。”
同样在4月7日,中国光大控股旗下特斯联通过“火雷行动”计划,将22吨、共计500万件防疫物资交付卡塔尔官方。这是继今年2月卡塔尔向中国驰援大量紧急医疗物资后,中国人民给予卡方的一次深情回馈。
1月27日,光控特斯联以“火神山”“雷神山”为名,发起“火雷行动”,依托企业在世界各地的渠道资源,采购急需物资发往国内。这一行动得到了卡塔尔的“力挺”。此后,不仅向中国捐赠250万只口罩,卡塔尔航空更是免费为中国承运近600吨物资。
当中国国内疫情形势趋于稳定后,“火雷行动”就地“调头”,成为中国援助海外战疫的重要民间渠道。“感谢中国企业。”卡塔尔国务大臣、卡塔尔航空集团首席执行官阿克巴尔·贝克在回信中称,“通过相互支持,我们终将战胜病魔。”
除了物资捐赠,中国企业还出工出力,助力当地人民抗击疫情。
3月21日晚,中铁二十局安哥拉国际公司接到一个紧急电话。电话那头是言辞急切的安哥拉万博省副省长莱昂纳多·萨帕鲁。副省长表示,安哥拉当日确诊两例新冠肺炎病例,疫情防控形势愈发严峻,请求中方能帮该省的隔离医院修建配套电力系统。
得知是关于疫情防控的任务,中铁二十局安哥拉国际公司没有迟疑,当即表示愿意无偿完成此项任务。于是,14名从周边紧急抽调的中安两国员工,迅速投入到医院的修建工作之中。每天早上6点出门,晚上7点下班,午餐都是送到施工现场解决。
“时间确实很紧张。”参与建设任务的中国员工步延辉说,“但我们早一分钟完成任务,安方人民的安全就能早一点得到保障。”当得知公司是免费为万博省政府工作时,同为援建人员的安哥拉员工若昂·奇普西拉备受感动:“很高兴能在这样的企业中工作,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
万博省省长若安娜·帕波蒂斯塔由衷地表示:“感谢中国企业,感谢中国!”
3月24日,医院正式交付。万博省省长若安娜·帕波蒂斯塔由衷地表示:“感谢中国企业,感谢中国!”
本报记者韩维正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5月01日第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