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千方百计稳住就业基本盘——复工复产,青海在行动

原标题:千方百计稳住就业基本盘——复工复产,青海在行动

“真金白银”的减负“红包”,为企业复工复产注入“稳定剂”;线上招聘和培训,释放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帮助农民工“走出去”务工,或“留下来”工作,实现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21.59万人次……面对疫情冲击,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我省千方百计稳住就业基本盘。

减负“红包”,为复工复产注入“稳定剂”

在西部矿业集团青海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电解车间内,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工作。目前,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已从全面复工复产,逐步迈向达产增效。

“面对当前经济形势下行及新冠肺炎疫情的综合压力,公司切实履行‘不把一名员工推向社会’的国企担当,没有出现裁员或降薪现象,并计划今年吸纳大专院校毕业生近200人。稳岗返还资金的及时到位,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发展提质增效、维护员工诉求的能力和决心。”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道。

作为青海省级参保企业,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已享受普惠型失业保险稳岗返还金146.67万元;今年2—4月社会保险费用阶段性减半征收,减少支出近680万元。“减、免、返”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共计为公司减轻近830万元人工成本支出……极大地减少了企业负担。

真金白银的“及时雨”,让企业吃下“定心丸”。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任务不减、指标不降、目标不变’的目标,力保完成全年生产经营任务。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多项指标降幅比前两个月明显收窄,表明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企业分区分级复工复产,并达产达效,经济复苏明显加快,企业用工需求持续增加,就业市场快速回暖。

为让新员工进得来、稳得住,让老员工有活干、有保障,我省及时开展稳岗返还工作,调整优化工作流程,积极落实社保费减免政策。一季度,我省向4666户参保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08亿元,惠及职工26.8万人。全省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5.43亿元,其中:减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5.04亿元、失业保险费1900万元、工伤保险费1900万元,惠及企业28815家、职工118.7万人。

我省通过实实在在的投入,帮助企业稳定投产,发挥政策作用,为复工复产注入“稳定剂”。

同时,我省加强指导企业依法依规处理劳动关系,鼓励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对不得不裁员的要提前介入、有效指导、履行程序,依法实施。充分发挥协商协调机制作用,支持企业与劳动者加强协商,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灵活工时等方式稳定岗位。加大劳动争议调解力度,一事一议化解处理,加强对企业用工的针对性指导和服务。稳妥防范规模失业风险,密切关注就业失业关键性指标的变动,加强政策储备,确保不发生系统性、规模性失业风险。

线上服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有力保障

“春节以来,我在线上给多家单位投了简历,现在我在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机电安装分局实习。”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青海籍2020届学生张明山说。

今年全省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3万人左右,增量、增幅均为近年之最。疫情期间企业招聘活动减少,市场就业机会不足,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部分求职者就业出现暂时困难。为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积极组织开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和机关事业单位考录招聘;组织开展专场招聘会和“换脑筋,闯市场”转换择业观念主题宣讲,确保高校毕业生群体就业总体稳定。

省人才交流中心加大线上招聘力度,在春节期间开展了一系列线上招聘活动,又根据目前我省生产复工情况,陆续举办了“2020年复工复产线上专场招聘周”“青海省2020年‘巾帼展英姿’女性线上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同时,3月10日至22日联合青海师范大学举办“2020届毕业生线上招聘会”……我省各项线上招聘有条不紊地进行。

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贫困劳动力等各类劳动者,以及有招聘需求的各类用人单位,我省组织实施“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精准搭建线上活动平台、开展特色专场招聘、强化线上职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全力以赴助推企业复工复产、达产达效,促进劳动者尽快实现就业。

招聘上“云”,培训上“线”。我省变“网路”为“主路”,积极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通过线上技能培训,既避免了人员聚集感染疫情的风险,又帮助农民工、高校毕业生、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提升了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目前,我省线上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累计注册学习人数1985人,各工种线上学习完成课时总量21635课时。

青海省科技技能培训学校电工培训班的老师通过电脑屏幕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授课。课后,学员们通过学习平台提交课堂笔记和作业。参训学员对这种线上培训模式纷纷点赞,表示在疫情防控期间,虽然不能到堂上课,但通过线上培训,可以练好“内功”提升技能,为疫情解除后冲刺年度目标任务打牢基础。

加速返岗,让农民工出得去有活干

一个月来,牟全忠作为海东市人力资源行业协会领头人,不停奔波在江苏各个企业,考察企业用工需求。“因为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原因,好多企业都不招工了,我就自己跑到各个厂子,和企业对接用工需求。”

目前,海东市人力资源行业协会已向江苏省输送劳务人员800余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6名。海东市作为我省劳务输出主要地区之一,农民工是海东稳就业的关键群体。海东市人力资源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无锡——海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优势,积极帮助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难问题。

“为让农民工顺利到岗,之前我们通过包车、包机等方式,开展‘点对点’劳务输出。最近疫情形势好转,我们在民和开展了线下招聘会,帮助农民工返岗务工。”牟全忠说。

全省各地持续深入开展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加强与对口援建省市的衔接沟通和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做好输出、输入地信息对接,提升对集中返岗劳动者的输送保障能力。为解决农民工“出不去”难题,政府各部门联手,做好健康互认、岗位对接、“点对点”运送等服务,一季度我省累计为返程农民工组织包车68辆,协调火车专厢1次,帮助4.76万名农民工返岗复工。

同时,我省积极推进农牧区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重点支持就近就地就业,对暂时难以外出的农牧区劳动力,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充分挖掘就近就地二三产业岗位,为家门口就业创业提供便利。积极发挥劳务经纪人作用,有序组织带领劳动力输出就业。

依托“青海人社网上办事大厅”“青海人社通APP”等平台,开展线上“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活动。建立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和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保障机制,为集中返程农民工提供返岗运输、输出输入地交接等全方位服务保障。围绕复工复产、达产达效和稳就业工作,面向全省各类企业、用工单位和城乡劳动者,广泛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补贴、送培训“四送”专项活动。

稳就业,有压力、有挑战,但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是经济复苏的“底盘”。我省紧紧围绕疫情防控期间做好全省稳就业工作和企业复工复产服务保障工作这条主线,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广泛开展公共就业服务,积极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全力以赴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达产增效。

视点短评

保就业就是稳民生

今年一季度,我省经济社会秩序正在加快恢复,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全国平均水平,成绩来之不易。截至3月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914人,较2月底增加8743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21.59万人次,较2月底增加7.98万人次,就业指标加速恢复。

抓好当前经济工作,重点难点在“六保”,关键要害在“六稳”。而这其中,保就业是重中之重、首要任务。

我们看到,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六稳”工作、“六保”任务,就业必须摆在首位,保就业就是稳民生。

保居民就业,首先必须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千方百计增强企业稳定和创造就业岗位能力。保居民就业,其次要保市场主体,必须要着力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加快落实各项政策,推进减税降费,降低融资成本和房屋租金,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保居民就业,还应该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必须要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保持经济发展稳定性和竞争力。

我们深知,抓紧研究制定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举措,聚焦抓住产业、撑住企业、保住就业,就必须把保就业作为重中之重、首要任务,努力在“稳”和“保”的基础上做到“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既稳扎稳打,更行稳致远;必须要围绕全年目标奋战黄金季,确保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循环,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折不扣完成全年既定目标任务。

故事传真

打赢就业“保卫战”

4月29日,青海大宋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各种自动化设备有序运转,车间里充满了复工复产的生机。

“之前,受疫情影响,部分物流运输受阻、生产运行成本高、资金回笼困难,企业复工复产面临一系列挑战。我们之所以能快速实现复工复产,得益于政府部门及时有力的支持,根据政策我们享受了25000元的稳岗返还资金,再加上免交今年2月—4月的养老金,就这两项减轻了我们不少压力。仅免交养老金,企业每个月就节省5.5万元,这相当于给员工发一个月工资,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青海大宋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社保“免、减、缓”政策,对支持企业稳定、扩大就业和尽快复工复产,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日益好转,像青海大宋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中小微企业慢慢恢复生机,岗位也快速释放出来。

“现在我们的技术人员和导购员还有缺口,计划今年招聘20名大学生。对此,西宁市湟中区就业局也积极同我们对接用工需求,帮助我们在人社招聘平台上免费登载招聘信息。我们对恢复经济发展、恢复正常生产秩序,甚至达产增效,充满信心。”青海大宋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就业一头连着老百姓的“饭碗”,一头连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稳住了“饭碗”,也就稳定了信心。中小微企业活下来、活得好,大多数人就能端上、端好饭碗。我省通过实施社保“免、减、缓”,发挥中小微企业“劳动力蓄水池”的功能,防止因暂时困难造成员工流失。

借助政策的东风,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加快储备人才,积蓄发展潜能。“稳岗补贴、养老金的减免等‘真金白银’的政策大礼包,给企业很大的帮助,我们有信心稳岗、扩岗。通过这笔资金,我们给员工发放了生活补贴,并对他们进行技能提升;我们还计划今年招聘700名新员工。”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市场用工日趋活跃,且招工企业数和提供岗位数仍在持续增加。进入3月以来,部分行业、部分企业的招聘需求已逐步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显然,这是当下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举措的利好消息。

我省持续织密就业保障网,除社保“免、减、缓”政策的实施,还大力推进“点对点”务工服务、“云招聘”等多项措施,广泛开展公共就业服务,积极落实援企稳岗政策,下好稳就业“先手棋”。(陈晨)

相关阅读:
我省首个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运行 首单区块链贸易融资业务已成功办理 2020年4月29日0时至24时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