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日报:“日企撤离”,西方媒体的一次炒作

原标题:世界观|“日企撤离”,西方媒体的一次炒作

来源:中国日报

本月初美国彭博社发表文章“Japan to fund firms to shift production out of China”,指出日本经济产业省计划拨款22亿美元,资助日本厂商生产线撤出中国。一时间,有关日企撤离,日本要与中国经济脱钩的消息甚嚣尘上,引发了很多关心中日关系人士的担忧和焦虑,毕竟中国刚刚经历了新冠病毒的冲击,正在走上艰难复工的道路,这时候如果日企大范围撤资,无疑对我国的经济来说是雪上加霜。然而,在疫情肆虐,全球经济都严重受挫的情况下,日本政府这样的决定,意欲为何呢?为此,笔者仔细研读了彭博报道中提到的日本内阁4月7日发布的《新型Coronavirus传染病紧急经济对策》。

令人吃惊的是,在这份文件中根本没有提到过“中国”,报道中所说的支持日本企业把产能搬回国内,或者向东盟国家分散来使产业链多元化是普遍的指导性意见,并没有具体建议日企从中国撤离。

具体到对策中引起国人担忧的主要是日本关于供应链改革的部分,笔者将该部分重点翻译如下:

新型Coronavirus传染病大面积传播的影响,凸显日本在口罩等医用品供应链的脆弱。为了支持产业链回归日本国内或者实现区域多元化,日本政府将对企业供应链重组进行援助:

企业把对一个国家依赖度较高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产能搬回日本,政府将给予补贴。对中小型企业的补贴是成本的2/3;对大企业的补贴是产能回归成本的一半;口罩,酒精消毒液,医用防护服,人工呼吸器,人工肺等与国民健康相关的产业回归国内,补助金会进一步提高。对中小企业,政府补贴成本的3/4;对大企业,政府补贴成本的2/3;国内企业扩大产能来生产目前高度依赖进口的药原料,政府将补助投资的1/2;为国内生产供应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如果对一个国家依赖程度高,企业在东盟等国建立工厂实现多元化生产。政府会对进行区域多元化的中小企业补贴成本的2/3,对大企业补贴区域多元化成本的1/2。

由此看来日本“供应链改革”的目的一是为了让那些主体产业链在国内,但是关键零部件依靠国外的生产线正常运转,不会因为疫情而停产;二是恢复疫情所需战略物资的产能,以免受制于人。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文件所说的整个经济刺激计划总额高达10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万亿元,占日本GDP年总量约20%,而其中为了支持日本企业供应链重组,总共计列支了2435亿日元,折合人民币160亿元,仅占计划总额的0.23%,对于在中国3.5万家日本企业,包括一些年利润动辄上千亿日元的大企业来说,更是不值一提。

事实上,日本企业在华设厂,投资主要基于经济利益考量,譬如在日本政府出台该政策不久的16日,日本养乐多就在江苏无锡再设新工厂,项目总投资约3亿美元,用地100亩。

中国日报:“日企撤离”,西方媒体的一次炒作

与此同时,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总裁本间哲朗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也表示会“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本间说“在困难时期看到政府对企业的扶持、消费者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伴随中国营商环境的日益改善人才涌现等优势因素,让我们对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野村证券农业咨询部主任周旋认为,国内应该更加客观看待日企撤离,这是市场规律使然,“仅把中国当作出口加工基地的日本企业已经没有必要一直呆在中国,他们愿意去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国家,比如缅甸,越南,斯里兰卡,但是更多的日本企业选择留在中国,因为中国不仅是他们的生产基地,也是他们商品的消费市场。”

总的来看,此次“日企撤离”引发的关注,是西方媒体借助疫情恐慌渲染的一次炒作,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正如商务部发言人高峰所说,经济发展有其内在规律。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是各国企业多年来共同努力、共同选择的结果,是各经济体要素成本、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哪个人、哪个国家能够随意改变的。

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一些国家极力鼓吹“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的动向,坚持由低到高的梯级转移和优化国内产能,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向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行业有序调整。

相关阅读:
创业板改革方案透露出哪些变化? 中央纪委的这则通报,释放了扫黑除恶的重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