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独具慧眼”葛继宏:让一双公筷托起文明城市新风尚

原标题:“独具慧眼”葛继宏:让一双公筷托起文明城市新风尚

“小筷子,大承载!”在市政协委员、浙江传媒学院教授葛继宏眼里,一双细细的筷子,其内涵包罗了身体健康、饮食文化、餐桌文明等,甚至还能激活一个产业、打造一座城市的全新记忆点。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提醒人与人之间应当保持适度距离,使用公筷的话题再度进入公众视野。葛继宏走访了杭州多地,发现受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公筷普及率尚有待提升。“中国人喜欢围桌而食,给客人夹菜是餐桌文化的一部分,有些人觉得使用公筷显得疏远。同时,一般餐厅的公筷和普通筷子没有太大差异,很多人吃着吃着就分不清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公筷行动造成了障碍。”葛继宏说。

另一景象是,一家生产销售杭州天竺筷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葛继宏,本以为生意可能冷清,没想到老客户没丢,还迎来了新客户。以往买公筷的主要是星级饭店和老字号饭店。疫情发生后,一些连锁餐饮店也成了常客,仅公筷这一项的销售涨幅就达到20%以上。

葛继宏从中敏锐地察觉到一种机遇:培养一种好习惯,需要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宣传推广;公筷和普通筷差别不大,正需要精心设计、专门生产,为它插上文化创意的翅膀,才能成为一种代表城市乃至国家风尚的精巧载体。

如何抓住“牛鼻子”,推动公筷行动快速落地见效?葛继宏提交了一份提案:他认为“11月11日”不仅是购物节,也可以形象地代表两双筷子,于是建议设此为“全民公筷行动日”;此外,还可以将推广公筷使用的公益活动与动漫结合,如设计“筷筷”“乐乐”拟人卡通形象作为“公筷推广大使”等;还可从中小学生的教育入手,让孩子的“小手”牵动家长的“大手”,带动每一个家庭养成公筷使用习惯。

而“文创+公筷”的想法一经分享,立刻吸引了许多同道中人与葛继宏兴致勃勃地交流,并付诸实践:以天竺筷为例,浙江的竹林资源堪称得天独厚,天竺筷亲近自然的气质,也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谋而合;在设计上,为了方便全桌人使用,公筷最好长一点,上面可以绘制西湖十景、百家姓、劝善劝孝的家风家训,甚至用外国语言和国学经典来个“混搭”,让它漂洋过海,在异国的餐桌上润物无声地讲述“中国故事”……葛继宏有一个愿景,希望一双公筷能像“礼让斑马线”一样,成为杭州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又一张“金名片”。(本站编辑祝婷兰摘编)

相关阅读:
在疫情“大考”中完善应急管理 香港警方捣破一疑似无牌酒吧 含39名顾客等43人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