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宋代,何以成为文豪辈出的"黄金时代"?

原标题:宋代,何以成为文豪辈出的"黄金时代"?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最近,古装剧《清平乐》引发网友热议,它讲的是北宋第四位皇帝仁宗赵祯一生的开明盛治。剧情还未过半,便有晏殊、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一大批贤臣良相先后登场,据说后面还有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辙等文豪拿着“背诵并默写全文”的“号码牌”排队等位。

宋代,何以成为文豪辈出的

电视剧《清平乐》剧照

不仅仅是仁宗一朝,纵观两宋三百余年,唐宋八大家占有六席,文有范仲淹、韩琦、文彦博、富弼,史有曾公亮、司马光,书法家有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历史学家常用“积贫积弱”来形容的宋代,何以成为文豪辈出的“黄金时代”?

以文为贵“寒俊”崛起

其实,宋朝出现这么多文学才子,并非偶然,这与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有直接联系。当时社会整体读书风气浓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以文为贵思想十分盛行。

那么问题来了:宋从建国之初就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外部压力,北有契丹,西北有党项,西南有吐蕃和大理。异族威胁无时不在,为什么还会出现“重文轻武”这样的国策?

史学家邓广铭认为,“重文轻武”只不过是一种表象。北宋政权一开始就注定了“国倚兵而立”的局势。宋太祖深知高级将帅的篡夺之祸,必须加以防范,所以限制和削弱将领兵权,不重用武将。到了宋太宗时期,文臣地位被摆在同级武臣之上,以起到制衡作用。

在重文轻武思想的直接影响下,士人群体受到高度重视,不少政策也为文人兴起提供了优质的土壤,科举制度就是其中之一。

宋代,何以成为文豪辈出的

《十八学士图》卷,南宋刘松年

与唐代相比,宋代科举考试的录取人数增加了不少。宋真宗在位第三年,进京赶考取得功名的考生高达1538人——这也是中国科举考试历史上的最高纪录。

宋代,何以成为文豪辈出的

宋代科举考试图

而且宋代科举给了出身平民的“寒俊之士”崛起的机会。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曾经在寺院中靠吃粥和咸菜度日,清苦读书。经常带去的米不够煮米饭,只够煮粥,粥凝结以后还要切成几块、分成几顿吃。欧阳修年幼时家里没钱买纸笔,母亲拿着芦苇秆在沙地上边画边教他写字。据《宝祐四年登科录》记载,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一共录取进士601人,约三分之二出身平民。这年的第一甲第一名是文天祥,他也是从三代无官的家庭里出来的。

新儒家与“共治天下”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曾在太庙立过一块誓碑,刻有“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虽然真实性值得推敲,但是宋代言官很少因为进言而被诛杀。

“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欧阳修在《镇阳读书》一文中这样描述士人群体议论时事的状态。陈寅恪先生也曾评价:“六朝及天水一代,思想最为自由,故文章亦臻于上乘。”这里的“天水一代”说的就是“天水赵氏”,即宋。

两宋士人展现出崭新的精神风貌,也离不开“新儒家”思想——在其影响下,一度出现“君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局面。历史学家余英时认为,可以把“以天下为己任,敢当天下事”,看做是打开通向宋代士大夫内心世界大门的钥匙,这种风貌也是当时知识分子较为普遍的精神追求。

什么是以天下为己任?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壮志在胸,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忧国忧民,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

宋代治国政策、社会氛围总体相对开放、宽松,从而孕育出知识分子开创担当的精神品格,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豪精英辈出。

瓦舍勾栏浅吟低唱

八百多年前的汴梁,一名画师挥动手中的画笔,描绘着他所观所感的景象:小到商贩走卒,一言一行,尽态极妍;大到从汴京的一湾春水,缓缓流转开来……

宋代,何以成为文豪辈出的

《清明上河图》局部北宋张择端

宋代逐渐取消了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世俗文化逐步兴起,文学与市井有了更为密切的关系。宋代的开封、临安展现出一种开放式的街市状态,官府、民户、商家混杂毗邻。城市居民“坊郭户”第一次被列入国家法定的户籍管理分类。

道路通衢、瓦舍勾栏,有说书的、杂耍的、讲史的,也有街头的饮茶活动。悬丝傀儡、各色小吃、金银首饰,应有尽有,就连仁宗也常命内侍出宫采买蜜饯等物,可见夜市规模之大,品类之盛。

宋代,何以成为文豪辈出的

《西园雅集图》局部(南宋马远),描绘了众多文人雅士在驸马都尉王诜府中作客聚会的情景。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柳永对北宋的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用词描绘过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当时许多著名的城市。在他的《望海潮》中,既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清丽之景,又有“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惬意生活,真实交错地描绘出杭州的美景和民众的生活乐事,展现出当时社会的承平气象。

瓦舍勾栏、浅吟低唱,可以说这一时期经济社会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世俗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琴棋书画诗酒花

有媒体曾调研“你最想穿越到哪个朝代?”,得到答案最多的就是宋朝。

苏轼词曰“饮官法酒,烹团茶,烧衙香,用诸葛笔”,陆游诗云“兴阑却欲烧香睡”。抚琴、调香、赏花、烹茶、诗词和书画……宋人日常生活中的赏心乐事,透过儒家思想的传承,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宋代,何以成为文豪辈出的

北宋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里的“天青色”形容的就是宋代的汝窑。传说宋徽宗曾在梦中看到雨过天晴后天空的颜色,于是他让窑工以此入色,制作出天青色的瓷器,瓷器烧成之日,徽宗便以“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为名,从此天青色便是汝窑的代名词。

宋代,何以成为文豪辈出的

北宋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瓷器表面不见一丝开片纹路,釉色如雨后的天空一样清朗,被认为是汝窑中的绝世珍品。

宋代,何以成为文豪辈出的

《黄州寒食帖》局部北宋苏轼

除了瓷器,今天真正能够直接“触摸”到的宋文化,还有珍贵的传世书画。以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为代表,他们的墨迹中也蕴涵着个人的学养与情操。

宋代,何以成为文豪辈出的

《苕溪诗》卷局部北宋米芾

宋代,何以成为文豪辈出的

《枯木怪石图》又名《木石图》,是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创作的纸本墨笔画

纵观中国历史,宋代虽然不是国力强劲的时期,但其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突出成绩,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和推动,使它无愧为中国历史上文明昌盛的阶段。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无论是思想文化还是文人风貌,宋代带来的影响,都深深地渗透在中国社会的肌体中,而这个“黄金时代”的诗词歌赋、茶香书画,也早已化作优秀传统文化,烙入中华民族的基因之中。

参考资料:《宋史十讲》邓广铭著,《哈佛中国史4: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迪特·库恩著,《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著,《祖宗之法》邓小南著

绿洲农业“新标杆”——探访我省首个“中国农业公园” 除磐石舰外 台“敦睦舰队”另两艘军舰亦曾有人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