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外媒文章:中国式隔离抗疫最有效

原标题:外媒文章:中国式隔离抗疫最有效

参考消息网4月22日报道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4月20日刊载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统计基因学教授丹尼尔·法卢什的文章,题为《隔离、隔离、隔离:中国实施新冠肺炎隔离的手法可能是最有效的》。文章称,由于隔离政策,中国人极为有效地把具有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的个人从一般人群中挑了出来。通过这种做法,他们迅速将传播降低到了非常接近于零的水平,并且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封锁时间和严格程度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内容编译如下:

现在是时候展开一次艰难对话了。除非我们对话,否则西方就有可能错过最有效的干预手段。

西方世界之所以放弃一些能够最有效防范新冠病毒的干预措施,是否只是因为它们谈论这个会感到难堪?美国众议院领袖南希·佩洛西体现了这种避开棘手话题的倾向:她提出可以通过“检测、检测、检测”来结束封锁。

检测能促进或改善差不多所有其他医疗和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效果,但暗示快速检测本身能让任何人摆脱封锁的说法具有误导性,更重要的是,这可能会阻碍关于究竟什么才是现实措施的讨论。

我本人试图围绕新冠病毒展开沟通,这使我更加同情佩洛西和差不多其他所有政界人士。我是传染病遗传学教授,身在上海。自3月初以来,我利用推特和其他媒体,试图向我在西方的同事和其他舆论制造者讲述这种病毒所构成威胁的性质,并且解释中国自1月底以来是如何成功抑制这种病毒的。我的目的是为西方的干预措施提供信息。

目前,我的西方同事总结所需措施的口头禅是“检测、追踪、隔离”。然而,讨论基因检测比讨论追踪接触者容易,讨论追踪接触者比讨论隔离容易。

要了解如何摆脱封锁,有必要首先问问为什么需要这样一种生硬的公共卫生手段。封锁的目的是减少受感染和具有感染性的个人与易受感染的个人之间的接触,从而防止病毒传播。

在中国,检测和追踪接触者的策略以将受感染者与其他人群隔离开来为目标。

比如,人在接受检测时,被要求在医院等待检测结果。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他们就留在医院,直到连续两次阴性检测结果证明他们不再携带病毒为止。与具有感染性的个人有过接触的人被要求居家隔离两周。

由于这些政策,中国人极为有效地把具有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的个人从一般人群中挑了出来。通过这种做法,他们迅速将传播降低到了非常接近于零的水平,并且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封锁时间和严格程度减少到了最低限度。

武汉开始封城时,医院不堪重负,受感染者被要求待在家里,就像西方现在的情况一样。

然而,社交媒体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把他们从一般人中挑出来集中隔离。人们对这些措施展开热烈讨论,但大多数反应是积极的,于是政府在体育馆和展览中心建起了集中隔离设施,并且在封城后很快投入使用。

《美国医学会杂志》最近刊登的一篇学术论文分析了武汉疫情的数据。这些数据显示,病毒传播水平在第一周大致保持不变,但在推出集中隔离制度后大幅下降。

家庭成员不再互相感染。此外,在不可避免地外出采购物资时,有病人的家庭不会再把病毒传给其他人。在后期,流行病学家团队挨家挨户寻找有潜在症状的人,而这进一步降低了感染率。

事实证明,这是个极受欢迎的措施。

 4月13日,在武汉长江新城康复驿站,康复隔离人员与工作人员告别。新华社发

4月13日,在武汉长江新城康复驿站,康复隔离人员与工作人员告别。新华社发

相关阅读:
银保监会回应瑞幸财务造假:性质恶劣,将依法严厉惩处 深圳市中考文化课考试定于7月20日至21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