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农墨”绘就“春耕图”——河北农信78.6亿元资金助力农业生产

原标题:“农墨”绘就“春耕图”——河北农信78.6亿元资金助力农业生产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

(记者烟成群通讯员刘思雯)河北省各级农信机构充分发挥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作用,全力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绘就了一幅浓墨重彩的“春耕图”。截至3月末,全省农信社累计发放78.6亿元资金用于支持春耕生产,较去年同期增加14.4亿元,为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深根固本

打好金融服务“底色”

受疫情影响,今年春季农业生产面临较大压力。全省农信社切实提高对支持春耕备耕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畅通线上渠道,推行“阳光”服务,开辟“绿色通道”。

河北农信依托电子渠道服务优势,积极宣传推广5大类、60余种线上金融产品,最大限度满足居民消费金融需求。承德丰宁农商银行在农资销售点广泛布放POS机具,方便农户刷卡购买农资物品;提高乡、镇、村所在地金融便民店、小额循环机、ATM机等的维护频率,满足农户小额取款需要,确保农户资金需求按时到位。

全省农信社主动公开不同信贷业务办理流程、所需资料等,推行职责上墙、贷款限时服务承诺,有效提升金融服务获得率。张家口农商银行坚持优先审批春耕贷款,承诺春耕“惠农贷”3日即可放款。

河北农信设立信贷专柜和兼柜,推广“一站式”服务,对支持春耕的贷款优先投放、优先保障。邢台广宗农商银行组织信贷人员携带复印机、照相机、信贷资料等深入田间地头评级授信,保证春耕备耕资金及时供应。

雪中送炭

突出信贷支持“主色”

全省农信机构适时调整信贷计划,建立农产品应急生产资金需求快速响应机制,切实加大对春耕备耕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全力满足不同春耕备耕客户的资金需求。

河北农信坚持问“需”于农,主动与农村农业部门对接,唐山农信为符合条件的41万户农户建立农户经济信息档案,第一时间了解农户信贷需求。

强化“靶向”助农,专列信贷计划,重点满足生产经营户购买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信贷资金需求,推广农机抵押贷款产品。截至3月末,全省农信社累计发放用于购买种子贷款15.2亿元,购买化肥农药贷款17.1亿元,农机农具购买及维修贷款7亿元,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贷款2.6亿元。自1月25日以来,累计对河北省疫情防控“米袋子”“菜篮子”农业生产企业投放贷款11.6亿元。

河北农信根据春耕备耕客户的风险和经营情况,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帮助贫困户有效解决春耕实际困难。唐山农商银行为某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发放800万元支农再贷款,并以低于其他企业贷款4.15个百分点的执行利率,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因地制宜

凸显创新发展“亮色”

为满足疫情防控和地方春耕备耕实际需求,全省农信社不断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有效解决不同类型客户的资金需求。

邢台邢州农商银行推出“菜篮子”信用贷系列产品,重点支持县域内从事蘑菇、木耳、苹果、板栗以及各类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的经营户;石家庄栾城联社推出“春耕助农贷”,已发放贷款54笔、237万元;沧州肃宁联社推出“抗疫养殖贷”,预计投放200户、金额3000万元。截至3月末,全省农信社累计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投放贷款18亿元。

为着力解决农户“贷款难”,河北农信扩大担保范围,积极开发大型农用生产设备、粮食质押、土地使用权、经营权等抵质押贷款业务,推广扶贫小额信贷。一季度累计发放5万元以下扶贫小额信贷5068.74万元,确保了贫困户春耕生产资金及时到位。

针对疫情期间农资、农机购买、售卖不畅的困难,衡水故城联社根据前期调查统计情况,打造信息共享平台,促成农户、商户“点对点”无缝对接。为解决草莓滞销问题,秦皇岛卢龙农商银行专门为种植户制作宣传链接,通过网络渠道宣传销售,并由相关支行工作人员无偿为农户“带货”送至各小区检查站。

相关阅读:
民进党当局炒作“示警邮件” 谭德塞回应:疫情通报最早来自武汉,台湾未通报“人传人”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丨十位肿瘤大咖的防癌真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