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生鲜外卖APP涉嫌侵犯隐私,疫情之下,个人信息岂能“裸奔”?

原标题:生鲜外卖APP涉嫌侵犯隐私,疫情之下,个人信息岂能“裸奔”?

生鲜外卖APP涉嫌侵犯隐私,疫情之下,个人信息岂能“裸奔”?

深陷财务造假风波的瑞幸咖啡,宅家生活刚需之一的每日优鲜,全球最大的在线问诊平台春雨医生……近日,因存在涉嫌侵犯用户隐私的不合规行为,20多款生鲜外卖、医疗和在线教育类移动应用被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点名通报,并进行下架处理。

“现在还有不读取隐私的APP吗?”“隐私是啥?为什么让我知道这些徒增烦恼?”在这则新闻的评论区,大部分网友都表达了相似的无奈。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个人隐私泄露问题的新闻层出不穷,个人信息遭到滥用的案例屡见报端,以至于“新闻”仿佛成了“旧闻”的堆砌。

面对这类舆情,人们总是反复讨论和强调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但是从现实来看,这些讨论产生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企业过度采集使用用户信息已成业内常态,用户也习惯于让渡一部分隐私权来换取生活便利,相关法律法规的分散更是增加了消费者的维权难度。

在这次下架的应用软件中,每日优鲜并非“初犯”。去年12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第一批)通报》,其中就包括存在“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和不给权限不让用”问题的每日优鲜。时隔4个月,它又被指出“未向用户明示申请的全部隐私权限”。但即使频频被曝出不合规行为,由于疫情爆发、线上买菜成为趋势,每日优鲜的DAU(日活跃用户数量)还是在短期内迅速增长。

春雨医生、叮叮课堂等互联网医疗、教育领域应用同样如此。为了防疫需要,人们开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生鲜外卖、在线教育和医疗类APP。它们凭借用户以一部分个人信息换取便利和安全的心态,在数月内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粘度,获取了地址、电话等大量用户信息。而正是因为这些APP在疫情期间表现亮眼,它们在成功引流之后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才更加需要警惕和惩戒。

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角度来说,通过分析海量用户信息,各个平台可以对目标群体进行人格画像,实施精准营销。但是相关信息一旦遭到滥用,正当的营销手法就可能演变为“大数据杀熟”,妨害用户经济利益。更有甚者泄露隐私信息,形成电信诈骗、金融诈骗或者疫情特定情境下的犯罪产业链,对社会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此外,个人信息与公民的人格尊严息息相关,侵犯隐私将直接危害到人格的自由发展。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尽管人们在整体上已经走出了极度紧张焦虑的情绪,每个个体的心理状态仍然需要持续关注。倘若我们仅仅保障个体生命安全,忽略对于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那么很有可能因信息泄露而导致公民权益受损,进而导致人格受损,加剧公民面对社会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而如果不能确保信任感和安全感,又谈何获得感和幸福感呢?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首先需要推动立法进程。专家呼吁已久的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已被列入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计划。这无疑有利于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和制度,为政府加强对网络市场的监管提供重要抓手。同时,要督促企业强化行业自律,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

网络信息安全也有赖于消费者的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面对个人信息泄露,我们应当有所作为,主动参与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进程。比如在注册时仔细阅读APP的用户服务协议,而不是轻轻一划便勾选“同意”;平时也可以多多关注相应的维权事例,及时察觉安全漏洞。

疫情期间,不同主体以或合规或不合规的方式收集了大量个人信息,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和保护也应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不应“裸奔”。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邵竞

相关阅读:
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背后 豪横!曼联疫情期间全员工资全额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