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央视:面对病毒,我们如何既要命又要钱?

原标题:新闻周刊|面对病毒,我们如何既要命又要钱?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在疫情期间体现得更为明显,人们提到武汉就常常提到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樱花,一个是热干面,但是樱花有季节,而热干面却贯穿一年四季。到今天武汉已经解封超过了十天,记得刚解封时,很多武汉的老百姓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去吃一碗热干面,甚至能激动得热泪盈眶。是啊,很多简单的吃食,就像空气,有的时候不觉得怎么样?没有的时候你试试。其实对于湖北很多美食的思念,不仅仅体现在湖北人的身上,也体现在很多好这口的人的身上,热干面,豆皮也许是武汉本地人吃,但莲藕、鸭脖、小龙虾,这些湖北的特产,很多国人却已思念很久。近一段时间直播带货变得更火,以至于人们说,直播带货太多,观众都不够用了。可是为湖北带货,观众却踊跃前行,面对鸭脖,小龙虾等等湖北的特产都在大手笔下单,在大家的帮忙之中,武汉及湖北的复苏怎么样?

去年,湖北小龙虾产量占全国的一半,而这其中,又有一多半是来自于潜江。在当地,有超过十万人从事小龙虾产业,占劳动人口一半以上。一场疫情,给来自“中国小龙虾之乡”的从业者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

去年,湖北小龙虾产量占全国的一半,而这其中,又有一多半是来自于潜江。在当地,有超过十万人从事小龙虾产业,占劳动人口一半以上。一场疫情,给来自“中国小龙虾之乡”的从业者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

本周五(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第一季度经济运行的数字,GDP有6.8%的下降,但大家都想得到,对于湖北对于武汉这个数字要严峻得多。在76天的封城期间,武汉这座千万级别的城市餐饮,旅游,文化等等行业大多几乎停摆,而现在,即便武汉解封,人气的恢复依然是个极其缓慢的过程,甚至有餐饮业和酒店的从业者说,驰援武汉的几万名医护工作者在武汉的时候,我们还能提供餐食和住店,而他们一走,其实我们现在还要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所以武汉市已经允诺发放五亿的消费券,社会各界的帮助也在开始,比如下周 4月23号读书日,有很多社会知名人士就准备倡议并自己转发湖北实体书店的二维码,让很长时间几乎没有营业额的实体书店能活下来。是啊,中国有一句老话,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对一个人,一个城市来说都是如此,大病初愈,如何能尽快地恢复健康?

在武汉“解禁”后的一周时间里,已经有五分之一的餐馆复工,本周二,美容美发也获准开门营业。对餐饮、酒店、汽车维修等行业来说,复工就是希望。

在武汉“解禁”后的一周时间里,已经有五分之一的餐馆复工,本周二,美容美发也获准开门营业。对餐饮、酒店、汽车维修等行业来说,复工就是希望。

有人说自打4月8日武汉解封之后,中国有两个城市,压力很大,一个是北京,特点是出北京容易,但是进北京难。另一个是武汉,特点是进武汉容易出武汉难。因为北京是外地到北京出差的住店,必须提供核酸检测的阴性证明,而对于离开武汉去各地工作的人们来说,很多地方都有一个要求,请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说到这里,您可能就会明白了,这其中的一个关键词是“核酸检测”。本周国务院联防联控的会议当中也明确地提出要加快推进核酸检测的能力。是啊,核酸检测的事权是归地方,因此,无论是检测的能力、还是速度、还是价格,各地其实都不一样,但既然核酸检测能让自己放心,单位放心,让社会也放心,没有快速提升的核酸检测的能力,这其中包括更快速,更低价,更方便,就很难有人群流动的更大信心,从某种角度上说,在疫苗到来之前,如果核酸检测能够变得非常方便的话,也许复工复产都能更顺畅,那怎么去推进它?

当前,核酸检测已成为发现无症状感染者的重要手段。为及时排查发现潜在的感染者,广东省已要求湖北返回人员主动到医疗机构检测核酸。四川、重庆等地也已发出类似要求。

当前,核酸检测已成为发现无症状感染者的重要手段。为及时排查发现潜在的感染者,广东省已要求湖北返回人员主动到医疗机构检测核酸。四川、重庆等地也已发出类似要求。

刚才我说武汉解封之后,武汉和北京这两个城市依然压力很大,其实这句话不够准确,因为还有三个城市成为武汉解封之后,在防疫方面压力非常大的城市,其中一个是广州,面对输入性病例的压力,但广州足够大,还有钟南山院士在,大家其实是不那么担心的。但另外两个城市却承担着相当大的压力,没有支援是很困难的,一个是满洲里,另一个是绥芬河,尤其是绥芬河,一个七万人口的边境小城,到本周它的确诊病例都已经奔400,当然都是输入性病例,而隔离观察的还有超过1000多人。

常住人口仅7万的小城绥芬河成了抗“疫”前线。

常住人口仅7万的小城绥芬河成了抗“疫”前线。

与新冠病毒作战了三四个月,我们越来越能感觉到这个对手既要命,也要钱,由于它要命,我们就得隔离、禁足,甚至封城,然后停工停产。时间一长,个体和社会,甚至整个世界的经济都遭受了严重的打击,收入减少,失业人群增加,整个世界局部时间的经济增长都变成了负数,钱袋子严重缩水。但是我们面对这个病毒,也恰恰需要又要命,又得要钱,可这个分寸又必须拿捏得非常好。有的地方的政策似乎是想要钱不要命,但最后可能钱也要不到,命却没了更多。而如果只要命不要钱,生活怎么办?此时的中国,的确可以更多的去思考:在大比例的保住了人们的生命和健康的情况下如何去要钱,但这一切必须建立在科学防控的基础上。病毒很复杂,还有太多不了解的东西,比如本周,就出现了一例超过隔离14天依然发病的确诊病例,所以在复工复产和社会逐渐恢复秩序的过程中,不过分紧,让社会没有活力,又不轻易放松,存在太多漏洞,科学、理性、精准是摆放在我们面前的一张新的试卷,但愿我们能答出高分。好,下周的事,下周再聊,《新闻周刊》祝您健康平安!

相关阅读:
百年前西班牙曾在大流感中替美国背“黑锅” 北京日报:美国公司因“中国血统”遭佩洛西发难?“妄想症”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