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易地扶贫搬迁住进新房 90后小伙在家开了间“服装厂”
新京报讯(记者张羽通讯员李安林牟玉婷)云南省昭通市靖安新区是全国最大的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来自市内各区县9000余户贫困户陆续搬入新家,开始了新的生活。今年29岁的丁昌勋最近在家中开了间“服装厂”。由于疫情原因,自己原先所在的工厂尚未复工,他便利用客厅与卧室,搭起了简单的制衣流水线。他也希望,“服装厂”的成立能成为新生活的开始。
客厅卧室组成“制衣工厂”
在丁昌勋的家里,一进门就能看到用于裁剪衣服的工作机床。面积之大,几乎占了整个客厅。对他来说,每天在这里操作机器,将已裁剪成型的布料拼接、缝合,就是他的主要工作。另一头,丁昌勋的母亲罗孝文则会用剪刀将成衣的线剪掉。
丁昌勋
利用客厅与卧室,
在家中开了间“服装厂”
。受访者供图
而在房屋的主卧摆放着两台缝纫机、两台坎车和一台锁边机,屋子也被五颜六色的线和布料堆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间客厅和一间卧室,几十平方米的面积构成了丁昌勋的“服装厂”。
1991年出生的丁昌勋在家排行老三。搬入靖安新区前,一家人住在彝良县柳溪乡。全家以种玉米为生,收入并不算高。
“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包括我和同村的孩子们都是靠村民帮助才能上学,老师也都是临聘的”。
据丁昌勋介绍,自己上完小学五年级后便因家庭原因辍学,等到十几岁开始外出到浙江省桐乡市一家服装厂打工。在工厂的7年时间里,丁昌勋学到了制衣手艺,也产生了自己开设服装厂的想法。但由于资金问题,迟迟没能行动。
手艺养家的想法迈出了第一步
今年2月23日,一家人搬入了靖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原本想着搬完家就回到原来工厂上班的丁昌勋,却因疫情原因,迟迟没能复工。看到家中房屋很大,一家人根本用不了这么大空间时,开设服装厂的想法又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以前没有房子,也没有资金,但我一直想过这些事,现在搬进了150平方米的房子,我发现除了厨房和客房用于日常生活起居外,客厅和主卧其实都可以腾出来使用,就跟父母商量了下,在家里接些活儿”。
自己的积蓄加上和亲戚、朋友的借款,丁昌勋投资了6万多元用于购置设备、原材料,“设备是从浙江台州发过来的,布是从广东发过来的,我买都是质量好的纯棉布料,我身上穿的这件就是我自己做的,邻居们看我穿在身上好看,质量也好,就跟我买了几套。”
丁昌勋展示自己制作的儿童成衣。受访者供图
目前,丁昌勋的“服装厂”虽然刚刚起步,但他已经联系了外省的朋友帮忙寻找批发商,等衣服做好通过验收合格后就进行批量生产。
“以前书读少了,只能靠学门技术来傍身,如今条件改善了很多,我就想专心地拼一下事业,等生意做上路了,我就在靖安新区租个门面,把门店开起来,让一家人生活越来越好”。
新京报记者张羽通讯员李安林牟玉婷
编辑唐峥校对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