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饶阳:设施葡萄成了致富“金珠珠”

原标题:饶阳:设施葡萄成了致富“金珠珠”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

□记者吴新光张梅胜张千

4月7日,东方刚泛起鱼肚白,刘战功夫妻俩就如往常一样早早来到葡萄温室大棚,忙着上架、整枝、梳果……

刘战功是饶阳县五公镇杨各庄村村民,家里建有两个葡萄温室大棚,每个占地3亩多。今年是他家种植大棚葡萄的第四个年头,葡萄也进入了丰产期。

2016年以前,刘战功家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收入不多。两个闺女都在上学,花费较大,因学致贫。

同样的7亩多地,如今种上了温室大棚葡萄。这两棚葡萄寄托了刘战功脱贫致富的希望:2017年第一年栽植,苗小、没有结果,但棚里套种了甜瓜,两个棚的甜瓜卖了6万多元,当年就实现了脱贫。2019年,一个棚收获1万多斤葡萄,当时市场价是每斤6.9元,两个棚的葡萄毛收入达到16万元。

春管大忙时节,刘战功两口子忙不过来,最多时雇十来个人帮忙。“雇的多是贫困户或刚脱贫的农户,一天工作9小时,至少要100元。我们夫妻俩起早贪黑、加班加点,争取少雇些人,少花些钱。”梳果间隙,刘战功说。

“1月份就得开始田间管理,我们的年都是在大棚里过的。”刘战功笃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把心思都花在了大棚精细管理上。“去年4月2日开始梳果,5月28日上市销售;今年梳果提前到3月25日,上市销售估计也能提前七八天。可别小瞧这七八天时间,上市早,意味着能卖更好的价钱。”

“脱贫致富,首先要选好一个产业,更要扭转农民的种植习惯和观念。”衡水市财政局驻杨各庄村工作队意识到,产业扶贫才是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的长久之策。

在驻村工作队的引导和刘战功的示范带动下,杨各庄村里只要是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开始种大棚葡萄。“建大棚投入挺大,棚室的材料费、安装费、人工费,再加上苗钱,就得5万多元。政府对建大棚的贫困户给予补贴,一个棚给补1.5万元。”刘战功说,“俺能脱贫致富,全靠党的政策好。”

“明天将有场大风,村民们注意了!”杨各庄村党支部书记崔占学听了天气预报后,便通过村里的大喇叭、微信群提醒大棚种植户。

崔占学对刘战功的葡萄温室大棚称赞不已:在村里,属老刘的大棚扎得最结实了,棚膜也厚实,管理得也精细,老刘已成为村里产业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如今,饶阳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设施葡萄生产销售基地,设施葡萄成为众多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金珠珠”。

全省退减医保费2000余万元 一季度两万余户纳税人 获信用贷款74.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