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自留地”种有机菜 预备成为自家“蔬菜储备基地”

原标题:“自留地”种有机菜预备成为自家“蔬菜储备基地”

新京报讯(记者李傲王颖)4月的门头沟春意渐浓,在雁翅镇芹峪村附近到处都能看到盛开的海棠花。这里被群山笼罩郁郁葱葱,山脚下便是流淌着的永定河,而永定河旁有着不少耕地,这里便是村民的“自留地”。在这春暖花开之时,人们也都开始出来劳作。村民刘女士也是其中之一,她背着孩子,用短镐刨坑,弯腰撒着种子,用脚填着土,忙得不亦乐乎。

“自留地”种有机菜 预备成为自家“蔬菜储备基地”

村民刘女士背着不满2岁的小孙子正在“自留地”里忙得不亦乐乎。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带着孩子在“自留地”上耕作

4月的门头沟山里,气温已经很暖和了,不少人开始出来活动。在门头沟雁翅镇芹峪村附近的公路旁,有一片土地,在那里也开始有了忙碌的景象。一位年约50岁的妇女背后背着一个1岁多的男娃,正在地里干着活。她拿起铁锹开始翻地,把一片一片的土地刨蓬松。

“自留地”种有机菜 预备成为自家“蔬菜储备基地”

刘女士干活时小孙子静静地趴在奶奶的背上,不哭也不闹。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下地干活的妇女姓刘,今年已有57岁,是本地村民。刘女士表示,这里是她家的“自留地”,每年天气转暖之后,她都会在这里种上几种蔬菜。这个约有两分大的土地被整齐的划分为几个部分,刘女士称分别要在这里种上玉米、豆角、西葫芦等。

刘女士将土刨好后,开始在上面用短镐挖上大小一致的土坑,之后便弯着腰往坑中撒入事先挑选好的玉米粒,“这片地打算种棒子。”她往每个土坑里都放上3、4粒玉米,“为了提高成活率,要是放1粒的话很可能长不出来,那这块土地就白费了。”

“自留地”种有机菜 预备成为自家“蔬菜储备基地”

刘女士事先挑选好的玉米粒。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自留地”种有机菜 预备成为自家“蔬菜储备基地”

刘女士正弯着腰往刨好的坑中撒入事先挑选好的玉米粒。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看见有人来,她也没停下手中的活儿,一边说话,一边往坑里撒种子,撒完后她便用脚往放好种子的坑中填满土,再用鞋底在上面踩上几下,“动作不能太大,土也不能压得太实,要不然不好冒芽。”她说。

种完两三行玉米后,刘女士没有停歇,又拿起铁锹,在还没播种的地方施底肥“肥料是自制的农家肥,人畜粪便混入草木灰,发酵之后就是很好的有机肥。我们家一直用这种肥料,健康环保。”

山里偶尔会刮起大风,但在田间来回走动的刘女士只穿了一件单衣,并表示一点都不冷,“干一会儿就出汗,不能多穿。”每天上午吃完早饭就出来的她,会一直干活到中午再回家。

种菜只为给家人吃上有机食品

刘女士背上背的是她不满两岁的孙子,在奶奶干活的时候,小男孩静静地趴在奶奶的背上,不哭也不闹,刘女士称,孩子很乖,跟着她在地里一待就是一上午。

刘女生称,这是大儿子家的孩子,儿媳妇去年年底刚刚生完二胎,现在在家照顾4个月大的婴儿,所以年纪稍大的孙子只能跟着她出门。“孩子一多就看不过来了,我就带一个出来。有时候他会自己下地走一走,要不就是我背着他干活,孩子听话也不麻烦。”她说。

刘女士的大儿子在市里经营一家汽车维修店,疫情开始后,大儿子一家人回到村里,前不久刚刚复工,现在每天要出门工作。看孩子的活儿更多依靠婆媳俩。而刘女士的老伴儿,则去到了二儿子家,没有回来。因此,当天家中只有刘女士一人下田干活,而他们家也仅仅只种这一片“自留地”。

对于收入还算不错的刘女士一家来说,种菜只是家庭副业,这些种出来的蔬菜,都是给自家人吃,“自己种的东西从来不打农药,都是绿色食品,孙子、儿媳吃起来也安全健康。这也是我们家一直种菜的主要目的。”

“自留地”种有机菜 预备成为自家“蔬菜储备基地”

对刘女士来说,种菜主要目的是给家人吃上有机蔬菜。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这块2分地的自留地种了多少年了,一直都种蔬菜,足以满足日常所需,“只要我地里有的菜品,基本上不用再去外面买了,想吃就下地摘一点,方便又好吃。”

“自留地”变“蔬菜储备基地”

从几十年前村里分给他们这块土地开始,刘女士一家便将“自留地”利用了起来,但今年疫情暴发之后,村里就封闭了,不能出村也就不能到地里,因此,今年种的稍微晚了一些。

疫情发生后,刘女士表示在经历过防疫阶段的他们要将这里变为自家的“蔬菜储备基地”,“地里种上菜比较踏实,我们想吃什么就种什么。种上之后,要是再遇上封路的问题,也不用担心没有菜吃了。”

春耕开始后,村里的封锁没有那么严格了,大家也可以到菜地干活了。这也成为了刘女士近一段时间的活动地点,“每天下地干干活,也挺好的,孙子也能来这里跑一跑、遛一遛。对我们来说既工作了,又运动了。没想到这块地在特殊时期还派上了用场。”

这片离村子不远,处在永定河旁的“自留地”依山傍水,周边鲜花盛开,附近村庄房前屋后也都树木成荫,鲜花满枝头。在这片被浓浓春意包围的土地上,也已有了春天的样子。有的地里早早种上的大蒜、小葱已经长出了新芽,还有的地里的韭菜已经有20公分高,放眼望去另一片地里,嫩绿的菠菜也快长成了。对于刘女士刚刚种下的蔬菜,她表示7月份就可以丰收了。

新京报记者李傲摄影王颖

编辑唐峥校对何燕

相关阅读:
平谷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覆盖率超过60% 温州医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原党委书记一审获刑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