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红旗漫卷过大关——安康实现脱贫摘帽回眸

原标题:红旗漫卷过大关——安康实现脱贫摘帽回眸

来源:民生周刊

2020-04-14 18:47:38

安康脱贫摘帽了!

2月27日,伴随着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的脱贫退出公告,安康10个贫困县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基本解决。

扑面而来的喜讯,成为这个春天里安康人民共同的兴奋点,也给疫情影响下的庚子之春,融入了别样的暖色调。

四年弹指一挥,四年栉风沐雨。

四年来,从“四个凡是”到“五大工程”,从党建引领到新民风激发内力,从易地搬迁到新社区工厂遍地开花,安康在守正创新中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独有的脱贫路径。

四年来,安康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现了从一个发展滞后地区成为绿色快速崛起地区、从一个工作较落后地区成为工作先进地区的华丽蜕变。

安康市汉滨区忠诚现代农业园区

安康市汉滨区忠诚现代农业园区

四年来,安康市贫困人口由58.17万人减少到3.3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3.5%下降到1.3%。99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10县区成功摘下“穷帽子”,困扰安康人民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地解决。

这,是一份“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安康答卷。正如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郭青所言:“完成这项伟业,举全市之力前所未有、集全民之智前所未有、行非常之事前所未有、竟非常之功前所未有!”

四年攻坚,短板当做机遇抓,尽锐出战,共识共动,集中了优势,凝聚了力量,打胜一场消除贫困攻坚战

身处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安康,9县1区均为贫困县,其中深度贫困县4个。2016年初全市有贫困人口58.17万人,占全省十分之二,居全省第一;贫困发生率23.5%,居全省第二。全市易地搬迁26.84万户94.1万人,占全省搬迁总人数十分之四,居全省第一。“全省脱贫攻坚看安康”的基本市情让安康的脱贫攻坚一开始就是“硬仗中的硬仗”。

为此,安康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将脱贫攻坚视为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追赶超越、绿色崛起”的最强动能,提出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固树立“四个凡是”鲜明导向,以最强的决心、最严的纪律、最实的作风向全市人民立下“军令状”。

在全市第一次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郭青说,我们要把“最硬”的干部派到脱贫攻坚一线去,最难的工作也是最好的舞台,最难的工作会磨砺出最优秀的干部。

除了“四级书记”为各级脱贫攻坚第一总指挥、市县(区)镇办建立指挥阵地外,全市把“四支队伍”拧成一股绳,先后选派3276名第一书记、13046名干部驻村帮扶,市县1144个单位、1216个企业、105个社会组织参与帮扶,全市所有党员干部职工结对帮扶。争取中省和常州市187个单位助力安康脱贫攻坚,不断汇聚社会扶贫合力,确保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都有自己的帮扶人和“主心骨”。

平利县率先在全市推行总队长制,县委书记带头、所有县级领导、部门和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直接到村担任脱贫攻坚总队长。把“关键少数”、精锐力量聚集到村到户到人,把脱贫摘帽指标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做到靶向治疗,精准施策。

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平利县委书记郑小东在该县长安镇金沙河深度贫困村召开脱贫攻坚群众院落会议。

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平利县委书记郑小东在该县长安镇金沙河深度贫困村召开脱贫攻坚群众院落会议。

2017年1月11日,全市“两会”结束当晚,10个县区委书记深夜“赛马”,紧扣脱贫攻坚一一述职,接受工作检阅。关键时期,全市所有党员干部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坚守脱贫攻坚一线……

安康市委副书记、市长赵俊民说:“在脱贫攻坚主阵地,各级书记、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等万余名干部职工全身心投入,他们用责任、奉献和夜以继日的工作,温暖着每一个贫困群众和村民的心。”

人不仅要派得出,还要用得好。安康将干部素质提升作为前沿工程,不定期有针对性地对帮扶干部组织集中培训,提升帮扶能力,对不能胜任的帮扶干部进行召回;把扶贫领域干部作风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在脱贫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让能者上、庸者下,把“三项机制”真正落在实处。

据统计,仅2019年以来,全市提拔重用23名市级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11名镇党委书记、4名县区脱贫办主任、8名挂职副县区长,评选表彰826名帮扶干部,提拔的168名县级干部中80%以上来自脱贫攻坚一线。与此同时,2017年以来,全市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2762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565人。

打硬仗,粮草先行。为破解财政困难,安康一边“刀刃向内”,打破各涉农部门对分管项目资金的限制,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一边抢抓机遇,积极构建政府引导、部门参与、金融主体的“大金融”格局。

四年来,全市累计争取和投入中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3.61亿元,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48.84亿元,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38.5亿元,争取社会扶贫资金22.42亿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四年里,郭青除了在面上部署外,多次进村入户,翻阅民情日记“三本账”,检查驻村干部帮扶情况,鼓励贫困户树立自强自立精神,并带头包抓陕西省唯一一个贫困人口超过10万人的深度贫困区汉滨区。

特别是2019年6月22日、8月11日、9月29日,在距全市全面完成所有脱贫退出考核指标100天的关键时刻,郭青先后发表了三次“百日决战”电视讲话,提振全市人民决战必胜信心,确保全市十县区全部如期脱贫摘帽。

积力之举则胜,众智所为则成。四年来,体制的理顺、机制的完善、领导的重视、干部的实际行动以及人力、财力、物力、智力、精力的集中倾斜,让安康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四年攻坚,脱贫小康双同步,综合施策,发展拉动,激活了要素,扩展了投入,打胜一场产业引领突破战

脱贫攻坚不仅要解决谁来扶的问题,还要找准如何扶的路径。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安康所有扶贫干部在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中找到了方向。

“预计能挖两万斤种子!”3月4日,在岚皋县红日村“开创”魔芋种植园区内,十几位村民正在林下坡地上挖魔芋,园区负责人罗祖青介绍,这片魔芋是2017年开始种的,总面积500亩,新挖的种子将被运往新的树林,可以栽植200亩左右。

岚皋县魔芋产业发展局局长刘列平告诉记者,今年的魔芋种植势头比去年更旺,全县新增1.1万亩,总面积10.3万亩,覆盖10个镇26个村7320户。

魔芋作为安康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在全市种植面积已达到49.5万亩,农业产值40.9亿元,综合产值70.4亿元。

“当了一辈子农民,基本没走出过这片黄土地,现在居然成了股东。”2018年,镇坪县星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大会上,79岁的谌建礼一手拿着股权证,一手拿着676元分红,高兴得合不拢嘴。

安康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崔用慧介绍,近年来,安康利用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富硒资源,优先发展山林经济、涉水产业、劳动密集型等生态友好型产业,把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实现生态链、价值链、脱贫链有机融合,让群众从中获得生态经济福祉,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截止2019年底,全市992个贫困村全部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5+X”主导特色产业精准覆盖到所有贫困村和所有产业扶持户。全市产业扶贫受益19万户65万人,总收入达到9.9亿元,人均增收1508元。

2018年5月,岚皋县新建村100多户群众实现了多年的梦想,一条长8.6公里的水泥路终于修通了,村民缪孝德骑着电动三轮车行驶在路上,欣喜地说:以后再也不愁种的西瓜运不出去了。

紫阳县白兔村437户人家告别了过去没有水吃、没有电用、没有安全住房的困难日子。贫困户杨应发迁入新居后,一边贴上“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开致富幸福门”的红对联,一边对来人说,“还是共产党的政策好哇!”

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一直以来是秦巴山区人民发展受限的最大短板。

脱贫攻坚期间,安康将交通扶贫作为先手棋,逐年加大投资。2017年以来,全市新建改建村组道路1.15万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了2.45万公里,居全省第二,广大山区老百姓从此告别了肩挑背驮的历史,实现了“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全市建成人饮工程2159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97%以上。实施电力保障项目944个,电力入户达标率100%。行政村光纤和4G网络全覆盖。

“我丈夫患有胃病,每年都要花7000元以上,幸好扶贫政策好,按90%报销,大大减轻了我的经济负担。如今,在政府支持下,我家的厨房、厕所等都改造一新,国家都帮扶到这个份上了,自己哪还能不努力!”2月13日,岚皋县城关镇联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胡德凤说。

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要求,全市累计投入10.5亿元教育资金,资助74.4万人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因贫困失学辍学;建设1429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部落实,8.9万名慢性病患者享受签约医生上门服务,3527名大病患者得到集中救治,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基本实现。

按照“应保尽保”原则,全市共保障建档立卡低保对象8.39万人、特困人员3.49万人,落实渐退帮扶政策3405户9852人。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兜尽兜为特困群众吃下了“定心丸”。

四年来,安康大地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全市每天有370多人过上“两不愁三保障”的好日子。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196元增加到10475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从化龙山脚下到秦岭腹地,从女娲故里到“三苦”精神发源地,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四年攻坚,守正创新双推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重塑了机制,增强了动能,打胜一场追赶超越整体战

地处陕西南部、秦巴腹地的安康,山大沟深、地质环境脆弱。60%-70%的群众居住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其从历史上就开始长期陷于“受灾-重建-再受灾”的恶性循环中。

2011年,陕西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实施陕南避灾移民搬迁工程的重大决策。作为移民搬迁政策源发地的安康,全市累计搬迁群众26.84万户、94.1万人,易地扶贫搬迁15.16万户、50.9万人。谱写了陕西乃至全国易地搬迁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此大规模搬迁,使贫困群众搬进了安全、整洁的集中安置区,但也因此远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面临新的生产生活挑战。

为了解决“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的问题,安康市委、市政度审时度势,抓住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腾笼换鸟”的有利时机,在全市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新社区工厂。

安康新社区工厂车间内

安康新社区工厂车间内

2017年,安康出台了《关于大力培育和发展新社区工厂的实施意见》,明确将毛绒玩具、电子产品、纺织加工、农产品加工、特色手工艺品加工作为新社区工厂发展的五大重点。

2018年,安康制定和颁布了全国首个《新社区工厂地方标准》,在新社区配套另行建设标准化厂房,以解决安全隐患和噪音扰民问题;与市建行合作创新推出“新社区工厂贷”,为新社区工厂提供纯信用、免抵押、免担保贷款,已经为156家新社区工厂发放最高可获得一年期200万元的贷款额度。

截至2019年底,安康已经发展新社区工厂587家,吸纳就业21307人,其中贫困劳动力6879人,并实现了在百户以上的易地搬迁安置新社区至少有一家社区工厂的全覆盖。

“厂子开在了家门口,不仅方便挣钱,还能照顾家里老小,最主要的是省了很多外出的花费,净落到口袋的钱比外面挣得还多。”

去年6月18日,汉滨区七里村贫困户周大兵从70平方米的土墙房搬进了位于集镇附近的胶州小区,117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新房让他喜上眉梢,家门口的社区工厂也让他告别了外出打工的生活。

据安康市人社局局长、市毛绒玩具产业办公室主任汪小卫介绍,“从初期的个别县试点到现在的遍地开花,新社区工厂实现了从引企业到引产业的转变,取得了农民就业、工厂发展、社区繁荣、社会稳定的多赢效果。”

除了大力发展新社区工厂解决搬迁户就地就业,安康把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视为一场巨大的社会变迁和生产力的自我革命,在总结前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出台了市委一号文件《关于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力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高质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如果说新社区工厂让搬迁群众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那么技能培训则让更多的搬迁户掌握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

安康作为劳务输出大市,每年有60万人外出务工,其中贫困劳动力占三分之一以上,他们过去大多从事的都是矿工、建筑工等重体力行业,不仅就业不稳定而且存在一定的危险。

为扭转技能缺失、就业门路不宽这一局面,从2015年开始,安康以扶志为先导,以扶技为抓手,以扶业为根本,充分调动贫困户脱贫积极性,催生“要脱贫”的动力,培养“可脱贫”的能力。通过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劳务输出和返乡创业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之路。

到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技能培训22.11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5.6万人,就业5.56万人。特别是紫阳首创的“政府推动+龙头企业+培训基地+贫困户”技能脱贫模式先后获得多个国家级荣誉,并列入全球减贫案例榜首。

四年来,改革创新已经成为安康脱贫攻坚最显著的特征、最鲜明的标识、最关键的一招,也成为“安康创优精神”最生动的背书。也正是在这一动能引领下,全市经济增速连续5年领跑陕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年位居全省前列,在全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取得了“四连优”的好成绩。

四年攻坚,党建发展双融合,党建加力,民风思正,筑强了基础,纯洁了基因,打胜一场党建+系统思维战

“帮钱帮物,不如帮忙建个好支部”。以党建促脱贫是安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制胜法宝。

2018年3月,白河县中厂镇新营村党支部换届中,47岁的陈锦兵高票当选为支部书记。而在此之前的一个月,他还是年薪20万元的广东佛山科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选择回来,是当地政府在了解到他既有很好的人脉关系又很关心家乡后,被请回来帮助家乡发展致富的。

白河县委书记陈晖说“建立一个坚强的党支部,有了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带头人,就能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就能把党员集合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把脱贫攻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和白河县一样,在脱贫攻坚战中,安康始终注重把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成为实用人才,把实用人才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农村党员干部;加强村两委班子科技信息、实用技术、富民产业等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基层一线干部技能水平,着力锻造一支有思想、有能力、有技能、有作为、永不走的扶贫队伍。

“贫困户就如同一根绳子,单靠自己立不起来;‘X’代表能人大户,像一棵大树;支部的作用就是把绳子捆绑在大树上,让贫困户与能人大户一起生长、抱团发展。”这是安康老百姓对基层党组织的形象比喻。

针对大量贫困户要么缺乏发展资金、要么缺乏劳动力、要么缺乏技术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安康探索形成了“支部+X+贫困户”扶贫模式,把587个新社区工厂、1049个农业园区、1301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经济实体聚集在红色党旗之下,吸纳60余万群众进入绿色产业链抱团发展,推动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四年来,党的旗帜,党的基因,始终站立攻坚前哨,始终飘扬攻坚前沿,始终渗透攻坚全程。

如果说“支部+X+贫困户”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实现了物质脱贫的话,那么新民风建设就是有效解决贫困户“精神贫困”的有效抓手。

脱贫攻坚进入深水区后,针对“等靠要闹、懒汉难扶”等脱贫攻坚进程中的精神贫困顽疾,2017年3月20日,安康市委以“1号文件”适时全面启动了以“诚、孝、俭、勤、和”为核心内容的新民风建设,以“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六大活动为载体,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思想意识,激发其内生动力,增强脱贫信心。

实践证明,安康的新民风建设既是文明所系、发展所需、民心所向,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安康的具体体现。四年来,数千名贫困户凭借自己的勤劳双手站上了“自强标兵”的领奖台,他们不仅从物质贫困中“走了出来”,更从精神贫困中“站了起来”。

从攻坚号角吹响到如期脱贫摘帽,四年来,安康付出心血和汗水,也收获智慧和经验。全市党建扶贫新模式、新民风建设、新社区工厂等十余项工作得到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肯定;新民风建设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新社区工厂走出脱贫攻坚新路径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改革10大案例,安康扶贫空间被评为2019年中国网络扶贫10大案例。

四年风雨兼程、四年负轭前行。

四年脱贫攻坚,让安康人民在浴血奋战中解决了一批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实事。同时,它用事实告诉安康人民:只要下定决心、找对路径,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没有攻不破的难关。这将成为安康实现追赶超越、绿色崛起的巨大精神财富,也必将成为脱贫攻坚全面收官后乡村振兴最振奋的鼓点。

(侯雅楠)

责任编辑:张义凌

张文宏:聚众开会不说话被感染风险很小,开完会洗手洗脸 场馆建设不放松 哈尔滨勾画冰雪体育发展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