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内蒙古杭锦旗巴拉贡镇人大主席工作返途中晕倒后去世

原标题:内蒙古杭锦旗巴拉贡镇人大主席工作返回途中晕倒后去世

“杭锦发布”微信公号图

“杭锦发布”微信公号图

浩斯巴雅尔,男,蒙古族,1978年10月生,中国共产党员,巴拉贡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2020年3月26日下午18时许,在巴拉贡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巴音恩格尔嘎查四大队罗贝召移民新村蹲点工作返回途中他突然晕倒抽搐,随行领导干部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先后在磴口县人民医院、巴彦淖尔市人民医院、杭锦旗人民医院进行全力抢救,但终未能挽回他的生命,于2020年3月30日23时32分不幸去世,年仅41岁。

在“抗疫”路上,他走在前做在前

在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期间,他带领各级人大代表和包联嘎查村全体群众尽心尽力,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他倡议全体人大代表积极发挥“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优势,带头贯彻各项防控要求,深刻认识做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在他的领导下,代表们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带头立足岗位,模范履职尽责,利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优势,主动在战“疫”一线亮身份、树旗帜、见行动、作贡献,以优良的作风和形象、扎实的工作成效展现一位人大主席的责任担当,贡献代表力量和智慧。

他作为巴音恩格尔嘎查的包片领导,始终把群众安危放在首位,率先垂范,创新防控举措,第一时间组织全嘎查党员干部牢牢筑起防控阵地,防止疫情传入。他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动全嘎查党员干部,迅速织起疫情防控网格,组建疫情防控突击队,发挥党员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先锋作用,将党的坚强领导体现到基层疫情防控中。在他的领导下,巴音恩格尔嘎查迅速拉起一支119人的疫情防控突击队,对全嘎查实行封闭管理,并在全嘎查主要出入口设置了7个防控点,组建了10支巡逻队,及时有效地防止了疫情的输入。他将摸排与宣传结合,利用晚上牧民在家时间,逐户走访解决牧区分散难摸排、难宣传问题,切实做到了防控和宣传无死角。在疫情防控工作重点转为社区防控后,又兼任社区防控责任领导,直至社区防控值班点取消,他吃住在社区五个防控值班点上,连续蹲点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在“扶贫”路上,他勇挑重担

一户不脱贫,坚决不收兵……回忆过去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点滴,浩斯巴雅尔同志最大的特点就是“认真”。大事小事他都要管,工作有想法有思路,敢担当敢拼命,这就是对他的日常工作的诠释。浩斯巴雅尔同志说,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就是责任,就得担当。

春节后,对于工作强度大,饮食不规律,加之患有严重高血压等慢性病,他只是每天一粒降压药,其他的都不管不顾,没日没夜扑在工作中,有时连晚饭也顾不上吃。同事们劝他注意休息,他说“等一忙完了就休息”。作为巴音恩格尔嘎查包村领导,他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倾其所有为群众服务,为了有效发展村集体经济,先后带领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嘎查班子深入牧户,走访调研牧民所思所想,依托嘎查牛、羊、驼肉食品在当地久负盛名,赴阿拉善、巴彦淖尔、呼和浩特等周边地区考察致富项目,办成了巴音恩格尔干肉厂和屠宰加工厂。针对大多数牧民白天事多难召集,研究嘎查重大事项往往都在晚上,一开就到深夜。他在扶贫路上不计辛苦、多方奔跑,呕心沥血、出谋划策,为了贫困户能持续致富,能选出好产业,先后随镇党委书记和镇长多次跑周边龙头企业考察洽谈,最后确定了发展湖羊养殖产业为贫困户后续产业,并引进了金草原和草原旺益望2家养殖龙头企业,以“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农牧民”模式,鼓励贫困户进行养殖。

在“人生”路上,他灿烂豁达

出生于牧区,且为家中长子的浩斯巴雅尔,从小就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与艰辛。在家人眼里,浩斯巴雅尔从小聪明好学,各项表现一直很优秀。1997年财校毕业的他,12月在原巴音乌素卫生院参加工作;1999年10月调到原图古日格苏木财政所工作;200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调到原巴音乌素政府工作;2004年调回杭锦旗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工作,2012年任旗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2016年调任巴拉贡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

历年被评为全旗优秀人大主席,多次被考核为优秀干部,现追认为全旗优秀共产党员。

浩斯巴雅尔不仅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在生活中他是父母眼中的好儿子,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更是孩子心中的好父亲。每次回家,年仅8岁的小儿子就黏在他的身上,几乎是寸步不离,每次将要返回单位时,年迈的母亲眼中的希望,妻子眼中的期盼,儿子眼中的泪花,都是依依不舍。

3月26日晚上,家属接到浩斯巴雅尔脑出血后,妻子带领66岁的母亲、8岁的小儿子及其他亲属,从杭锦旗匆匆赶到巴彦淖尔市人民医院,面对急救室里躺着的浩斯巴雅尔,谁都不相信这是真的,母亲痛哭的几度晕厥。生前的好友和领导及同事也赶去看望,但他就这样无情地离开了我们。

近年来,由于基层工作任务繁重,他几乎都在牧区工作,根本无暇照顾家庭,照顾老人和孩子的重担就全部落到了妻子的肩上。他还时常说起,退休后要好好补偿老婆。性格开朗、为人和善,是人们口中对他的评价,和他熟悉的人们,不管干部还是群众,不管比他年龄小的还是年龄略大的,都尊称他为“巴哥”。有困难找巴哥成了身边同事和群众的口头禅,别人找他帮忙,他总是来者不拒,能帮尽帮。出事的当天,他还和身边的领导干部们说,晚上开完脱贫攻坚调度会,还得连夜继续做脱贫攻坚工作。然而,世事无常,谁都没想到他就这样一倒不起,永远地离开了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他关心的群众。

白底黑字的挽联“脱贫攻坚,勤奋耕耘,踏万水千山递真情;一生事业,一世情怀,走千家万户助脱贫”,让前来吊唁的亲友和同事伤怀落泪。在工作中勇挑重担,为贫困户后续产业殚精竭虑谋发展,带领群众多次赴周边考察脱贫项目,引进龙头企业发展致富产业,直至倒下的那一刻,他还在赶着参加晚19时镇党委召开的脱贫攻坚调度会……这是他最后工作写照。他用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着许多人,也影响着许多人,他不仅为我们演绎了一位基层干部对工作的热情,也让我们看到了基层共产党员真心为民的朴素情怀,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更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谱写了公仆为百姓、生命不凋残的新时代基层干部形象。

来源:“杭锦发布”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郑亚鹏

相关阅读:
钟南山:“复阳”病人大多数不会传染,有待持续观察 杨兴平副省长调研高校和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