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日记·4月12日 才下武汉,又上绥芬河

原标题:中国日记·4月12日|才下武汉,又上绥芬河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国日记·4月12日 才下武汉,又上绥芬河

绥芬河,一座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边境小城,连日来因境外输入病例持续增加,频频出现在新闻报道里。这个被当地居民戏称为“连病毒都找不到的地方”,以这种方式被全国人民关注,恐怕谁都未曾想到。

作为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绥芬河辖区面积46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七万人。因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这里成为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合作的主通道,距俄罗斯对应口岸波格拉尼奇内21公里,距俄远东最大的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约200公里,有公路、铁路两个国家一类口岸。绥芬河口岸是黑龙江唯一一个全天候持续开关运行的陆路口岸。

在过去,这座小城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中俄边境贸易的重要口岸。如今,却也因之成为境外疫情输入的最前线。据媒体报道,自3月底我国国际航班大幅减少后,这里一度成为在俄中国人回国的首选陆地口岸,不少华商、留学生辗转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然后转乘汽车至绥芬河口岸。

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通报,截至4月11日,通过莫斯科—符拉迪沃斯托克—绥芬河路线输入黑龙江省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经累计达173例,均为中国籍。而全国目前境外输入累计确诊病例1183例,绥芬河占了14.6%。

这样一座小县城,面对骤增的入境人员,口岸检验检疫能力和市区隔离检测能力显然不足以应对。4月7日,中俄双方商定,临时关闭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口岸旅检通道。一天后,绥芬河市对所有小区实行封闭管理。正处于复工复产阶段的绥芬河,不得不二次按下“暂停”键。

而在同一天,数千公里外的武汉在“封城”76天后,终于迎来解封的日子。武汉保卫战经验,也为绥芬河提供了重要借鉴。

先是做好社区防控。社区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守好社区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目前,绥芬河市内所有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小区居民每户每三天可以派1人外出采购生活必需品,且当天必须返回。进出小区人员按照“扫码+出示通行证/工作证+测温”管理。

其次是医疗资源迅速到位。作为一个只有一家二甲医院的县城,绥芬河当地现有医疗资源显然难以完成救治任务,必须借助“外援”。据悉,黑龙江已先后派驻200多名医疗援助人员抵达牡丹江市和绥芬河市,有的医生曾支援湖北,并储备了1000人的医疗支援力量。而国家卫健委也已安排援鄂专家康焰教授等人赴绥芬河支援。

再一个就是武汉抗疫中集中患者、集中救治的分类诊治策略,绥芬河也已照搬。目前,绥芬河已制定分层集中救治原则,绥芬河市人民医院收无症状感染者病例,牡丹江市康安医院收治轻型和普通型病例,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只收重症和危重症病例。经绥芬河口岸输入所有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全部收治入院,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此外,绥芬河还吸收武汉经验,于6号开始在一座办公楼的基础上改建方舱医院,目前已改造完成,设定床位580张,医疗团队也已组建完成,随时可以启动。

除了武汉的战疫经验,曾经在武汉发生的那些暖心故事,如今也在绥芬河上演着。

4月7日深夜,雪花飘落的绥芬河,一隔离点的执勤民警意外收到一位外卖小哥的暖心热饮。送完后,小哥羞涩地说:“作为一个外卖人员,我也没什么钱,只能做到这些。”一些志愿者和援鄂医疗队队员也纷纷踏上征程,驰援绥芬河。4月10日,这座小城发出医疗物资求援后,社会各界再次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我们看到,不管困难发生在哪里,全国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心是一样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也是不变的。

目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且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防疫物资基本能够满足国内需求。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绥芬河的境外输入疫情可不必过于担心。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国际疫情持续蔓延,防范疫情输入压力不断加大,疫情防控工作须臾不可放松。(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邢婷婷文字李芸设计)

相关阅读:
钟南山:中国抗疫最值得分享的经验是执行力 钟南山说群体免疫是最消极做法:是一百多年前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