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只要有助于病人康复 再苦再累也值得”

原标题:“只要有助于病人康复再苦再累也值得”

来源:光明网

[一线抗疫群英谱]

——记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

光明日报记者刘小兵光明日报通讯员戴欣张芸

坐落在北京丰台区岳各庄的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设有感染病医学部,该部医护人员每天要与可怕的“病毒”“细菌”打交道,面对传染病患者,接触传染性物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感染病医学部成为北京市确诊患者定点收治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是抗击非典、防控甲流、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的主力,是国家和军队疫情防控的拳头力量。

忠诚使命,党员骨干当先锋

“在这个非常时期,我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入党愿望,也更加坚定了我为党和人民尽职尽责的信念。”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的医生杨光,非常激动地回忆火线入党的那一刻。作为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杨光已经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1个多月了。

抗疫期间,感染病医学部坚持原有党支部与临时党支部相结合的模式加强党的建设,在工作区域悬挂党旗,开设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等。“我是军人,是党员,还是传染病专业医生,我不上谁上。”曾参加过抗击非典、抗击埃博拉战斗的传染病专家秦恩强说。

在病区,专家姜天俊每天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夜以继日地守护着患者,随时观察患者病情的发展。为提高工作效率,他不敢多吃饭、多喝水,一个班下来常常全身湿透,累得筋疲力尽。当别人劝他休息时,他说,这是一名党员应尽的责任。

多管齐下,精准救治显成效

“3床的老先生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32床血糖控制不理想,要立即输入静脉胰岛素……”感染病医学部每天下午都要开展病例讨论,由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主管医生介绍病情,来自感染、重症、呼吸、心内、心理、营养等10多个学科专家认真聆听,随后提出各自的专业意见,并根据患者病情不断细化调整诊疗策略。

“这是我们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采取的一项会诊制度,主要是针对危重患者。”第五医学中心姬军生主任说,大家在国家诊疗指南基础上,不断优化个体化治疗方案。

感染病医学部成立科研攻关组,在王福生院士带领下,快速启动科技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应对”第二批应急攻关项目。

“我们运用‘传统中医辨证诊疗融合现代分子对接技术’制定‘克冠一号’中药组方,在临床治疗上取得了良好救治效果。”中医科王睿林主任说,不少患者服用“克冠一号”中药后,退热时间比较快,肺部炎症好转也比较快。

身心并护,视患者如亲人

“阿姨,请您不要把口罩摘下来,这样容易被感染”“叔叔,您咳嗽时一定要用纸巾捂住口鼻”……密闭的口罩下,厚厚的防护服里,说句话都很费事,但感染病医学部的护士总是不厌其烦地提示病人。“往往一个班次还未完成,嗓子就渴得要冒烟了。”护士长张洁利说:“大家觉得只要有助于病人康复,再苦再累也值得。”

“发热门诊走出的每位病人,我都清楚他们的病情。”黄磊说。不管是确诊、疑似患者,还是被排除人员,黄磊都亲自把关,确保万无一失。感染病医学部十分注重院后回访,要求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对就诊回家的人进行电话随访,及时掌握他们的身体状况。

重症患者小杨住院期间,其父不幸病逝。小杨悲痛欲绝,一下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不配合高流量氧疗、无创呼吸机等治疗措施,专家徐哲看到眼里,急在心上,他找各种机会跟小杨谈心,专门加了他的微信,时不时加以开导:“你是男人,必须要坚强。你是家里的顶梁柱,家里今后还要靠你呢……”小杨渐渐恢复了生气,也开始积极配合治疗,最终康复出院。

“除了专业的救治,医务人员悉心的照顾、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印象深刻。”康复出院的一位患者说,正是这些看不见面庞的“白衣天使”的鼓励和疏导,成为患者积极度过隔离治疗的支撑力量。每位患者出院时,都会收到护士长黄加干和同事叠好的千纸鹤。黄加干说,千纸鹤代表着对患者的真挚祝福,承载着医护人员打赢抗疫阻击战的必胜信心。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11日 04版)

相关阅读:
周龙甫:让战友手上有“钢枪” 身上有“铠甲” 快递小哥“入门难”怎么办?民政部的回应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