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乘联会:开学等或促4月用车需求,预测全年车市降10%

原标题:乘联会:开学等或促4月用车需求,预测全年车市降10%

“3月乘用车市场销量V型反转明显,从全球范围看,呈现出率先走出销量谷底的特征。”4月9日的乘联会月度分析会上,对于3月份乘用车表现,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如此说。

总体看,3月车市的恢复仍然以较为稳定的状态提升。4月,各地逐渐宣布开学时间,有利于拉动汽车销量,但4月预期也难呈现报复性反弹。因此,乘联会继续调低了今年的乘用车市场销量预期,从3月初预测的-8%的增长下调至-10%左右。“不过,随着各种利好政策的出台,后续或许有更好表现,所以还是对市场保持乐观。”崔东树说。

受疫情、春节时点提前等影响一季度乘用车销量降40.8%

4月9日,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全国狭义乘用车综合销量为104.5万辆,环比上涨317.5%;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5.6万辆,同比下降49.2%,环比2月增长4倍。

尽管恢复已加快,但总体看与去年同期相比,还存在较大跌幅。3月乘用车市场综合销量同比下降40.4%;1-3月,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301.4万辆,零售同比累计下降40.8%。

这一下跌幅度,一下回到了十年前。根据此前乘联会发布的数据看,2010年3月我国乘用车销量为99万辆。对此,崔东树分析认为,“一季度呈现这一特征,既有疫情的影响,带来大概160万辆的损失量,也有今年春节较早等因素对车市销量的影响。”

3月销量跌回十年前

4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蔡荣华表示,汽车企业已全面复工,日产量逐步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的75%以上。但从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来看,3月产量为98万辆,零售104.5万辆,批发销量100万辆,呈现出零售好于批发,批发好于生产的特征。这是不是意味着复工后生产效率低于零售回升的幅度?

崔东树对此表示否定,他认为,疫情的出现让车企更为谨慎,同时担心经销商库存压力过大,因此并不是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而是应对未来市场的产量调节。另外,湖北地区的车企复工复产大概在3月23日左右,而神龙汽车、东风本田的4S店也在逐步去库存,多种因素下减少3月汽车的产量。

此外,从销量终端看,疫情之后,车企销量也呈现出市场回暖后特有的终端反映。南北大众依旧占据了销量前两名,不过两者的差距渐渐拉大。3月一汽大众以11.6万辆远高于排在第二位的上汽大众(8.5万辆)。而今年2月份一汽-大众3万辆的销量,与上汽大众2.78万辆仅相差不到3000辆。对此,崔东树分析,这与上汽大众处于长三角重灾区,一汽-大众处于疫情影响相对较小的东北地区有关。

预计4月销量负增长15%至20%

生态环境部4月9日宣布,考虑尚未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的地区适当延后实施,即适当延长国五库存车的销售期,给企业更合理的过渡期。这对于4月份的销量会有什么影响?

崔东树告诉新京报记者,适当延长国五库存销售时间,会给车企及经销商、消费者带来利好。原本国六排放标准定于2020年7月1日起实施,这会造成部分国五车型库存的经销商急于低价甩卖,而这对于本就经营承压的经销商来说利润更微薄,此举有助于稳定经销商,同时也让消费者可以更加合理地选购车辆,实现汽车正常销售。

与去年部分率先实施国六排放标准下出现的销量陡增不同,国六排放标准实施的延后,或将也不会形成短时的抢购潮。不过,4月份的销量会也有呈现继续平稳增长,但总体上不会恢复到去年同期的水平,乘联会预测4月将实现15%至20%的负增长。

开学、五一小长假或促进4月用车需求

“虽然海外疫情仍在不断加剧,但部分权威机构预测国际整体形势会在4月末迎来拐点,随着境外形势的转变,加上国内疫情形势因逐步克服各种风险而渐渐平稳,消费市场还是以正向平缓恢复为主。”崔东树分析。

从需求群体变化看,尼尔森调查显示国内接送孩子上下学是仅次于上下班的最大用车需求,今年中小学开学季延期到4月之后,中小学恢复开学带来的购车潮或将相对火爆。此外,今年五一劳动节有五天假期,迎接五一小长假出游的4月购车换车潮也是值得期待的。

不过,在清明小长假期间,新京报记者探访多地汽车经销店了解到,假期因素以及政策的刺激还未完全显现,客流并未呈现报复性增长。对此,崔东树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这是由于疫情过后,人们的消费心理仍旧受疫情影响而未发生实际的购买行动,正如餐饮业营业后在店就餐的客流并没有好于预期。对于车市来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快速改变,另外疫情对第三产业影响较大,出现失业等情况,进而影响这一产业群体的消费热情。

此外,“未来车企生存压力大。”从2-3月车市的恢复进程看,崔东树还做出了这样的预测。3月由于受复工延迟、交通管制等影响,上游企业开工率不高,也出现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成本增加等情况。而部分原材料价格涨势明显,将给车企造成更大的成本压力。另外,随着当前欧美疫情有蔓延态势,有关进口零部件、原材料运输等采购供应风险未来将大大升级,值得特别关注。

新京报记者秦胜南

编辑张冰校对危卓

相关阅读:
习近平同阿根廷总统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互致信函 中国对城市的风控标准是什么?钟南山这样回答韩国防疫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