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浦东30年⑥ 人流107万!开业首日,这家中日合资商场就创吉尼斯纪录

原标题:浦东30年⑥|人流107万!开业首日,这家中日合资商场就创吉尼斯纪录

浦东30年⑥ 人流107万!开业首日,这家中日合资商场就创吉尼斯纪录

浦东30年⑥ 人流107万!开业首日,这家中日合资商场就创吉尼斯纪录

编者按:

本月18日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纪念日。三十而立,浦东从农田遍布变为如今高楼林立,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市委党史研究室采访浦东开发开放的决策者、参与者、执行者,推出《奇迹:浦东早期开发亲历者说》。上观新闻推出相关口述文章,忆当年筚路蓝缕,也是从历史维度,为浦东开发开放再出发提供新的视角。

浦东30年⑥ 人流107万!开业首日,这家中日合资商场就创吉尼斯纪录

【口述前记】

王相道,1934年生,上海市人。曾任崇明跃进农场17连指导员、上海市农场管理局局长、市农业委员会秘书长等职。1989年1月至1993年5月任上海市人民政府财政贸易办公室副主任,亲历了上海第一八佰伴落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全过程。1993年2月至1998年2月,当选为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口述:王相道

采访:郭继沈洁

整理:沈洁

时间:2019年11月12日

上海商业在中国商业发展史上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兴起,上海商业继续发挥着全国领头羊的作用。当时,全国各地新人结婚,都会选择来上海采购新婚用品,如“三转一响”(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及手表)等等,尤其是上海第一百货商店(简称中百一店),曾经代表了“行业第一”,那超大的营业面积、光滑的打蜡木地板和琳琅满目的商品,在当时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当然,伴随着商业市场的繁荣,上海的购物环境也存在许多问题,急需改进。实行改革开放成为改进上海商业发展的不二选择,第一八佰伴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进了上海人民生活。我当时任市政府财政贸易办公室副主任,受组织委托,参与了第一八佰伴合资项目的谈判、落地等工作。

需要打开大门引进外资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决策后,上海商业也迎着春风快速发展。1984年5月,南京东路商店全部恢复夜市。到1987年,南京东路、南京西路、淮海路、西藏中路、四川北路等五条马路的商店开设灯光夜市,营业时间均延长到晚上9点,改变了三十多年来晚上七八点商店打烊、马路一片漆黑的状况。但这个时候上海的购物环境改善不大。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供需矛盾大,购物环境差,顾客多,商场十分拥挤;一有好的商品,南京路上就排长队;由于商品销路好,营业员体力消耗大、劳动强度高,有时难免发生服务态度生硬,对顾客不热忱、不耐烦等情况。

针对上述情况,上海市政府财经贸易办公室决定从多方面给予解决。一是抓服务态度,教育引导营业员多设身处地为顾客考虑,像亲人一样地对待顾客,做好服务工作;二是在丰富商品种类、提高商品质量上作努力,使商品满足各方需要;第三就是引进先进的商业理念,满足消费者需求。

那个时候,我们的商品是放在柜台里的,看得见摸不着,顾客只能看玻璃柜里的样子,然后让营业员拿出来,如果不满意,再让营业员拿别的。几个来回,营业员的耐心被消耗尽了,很容易和顾客产生摩擦。我们就尝试“开架”,即开放式货架。当时国外已经普遍采用开放式柜台了,即把样品直接放在开放的货架上,供顾客随意选择,不仅可以看,还可以摸、可以试,试得满意了,直接买回家。这样大大减少买卖双方的摩擦,我们当时就总结出来“人与人之间减少对话,人与物之间增加接触”的经验,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营业员和顾客间的矛盾。

然而,国内的状况是商品紧缺,开架销售很容易导致商品丢失。很多商店都有顾虑,不愿意开放货架。于是,我们财贸办积极动员各大百货公司实施开架,最终豫园商场第一个同意尝试。他们想了个办法,将旅游鞋作为开架的试点商品,在货架上放单只作样品,顾客既可以看,还可以摸、可以试,试满意了,把一双都买回家,这个办法既拉近顾客与商品之间的距离,也有效避免商品的丢失问题。这在当时可谓是一个创举,大大降低营业员与顾客之间的矛盾。

除了上述改革举措外,我们在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尝试用开放来促进我们的商业改革和发展。不过,最早开放的行业不是百货商业,而是餐饮和宾馆业,像锦江宾馆、海伦宾馆和新亚大酒店等,他们已开始引进国外管理模式。但这还远远不够,要从根本上解决提高服务质量、改变购物环境问题,还是需要引进新式的、大型的综合商场。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同意上海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并给予上海浦东开发十项优惠政策,其中一条就是“允许外商在区内兴办第三产业,对现行规定不准或限制外商投资经营的金融和商品零售等行业,经批准,可以在浦东新区内试办”。这为我们开动脑筋、创新途径改变上海购物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条件和试验场地。我们开始把目光放到浦东,放到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因为,当时市里给我们财贸办在陆家嘴那里留了一块基地,位于张杨路—崂山东路—浦东南路—沈家弄路这块区域,用于建造开发“新上海商业城”。那里还是一大块蔬菜地,尚未开发。当时的想法就是,想通过引进先进理念、建造一个大商场改变购物环境。但是,招个什么样的外资企业进来还是未知数。

浦东30年⑥ 人流107万!开业首日,这家中日合资商场就创吉尼斯纪录

“阿信”的儿子送来八佰伴项目

1990年浦东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时候,从全国看,工业合资合作项目已搞得如火如荼,而商业方面经国家正式立项批准的中外合资企业尚无首例,因此市政府很重视商业利用外资工作。1991年4月,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洪的牵线搭桥下,日本“和田家族”在和田一夫的带领下,来上海考察,商谈合作事项。

说起和田一夫,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很是出名。80年代后期,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在上海热播,剧中出身贫寒的女主角阿信通过奋斗,最终在日本各地成功开设17家连锁超市,在上海观众中引起很大反响。阿信的原型就是八佰伴的创始人和田加津太太,她和家人把家族事业打造成了国际商业巨头——日本八佰伴国际流通集团。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看中了上海浦东这块热土,亲自去北京表达要到上海投资开店的意向。上海对这个投资项目非常重视。因为当时的八佰伴国际流通集团在全球已有400家店铺,一年的营业额超过5000亿日元。我们希望通过与八佰伴的合作,加快商业的对外开放,借以引进国际先进的商业模式和管理理念,改变当时上海商业现状,为领先全国的上海商业发展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说到和田一夫,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那是1989年6月我带团去日本考察,在参观花博会时,第一次见到和田一夫,听他作演讲。他以较公正客观的态度,表达了其他国家不该对中国内政作过多评论,更不该指手画脚。这给我们留下比较好的印象,也为之后顺利合作埋下伏笔。

为了投资上海这件事,和田家族多次到上海考察。当时是我接待的。记得和田带着妻子以及他的两个弟弟,还有弟媳妇,还有八佰伴的工作人员。经过交流,我觉得和田是一个可以合作的对像。在谈到实质性的内容后,和田表示地块偏僻一点不要紧,可以把它搞起来,变得很兴旺,他们在其他国家开发也是这个模式。我们就告诉他浦东有一块地等待开发。和田就表示要看地。我们把和田带到当时的浦东第一高楼东昌大楼顶楼,让他一览这块土地,还陪他到浦东开发办公室,听取了浦东开发的情况介绍并实地考察了张杨路,还让他看这个地块的实体模型。因此,虽然当时这个地块还是毛地,和田还当即表示非常满意。这样,场地就选定了。

浦东30年⑥ 人流107万!开业首日,这家中日合资商场就创吉尼斯纪录

“第一八佰伴”的由来

至于怎样开展合资,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最终确定由原第一商业局所属的上海市第一百货公司与八佰伴国际流通集团合资。我们还带他考察了第一百货,他对这家每天有十几万人次的客流量、年销售额达8亿元的合作伙伴十分满意。合资企业冠名为“第一八佰伴”,取自中外双方名称各半,中方取“第一”,外方取“八佰伴”。

关于投资的金额,当时是这样约定的,外方提供货币资金,中方提供场地使用权。其实,当时浦东的开发开放刚刚起步,正处于资金紧缺的阶段,我们只有采用土地批租的方式来获得资金。这块地是我们财贸办批租的第一块商业用地。当时找土地局谭企坤局长商议如何拿地,使用当时常用的土地“空转”方法,由财政局出具一张4000多万的支票,我们把支票交给土地局,土地局再把支票交给财政,这样,土地使用权就归我们了,这样合情合理合法。我们再把这块地批租给外方,将批租所得的资金作为投资金额,最终实现了50%的股权。

在批租的过程中,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土地使用权的作价。当时,我们提出的价格是1100到1200美元/平方米,外方认为浦东的投资环境如通水、通电、通路等还不尽完善,提出采用较低作价。当时外高桥地块的平均价格是800美元/平方米,外方有了参照,觉得我们定价过高。我们就向倪天增副市长汇报。倪市长表示全力支持我们谈判,最终给的底价是1000美元/平方米左右,给了我们比较大的议价空间,进一步促成了我们与外方关于作价的谈判。我们向外方展示浦东发展规划,承诺在第一八佰伴建造期间“三通一平”基础设施都将改善,最后双方各让一步,以950美元/平方米作价谈成。

谈判过程中,外方还提出按国际惯例,自己是国际著名企业,“八佰伴”字号应作为商誉作价。我方则坚称,上海第一百货乃是全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大型百货商场,在全国消费者中享有极高商誉,营业额也是全中国第一,是国内最有名的商业企业。按此说法,我方商誉也应作价,并且与你们的作价相等。最后,外方顾及到第一八佰伴面向的是中国消费者,且第一百货确实是中国最有名的商业企业。终于被我们说服了,放弃了商誉作价,在后续谈判中也再未涉及。正如我们之前在听和田的演讲中所认知的一样,他是一个不错的合作对象,只要有理有据,他便能够接受,这对于整个合作谈判是非常有益的。

总体讲,我们与八佰伴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代表团的谈判是比较顺利的,用了较短的时间就在合资意向的若干主要问题上取得了共识。我们是1991年4月13日与日方谈判的,14日,双方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和合资意向书的签字仪式,吸引了世界媒体的关注,东京和香港的报纸都在显著位置予以报道。

当然,在当时商业引进外资还没有现成的方案,政策性又非常强,必须经国务院特区办、商业部、体改办、外经贸部、计委、外汇管理局等6个部门的审核,并报国务院批准。为此,上海方面由庄晓天副市长带队,先后多次赴京向相关部门请示汇报,反复沟通。1991年10月8日市长黄菊签发了呈报国务院的请示报告。1992年5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上海市人民政府,同意兴办中日合资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1992年9月28日,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大型商业零售合资企业。它的成功也为日后设立其他商业性合资企业提供模板。

浦东30年⑥ 人流107万!开业首日,这家中日合资商场就创吉尼斯纪录

可以载入吉尼斯的开业第一天

1992年9月29日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新世纪商厦奠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总干事马洪、商业部副部长白美清、上海市政府顾问汪道涵、日本驻沪总领事等出席奠基典礼。

整个建设项目由日本清水株式会社设计施工总承包,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设计,土建分包单位为上海市第三建筑发展总公司。商厦正面外圈是长100米、6层楼高的白色大弯壁,下部有12个拱形洞门,门洞内壁有十二生肖图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呼应。内部设施在当时是一流的,共有10个楼面商场,每个楼面近1万平方米。建筑内外有87部电梯,包括自动扶梯、观光电梯、垂直客货电梯,能方便快捷地满足顾客抵达任意楼层购物的需求。消防、保安、空调、照明均由中央控制室集中控制。商厦还拥有地下两层停车场,可泊小车410辆。这些设施和规模在当时相当罕见,号称亚洲之最。

1995年12月20日第一八佰伴正式开业。因为在当时全上海乃至全中国从未有过如此大型的综合商场,第一八佰伴创下吉尼斯纪录,单日107万人次的客流量轰动一时。

开业当天,我也去了现场。商场组织了一场日本式的开业庆典,没有程序似的讲话,而是请来日本最有名的和太鼓队,穿和服敲皮鼓,持续约半个小时。许多浦东和浦西赶来的市民等着开门,周围的张杨路和浦东南路上车水马龙,人潮拥挤。顿时上下几十部电梯全部客满。由于客人太多,每一层都有工作人员举着喇叭拼命喊,保安立在电梯口拉绳索,点着人头一点点放客人上去。

第一八佰伴第一次为上海带来“一站式”消费理念。商场除了百货经营外,还有各种辅助配套功能,可以提供购物、餐饮、娱乐、休闲及日常生活(邮局、冲印、美容美发、银行)等一站式服务。商场里的超市在当时算是新鲜业态。第一八佰伴超市柜台里五光十色的生鲜品看起来洋气上档次,就连封保鲜膜的进口机器、可以打印标签的电脑,看上去也是那样先进又高级。一下就点燃了大家的购物欲。

当然,一开始由日方派人担任八佰伴总经理的时候,在为我们带来全新的商业经营理念的同时,也有着水土不服的问题。按他们的思路布局,把一楼最好的位置摆放汽车进行售卖,这其实不符合我国当时的国情,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汽车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消费得起的。因此,在试营业的一段时间里,销售状态一直不太理想。后来更换由熟悉国情的中方人士主政,经过调研,既不卖汽车,也不卖过去传统的衬衫和羊毛衫,直接改成亮丽的化妆品柜台,这在当时也是具有开创性的,顿时吸引了大量顾客,营业额节节攀升。这一做法后来被上海其他商家乃至全国各地的商户效仿,一直沿用至今。

遗憾的是,后来因和田一夫自身经营出现问题,日本八佰伴集团在1997年宣布破产。上海第一八佰伴也因此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危难之时,上海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在市政府的支持下,一举收购日本八佰伴持有的第一八佰伴股权,从而股权升至64%,实现了中方对第一八佰伴的全面控制,帮助第一八佰伴走过难关。时至今日,上海第一八佰伴一直在盈利。

栏目主编:王海燕

文字编辑:洪俊杰

相关阅读:
线上培训成促就业“加速器” 武汉,风雨无惧,别来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