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4月份,天津分流16班国际航班
4月8日,在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14场新闻发布会上,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副总经理王颢哲介绍了天津机场在境外人员入境转运方面工作的有关情况。
王颢哲介绍道,防境外输入依然是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天津机场作为首都机场第一备降机场,也是北京国际航班的指定第一入境点之一,本着“最少人员,最高防护,最严措施”的保障原则,努力实现“三个零”目标,即旅客防控零失误,员工防控零感染,紧急运输零投诉。
从3月21日第一架分流航班抵津至4月7日,天津机场共保障北京分流国际航班34架次,累计保障进港旅客10025人,托运行李13878件。
上述航班分别来自美国(旧金山、洛杉矶、纽约)、俄罗斯(莫斯科)、加拿大(蒙特利尔)、德国(法兰克福)、瑞典(斯德哥尔摩)、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等7个国家9个城市,其中美国、俄罗斯、英国方向的客流量占比较高:美国方向的客流占比为43.2%,俄罗斯方向的客流占比为24.6%,英国方向的客流占比为11.3%。
全力做好联防联控,确保进港流程严谨、疫情防控严密。自3月20日实施调整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客运航班从第一入境点入境这个政策以来,经过近3周的实践和探索,各项工作流程和应对方案已逐步完善。在此期间,天津机场根据国家、市政府和民航局相关要求,成立国际航班运行保障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启用现场指挥部,协同联动市卫健委疾控中心、市相关委办局、各区负责接送旅客单位及机场联检单位,联合指挥,共同处置,确保进港流程严谨,疫情管控严密,筑牢境外疫情输入的首道防线。
为有效落实国际航班保障措施,天津机场结合疫情防控、入境管理、旅客服务等多方面考量,紧急对1号航站楼国际区进行改造和物资调配:对隔离区内功能进行细分,设置“三个专用、四个专区”,明确了专用机位、专用通道、专用处置区,划分旅客进港区、中转区、留观区、休息区等。入境航班所有保障环节、区域都处于空防控制区内,通过墙体、玻璃、围挡等硬隔离措施,实现与其他正班航班保障的物理隔离。机场公安分局、安检站在相关点位和区域进行警戒和值守,通过物理或人员岗位值守的措施,避免进出港旅客的交叉混流。此外,天津机场按照北京分流航班的特点,对旅客构成进行了细分,针对性地制定了专门的保障流程,发热、密接及无症状旅客之间避免发生相互接触,严防一切有可能被疫情突破的关口。
经过3周时间的实践,天津机场持续完善、细化航班保障的各项举措,分流航班保障方案已经从1.0升级到1.3版本。天津机场结合航班始发地、联检单位需求、航班机型、旅客构成等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一天一策”“一机一策”的保障机制,每个航班设立机场、海关、边检、航空公司、代理人四至五人专班微信工作群,从落地前开始准备工作直至飞机起飞离港全过程,有效实现无缝衔接运行保障,保证了安全,提高了效率,提升了旅客服务感受。此外,从3月26日起,天津作为第一入境点对所有航班入境人员全部实行就地集中隔离措施,旅客的分类从四类变为三类,即:发热旅客,密接旅客和无症状旅客,这也极大提高了旅客入境效率。在机场、海关、边检、航空公司等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下,在津入境国际航班的平均保障时间从前期的十几小时左右缩短至6小时以内。
天津机场4月份计划共将保障16班分流国际航班,虽然保障压力有所减轻,但“航班保障减量不减质”,天津机场会始终保持毫不懈怠的战斗状态,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用心完成好每一架航班的保障任务。
做好其他口岸入境旅客抵津疫情防控工作。在做好国际分流入境航班保障的基础上,国内其他口岸入境旅客转机抵津的疫情防控工作也始终是天津机场关注的重点。3月1日至3月31日,天津机场实际执行国内航线108条,通航国内机场83个,其中国际定期航班机场3个,国际航线4条。国内航班通航较多的城市如上海、广州,每周飞往天津的航班分别22班、26班。
针对其他口岸入境国内转机抵津旅客,天津机场一方面加强信息收集和报送,获得信息,及时报送市卫健委,另一方面在国内到达大厅设置专门区域,用于其他口岸入境来津旅客留候、登记信息,该类旅客抵津后,天津机场可根据旅客需求,协助其联系居住地所在区,由各区将其转运至集中隔离点进行医学观察。
严格管控公务机保障流程,消除疫情输入性风险盲区。3月19日,天津机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门出台《疫情期间入境公务机保障方案》。3月25日,民航局调整疫情期间公务机审批工作程序,从严把控入境公务机计划审批。天津机场实质上承接了首都机场入境公务机分流任务,3月份共保障入境公务机11架次。天津机场对相应政策及时做好航空公司和旅客告知工作,在保障过程中采取针对高风险的应对措施,启动专用机位,严防机场内交叉感染,消除疫情输入性风险盲区。
王颢哲最后说道,下一步,天津机场将按照天津市和民航局各项疫情防控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加强疫情防控措施和投入,做好航班保障、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津云新闻记者侯沐伟张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