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决战脱贫攻坚 第一书记带领下 这个贫困村变了样

原标题:决战脱贫攻坚|第一书记带领下这个贫困村变了样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乡村四月闲人少,此时正是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海形村木耳产业扶贫基地的收获季。

站在绿色的田埂上,一眼望去,一棒棒成熟的黑木耳在田里整齐排列,像一队队迎接检阅的士兵。

“今年是个好收成啊!”“听刘书记的准没错!”田地里时不时传来村民的欢声笑语。贫困村变了样,还要从4年前海形村来了第一书记说起。

决战脱贫攻坚  第一书记带领下 这个贫困村变了样

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海形村木耳产业扶贫基地群众采摘黑木耳。(汪昱君摄)

2016年,九江市纪委监委选派刘金华担任海形村的第一书记,刘金华驻村后立即对村里总体情况进行了摸底,海形村严峻的现实让他心里沉甸甸的。

海形村地处边远山区,人口123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66人。长期以来,村里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年轻村民基本外出务工,剩下村民种田基本上靠天吃饭。怎样迅速让村民摆脱贫困局面?

“刘书记,大棚蔬菜投资少,产量高,咱们去种,准能赚钱!”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个村干部信心满满地建议。

“是个好想法,虽说咱们离县城有五十多公里,但是山路难走。”刘金华沉思着说,“如果不能及时销售出去就会烂掉。”

“老天爷就给咱这个条件,不种菜,咋办?”

看着村民愁容满面,听着大家无奈吐槽。刘金华胸有成竹地说:“咱们种黑木耳!”

原来,在刘金华得知自己到海形村担任第一书记后,他对海形村已经做了全面的了解,并通过多次对其他地方走访调研,对海形村的脱贫之路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思路。

他耐心地解释说,山区适合发展黑木耳等食用菌种植产业,干货不易霉烂方便贮存,这样就解决了交通不便带来的制约。经过严密的对比分析,他说服了村“两委”干部和大部分村民。

随后,刘金华引进种植大户,投资100余万元创建了海形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当年就实现5户17人脱贫。

首战告捷,新的困难又摆在刘金华的面前。贫困户大多数不懂种植技术,更缺少资金,无法全部参与木耳种植产业,只能通过基地务工实现就业。如何抓住黑木耳这个产业“牛鼻子”,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并持续改善生活?刘金华与村“两委”干部一道通过努力,流转30亩土地集中打造了“海形食用菌种植产业扶贫基地”,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不断激发全村产业的发展活力。

然而,种植黑木耳之路却并不顺利。

“刘书记,今年木耳的成活率才60%,这样下去要亏本啊!”2017年,种植大户哭丧着脸,找到刘金华。

常年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刘金华,一时真被这个问题难住了。但是,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刘金华的字典里没有“知难而退”这个词。他与村“两委”干部赴外地学习取经后,计划建设一座标准化无菌生产车间,这样可以保证菌棒成活率达到90%。可是经测算,建设这个车间,需要投资60余万元,这笔资金一下让村里犯了难。

刘金华斩钉截铁地表示,“这个车间,我一定想办法帮村里建起来!”

为这事他立即向上级组织汇报,在九江市纪委监委的支持下,从市县财政、农业等部门争取到了资金,建成了无菌生产车间,作为村集体资产有偿提供种植大户使用。种植大户每年提供接种成活率90%的菌棒给合作社,带动贫困户种植,年终按照“户一股、人均一股”的分红模式进行产业分红。

2019年,刘金华又与市九江农科院等农业部门对接,利用冬闲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种植了大球盖菇等食用菌,让致富带头人充分掌握种植技术,然后全面推广。

通过刘金华和村“两委”一班人四年的艰辛努力,海形村旧貌换新颜。尽管新冠肺炎疫情让这个丰收季节蒙上了一层阴霾,但刘金华的扶贫事业仍然红火,贫困户的脱贫之路仍然畅通。

如今,两年来贫困户家庭分红达7000余元,基地还带动周边群众500余人次务工,共发放务工工资近30万元,稳定实现了25户62人脱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张祎鑫通讯员丁琳)

刘小涛任浙江省副省长 北京连续14天无本地报告新增确诊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