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疫情冲击,博士后“扩招”

原标题:疫情冲击,博士后“扩招”

博士生可以晚两年再找正式工作

疫情冲击,博士后“扩招”

眼下,疫情对毕业生就业的冲击,已经从本科生蔓延到了博士生。

继2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后,日前科技部又在官方文件中透露了扩大博士后岗位规模的消息。

博士生们进入博士后流动站,也就整体推迟就业两到三年的时间,那么出站后呢?

稳就业

疫情影响下,毕业生稳就业成为重点议题。

2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六稳”举措。当前要更加注重稳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2020年有874万应届毕业生、341万考研生,如何分流?当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鼓励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多项措施,其中“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引发广泛关注。

研究生扩招,缓解了疫情影响下的就业压力。2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预计同比增加18.9万人。

不承想,这次疫情对毕业生就业的冲击,连学历顶端的博士生也无可避免。

3月21日,科技部在官网公布了《关于科技创新支撑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的若干措施》,明确扩大博士后岗位规模,其劳务费用和有关社保补助按规定从项目经费中列支。

所谓博士后,就是博士毕业到社会就业的过渡阶段,是给刚毕业的博士提供继续在高校或企业研发部门进行科研的机会。

扩大博士后招收规模,博士生可以晚两年再找正式工作。对此,有教育专家赞成扩大博士后岗位规模,来缓解今年的博士生就业形势。

在科技部出台文件之际,不少省份也分别出台了类似的文件。湖南、陕西都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博士后流动站扩大博士后招收培养规模。

还有省份发布了博士后线上招聘简章,今年山东计划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2400名左右优秀青年博士,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开展研究工作。

就业难

学历顶端的博士生,为什么也会就业难呢?

我国从1985年起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历史并不算久。不过,短短几十年间,我国的博士教育规模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根据《知识分子》报道,2019年中国高校博士招生人数超过10万,而在1997年全国授予博士学位的数量仅为7300,20年间翻了十几倍。

南京大学教授李江跟中国新闻周刊指出,“突然大幅增加的博士毕业生数量远超过高校教职需求数量,这是博士生就业问题的第一重矛盾。”

早在数年前,博士就业问题就已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引起重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沈文钦指出,美国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博士毕业生在学术界就业的比例,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80%下降到上世纪90年代末的47%。

博士毕业进高校似乎顺理成章,然而《中国统计年鉴》显示,近几年中国每年新增博士毕业生人数比新增高校教师多两万人左右,这意味着约1/3的博士毕业生没有获得高校教职。

更何况,博士生想留高校从事学术职务与编制情结不无关系,不过2020年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最后一年,国家已明确今后高校将取消事业编制。

供大于求的形势下,被视为“管道的泄漏”的非学术职业,不少博士生被迫从事。不过,博士身处学历的顶端,在就业市场里未必如此,高校需要博士,企业不是非要博士不可。

尤其是进入三月以来,传统招聘热季“金三银四”因疫情遭到冲击。根据BOSS直聘调查数据,春节后十天,就业市场新增招聘需求较2019年同期减半,对期望高薪的博士吸纳能力减弱。

中国博士生教育的第一个特点是博士生年龄偏小,至少60%的博士生年龄在30岁以下,正处在“无积蓄、无财产、家庭负担重”的阶段,哪里能靠学术情怀吃饭。

寻出路

知识经济时代,高层次人才,当然越多越好。博士学历再高,不代表不重视质量。

分流淘汰,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博士教育的典型特色,美国名校博士生的淘汰率高达20%至30%,分流淘汰制提升了博士教育的质量。

建立博士生分流淘汰机制,在我国高校也渐渐提上议程。3月13日,清华大学官微发布文件,提出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提出分流建议。目前,已有985高校正式推出《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实施细则》。

眼下,扩大博士后岗位规模,为毕业后暂时没有找到工作的博士提供了一个过渡工作经历。教育专家同时建议,对博士后制度进行完善和调整。

这既可发挥博士生的作用,也可提升就业能力促进博士更好就业。2015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指出,我国博士后制度还存在培养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

博士后是博士未找到满意工作时的过渡状态,本身并不是一份稳定的工作,博士生出站后怎么办?如何保证其后续顺利找到工作?

针对博士生就业问题的第一重矛盾,南京大学李江跟中国新闻周刊指出,“宏观上讲,我们需要梳理清楚科学家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并搞清楚适合科研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安排,这里面有大量的空间是不清楚的,比如说工资要多少,是不是要奖励发论文,如何考核等等。”

李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博士生就业问题的第二重矛盾,是国内教职对于海归的偏爱,使得本土博士生的就业空间被挤压。”

目前,在国内的高校与科研机构,本土的博士博士后常常不如海外名校博士博士后受欢迎,因为教职申请的要求里看中海外经历、名校背景、与海外知名教授的合作关系等等。

此外,李江指出,“在接收博士后时,青年教授往往并不会因为科研能力突出而占优势,这使得原本可以作为中国科研主力军的博士后群体的科研能力,尚未被充分发掘。”

参考资料:

《终点,起点》,2019年8月5日,中国青年报

《问教丨博士后不是“学历”!扩大博士后规模,不是扩大“招生”》2020年3月26日,腾讯教育

《编制取消,博士毕业去高校还有性价比吗?》,2020年3月13日,青塔人才

相关阅读:
故宫闭馆70多天后 今年首场直播讲了60多个知识点 “见到偶像好激动!”钟南山带队迎接90后护士等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