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惊心动魄60天

原标题:惊心动魄60天

惊心动魄60天

3月31日,李兰娟院士从武汉返程,她的身上贴满了“爱心”和“点赞”贴纸。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3月31日上午9点,浙江省援鄂重症新冠肺炎诊治李兰娟院士医疗队踏上返程之路。当73岁的李兰娟院士走进武汉天河机场候机大厅时,在场的人群都向她高喊“女神”。

“两个月来,我们与新冠病毒的斗争惊心动魄,这场伟大斗争已经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

“在这次抗击疫情当中,武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我们国家甚至在国际上将成为一个历史的丰碑。我能参加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这个经历我终身难忘。我是自豪的。”

看着依依不舍的人们,李兰娟温暖又平和地说着。

从2月1日主动请缨赶赴武汉参与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救治,到如今圆满完成任务返回浙江,李兰娟院士团队在武汉抗疫一线连续奋战了两个月。返程前夕,本报记者对李兰娟院士进行了专访。

“搞传染病的冲锋在前,大家才会一块往前冲”

问:院士,您来武汉已经快两个月了,您还记得来武汉那天是几点到的吗?当天天气怎么样?您带的衣服够吗?

李兰娟:我是2月初来的武汉,到武汉是凌晨4点多,天气还很冷。来的时候匆匆忙忙,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就带了一套换洗用的,总共两套衣服,不过御寒是没有问题的。现在春天已经到来,天气渐渐转暖,自己也很适应了。

问:您来的时候疫情形势非常严峻,当时您怎么想?

李兰娟:刚来武汉的时候,我们第一步考虑的就是怎样成功救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降低病死率。降低病死率可以稳定人心,在救治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后来进驻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和CCU(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这里专门收治重症和危重症病人。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有200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一天之后就上升到400名,过了两三天又增加到七八百,当时真的是心急如焚。

问:那段时间,您有一张面带压痕微笑的照片在全网热传,感动了无数人。有人说您的笑容给人信心和鼓励,意味着希望和胜利。我想知道,面对这么危险的传染病,您真的不怕吗?

李兰娟:我觉得这是一场传染病,它有传染性,尤其是有医护人员被感染,大家到这里来都有一个心理,就是害怕被传染,这个也是人之常情。人家问我怕不怕,我说一点都不怕也不是事实。作为一个传染病专家,我知道前面是有风险的,但是我们不往前冲谁往前冲?只有我们搞传染病的冲锋在前,大家才会一块往前冲。我们懂得怎样隔离、怎样治疗,只要严格按照消毒、隔离要求,把防护措施做到位,是可以预防被感染的。所以我们心里是有底的。从这一点讲,我们带个头,大家更多人到这里来,在这场抗疫斗争中也是需要的。

问:您和团队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李兰娟:在重症救治方面,我们运用H7N9禽流感患者救治过程中累积总结的成功经验——“四抗二平衡”方案,即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与多器官功能衰竭、抗继发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用来减少感染,降低病死率。同时积极运用人工肝、微生态、干细胞等新技术,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像新冠肺炎有不同阶段,先是轻症,再转为重症再到危重症。病人到重症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细胞因子风暴,这时候如果阻断它,不让它发展成危重症,就能降低病死率。人工肝技术就是在患者起病7天到14天之间,有细胞因子风暴的时候,抢抓机遇治疗,阻断向危重症发展。通过以“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为核心,运用人工肝、干细胞、微生态三大技术救治重症患者,ICU病死率显著下降,尤其处于细胞因子风暴早期重症患者经人工肝治疗后,存活率达100%。以前我所在的院区全部都是重症病人,现在进进出出,目前还剩200个左右。因为都是之前留下来的病人,细胞因子风暴已经过去了,但好多有并发症,还要继续好好地治疗,争取让更多的病人得到康复。

问:您刚才说的是诊治和护理方面的工作,对于疫情防控,我们都知道您也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是这样吧?

李兰娟:党中央果断决策部署,非常英明地发出“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号令。在疫情防控方面,我也从传染病防治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把武汉所有的宾馆全部动员起来收治轻症病人,把医院床位多腾点出来,将重症病人收治到有条件的医院。只有把社会上的感染者检测出来、收治隔离起来,疫情才能控制下来。后来,越来越多方舱医院建成使用,所有病人的检测、收治都做到了,形势一天天得到改善,重症病人救治的成功率也一天天提高,病死率不断下降。随着疫情的控制,我们的心情也慢慢好起来了。

问:现在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您和在一线坚守的医护人员都付出了巨大努力。与刚来的时候相比,您现在是不是轻松一些了?

李兰娟:3月18日0时-24时,武汉市首次出现新增病例和疑似病例双清零,我心里也是非常高兴。现在武汉已经宣布4月8号解除通道管控,这是一件大好事。通过大家两个多月的战斗,我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伟大的阶段性胜利,应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这么严重的疫情能够控制下来,这是党中央英明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湖北省、武汉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全国人民尤其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团结奋斗的结果。

目前武汉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但防治任务还没有结束,要继续抓好重症患者救治工作。我们会和武汉人民一起继续努力奋斗,为彻底取得全胜而努力。

“看到病人康复起来尤其出院的时候,我们心里是最开心的”

问:在特别艰难的抗击疫情斗争中,您是不是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您怎么调节?有没有比较开心的时候?

李兰娟:早期的时候看到那么多病人死亡,心理压力也是很大的。但通过努力把病人治好,用我们的技术让他们好起来,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鼓励。现在绝大部分病人都康复了,留下来的少数病人应该不久也能康复,对我们来讲是精神上的一个很大的支持。比如有一个病人,来的时候病情很重很重,运用人工肝技术,好起来了。但是因为入院治疗比较迟,继发感染败血症的症状又出来了,一度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情况非常严重。我们用了很多办法把他从死亡线拉回来,现在他基本上已经可以坐起来了,神智也清醒了,看到我们来查房,还一直拉着我的手,一再表达感谢。所以看到病人康复起来尤其出院的时候,我们心里是最开心的。

问:您在病区巡查的时候,经常握着病人的手说,“要挺住,要加油!”这种心理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是否也很重要?

李兰娟:是的。病人的康复一方面是医生的治疗,一方面他本人的精神状态,他自己的信心、勇气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常常鼓励病人说,“你要挺住,要放心,一定能好起来的”,让他有信心配合医生治疗,他有信心了,免疫功能也会好一点。像最近出院的一个病人,她的病情也是很重很重,我就跟她说,“你放心,要挺住,你会好起来的”。她也在迷迷糊糊中记住了“挺住!挺住!挺住!”这个病人出院的时候,拉着我的手说,当初记得一个年纪很大的医生在耳边说“挺住”,没想到果真是李院士,心情就很激动。所以医生治疗病人不但要用药、用机器,还要给病人以安慰和鼓励,提高信心,这次我们的感受也是比较深的。

“不能沾沾自喜,还有许多严峻的问题在后面”

问:您对当前疫情的趋势有何判断?我们何时能取得全胜?

李兰娟:我认为疫情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国内的疫情。我们打响了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目前各地新增本土确诊和疑似病例基本都已清零,复工复产也在有序推进,武汉到4月8号也将解除通道管控。应该说国内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打了个大胜仗,取得了非常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还有许多严峻的问题在后面。对于武汉本身来讲,尽管现在已经“双清零”了,但还有少数的无症状感染者和已出院病人复阳的问题,特别是无症状感染者本身有传染性,所以一定要非常重视这个问题。要早发现,主要的手段就是进行检测,尤其是对有过疫区接触史、病人接触史这一类人要严格检测。另外要继续加强社区管理和防控,希望这些人能够主动报告,这样就能早发现,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不至于再对其他人造成传染。总之,要坚决防止新冠病毒死灰复燃,在武汉真正彻底控制下来。这个任务还需要一些时间。

第二个阶段是更严峻的任务,就是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宣布,现在疫情全球大流行。入境的人也会把疫情传进来,这一点是肯定的。尽管海关等部门采取了非常严格的措施,但有一些人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所以就需要通过大数据的手段,把这些潜在的感染者找出来,尽早对他们进行检测。一定要严防死守,抵御外来输入风险,防止第二次疫情。这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问:正如您所忧虑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您认为中国有哪些经验和措施可以供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借鉴?

李兰娟:在治疗方面,我们中国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推广。第一条经验是抗病毒治疗,经过这么一场抗疫斗争下来,我们在临床上发现了一批有抗病毒效果的药物,包括现在国家诊疗方案中写的一些抗病毒药物,也包括一些中药也有抗病毒的效果,这次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些抗病毒治疗的经验,国外是可以学习的。因为大量轻症病人和普通病人,如果早期能抗病毒治疗,不发展成重症和危重症,这个难关很快就能过去。我们做过科研调查,早一天抗病毒治疗,重症发生率可降低12%、病死率下降13%。这次我们也是进行了抗病毒治疗之后,大量病人就没有转变为重症了。第二条经验就是治疗当中一旦已经变为重症,那就要在细胞因子风暴早中期的时候,应用人工肝技术来清除炎症介质。人工肝技术就是一个血液净化的技术,可清除炎症介质、胆红素、内毒素及中小分子有害物质,阻断细胞因子风暴,同时补充白蛋白、凝血因子等有益物质,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也是值得学习的。第三就是怎样利用抗生素减少继发感染。病人刚开始感染,不要使用太广谱的抗生素,真正到继发感染的时候再用抗生素,而且用微生态调节来减少继发感染,这一块在降低病死率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防控方面,中国的严防死守、控制流行病的策略和方案,国外也可以借鉴。

“我愿意这辈子做一个好医生”

问:很多人都想问您,为什么选择医生这个职业?

李兰娟: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这辈子我选择做医生,我觉得很有价值。能够救死扶伤,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能够挽救病人的生命,对病人、对我们来讲都是很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我愿意这辈子做一个好医生。但是要做好一件事是需要花时间的,要有奋斗、有奉献,要通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够办成功一件事情。所以只要是工作的需要、抢救病人的需要,我可以舍弃其他为之奋斗。

问:您年过七旬还坚持奋战在一线,甚至有时候每天只睡3、4个小时,支撑您的是什么秘诀?

李兰娟:其实,也没什么秘诀,作为医生来讲,救死扶伤是我们天生的职责,尤其是我们传染科的医生,这么大的疫情一来,我们有责任挽救每一个病人的生命。我觉得人生就是要做事情,多做一点好事,做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情,人生才是有价值的。所以工作着是美丽的,这句话我的体会是比较深的。

问:从一名乡村赤脚医生到如今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一路您是怎么走过来的?

李兰娟:当年做赤脚医生,也是喜欢学一点技术。尤其是看到我们家乡的老百姓,生病的时候很痛苦,希望能够帮他们解决一点病痛,这就是我的追求。所以当初我就选定了做赤脚医生。那几年赤脚医生的经历让我得到了很大的锻炼,比如当年消灭血吸虫病,我作为赤脚医生要下田沟找钉螺,把有钉螺的旧沟都填掉,然后再开新沟,还要把露天的茅坑翻掉检测粪便,发现阳性的血吸虫病患者,再由国家医疗队下来对他们进行治疗。所以赤脚医生的生涯给了我很大的锻炼、学习和提高。

后来我有机会到大学学医,然后继续做我向往的医生职业,在医疗岗位上尽我自己的努力治病救人。我工作后不久,发现许多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死率很高,能达到70%-80%,一个病人年纪轻轻的突然就昏迷了,出现了肝功能衰竭,眼睁睁看着他几天之内就不行了,当时在这方面也没有好的办法。所以我就开始研究人工肝技术来救治肝功能衰竭,这一套技术花了10年,总算取得了成功。现在全国都能做人工肝治疗,挽救了大量肝衰竭患者的生命。

作为一个医生,我们不但要把老前辈传给我们的知识学好用好,医学上还有很多难题,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攻克,而且还要去创造,要创建新的技术,只有这样医学才能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问:很多从事医学专业的年轻人都把您当作榜样,您对青年人有什么想说的?

李兰娟:我带了很多硕士生和博士生,我对他们提了16个字。第一就是“严谨求实”。就是说作为学生、作为医生,就要有一个严谨的态度进行各种科学研究,要探寻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只有严谨求实才是能真正创造出东西来的基本。第二就是“开拓创新”。我们不仅要学习先辈的经验,还要开拓创新,在许多没有掌握的科学领域去研究创新,要有这种劲头。第三是要“勇攀高峰”。就是你学到了知识、技能和经验以后,不能满足在已经取得的一定成就上,还要继续努力,继续攻克科学难题。最后是“造福人类”。我们所做的工作不是为了个人和家庭,而是对整个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像这次新冠肺炎,我们来是为了抢救病人,是为了攻克它,最终对我们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做出贡献。

这16个字是我对每一届学生都要讲一讲的。希望我的学生、我们的青年一代都做好工作,走好人生的路。

“好好总结,加强传染病科研体系和平台建设、防控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问: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您有哪些思考?

李兰娟:我认为要好好总结。今后,我们国家要更好地加强传染病科研体系和平台建设、防控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在科研体系和平台建设上,要提升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增强重大疾病治疗药物自主研发能力,同时改变数据共享及转化应用渠道不够通畅,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协同性不够的问题。应该发挥现有力量,把最强的实验室作为核心,把有技术条件、有人员队伍的实验室发展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地方上建立各个分支,全国一盘棋,把体系建设得更加完善。希望以后不管哪个地方出现疫情,都可以采取很快的应急反应,尤其是能够在早期进行应急反应。

在基础设施上,要加大投入、加强建设。建议每个综合性医院都应该有一栋有条件隔离传染病的大楼。按照“平-战结合”模式,平时没有传染病的时候可以正常收治病人,有突发传染病时,就可以迅速改变,用来收治传染病人。

在人才队伍上,希望国家以后能够加大感染病(传染病)专科医生的培训力度,无论是用药、呼吸机应用还是人工肝治疗等技术,都应该让感染病(传染病)专科医生掌握这一套技能。同时提高感染病(传染病)医护人员的待遇,稳定专业队伍。(记者聂新鑫段相宇通讯员阮雪冰)

相关阅读:
正确理解共同受贿犯罪中的通谋 云南停签边境地区出入境通行证,严防境外疫情经水陆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