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台州市创新“绿币兑换”机制实现乡村旅游垃圾源头减量

原标题:台州市创新“绿币兑换”机制实现乡村旅游垃圾源头减量

来源:省建设厅

台州市大力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兑换激励落地,创新“绿币”兑换、环保驿站兑换、商圈消费兑换等形式,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其中,以仙居县淡竹乡为试点,建立“绿币兑换”机制,积极探索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模式,以激励手段倡导居民与游客主动践行绿色生活,从源头实现垃圾减量清零。该乡现有农家乐(民宿)210家,每年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绿币兑换”机制推行以来,已累计兑换20余万元。2019年该乡农家乐(民宿)垃圾分类投放率实现100%。

推广绿色公约十条,实现减量制度化。将垃圾分类等内容编入《绿色公约十条》,纳入全乡11个行政村的村规民约,实行党员联户,包干到户,通过农家乐(民宿)微信群、乡微信公众号、流动宣传车、公开栏、横幅等方式开展宣传,实现绿色低碳理念入脑入心。实行“一天一户一元”补贴制度,每日对各户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分类合格的每天补贴一元钱,一月结算一次。目前,该乡居民对绿色公约知晓率达100%,主动践行率达100%。

制定绿色生活清单,实现减量规范化。针对游客“食、住、行、娱、游”5个环节中的低碳旅游行为,制定《淡竹乡绿色生活清单》,包括垃圾分类自清、光盘行动等7项内容,游客根据完成情况兑换相应“绿币”。同时,在农家乐(民宿)开展限量式点餐服务,倡导游客适量点餐、文明消费,既减少餐桌上的铺张浪费,又能控制厨余垃圾的增量。目前,游客参与率达80%以上,减少厨余垃圾100多吨。

建立“绿币”兑换机制,实现减量自主化。游客在农家乐(民宿)完成《绿色生活清单》后,离店时商家逐项对照清单,在清单上标注并签字盖章。游客凭清单到游客中心向工作人员兑换“绿币”,可用于绿色消费、生活缴费、公益捐赠、农家乐(民宿)房费抵现等。如参与垃圾分类可兑换2元“绿币”。带动商店、停车场、露营基地、茶室、书吧等签约商家经济效益增收10%以上。

实施绿色民宿评定,实现减量竞赛化。出台《民宿绿色发展指导意见》,鼓励农家乐(民宿)推行垃圾分类,列为农家乐(民宿)星级评定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组织网格员对网格内的农家乐(民宿)垃圾分类情况开展不定期专项抽查,检查结果统一汇总至农家乐(民宿)协会,对不符合标准的农家乐(民宿)及时作出降星处理。目前,评定“五星级”农家乐(民宿)15家、“四星级”农家乐(民宿)32家,对5家农家乐(民宿)进行晋星奖励,对3家农家乐(民宿)进行降星处罚。

成立绿色生活基金,实现减量常态化。为保障“绿币兑换”机制常态化、持续性运作,成立“绿色生活基金”,由农家乐(民宿)业主、乡贤、爱心人士共同出资40万元,游客在商家所使用的“绿币”,由基金以现金形式,统一回购流通。同时,由淡竹乡倡议、农家乐(民宿)协会牵头实施,针对农家乐(民宿)向游客有偿提供洗漱用品的盈利部分的资金全部纳入“绿色生活基金”。目前,已兑换“绿币”20余万元。

开展“六岗轮动”督查,实现减量长效化。为推进垃圾减量工作落实落细,推出“村分拣员分类岗、村干部检查岗、驻村干部责任岗、乡专管员审核岗、志愿者队伍监督岗、书记乡长巡视岗”的“六岗轮动”督查法,每个岗位明确职责任务,互相促进、互相监督,巡视结果作为各村此项工作奖励和补贴发放的依据。同时,每月开展一次考评,每季度召开一次表彰大会,对垃圾分类合格的居民和农家乐(民宿)进行表彰和物质奖励,对效果差的居民和农家乐(民宿)进行批评。目前,累计开展“六岗轮动”督查5000多人次,表彰奖励农家乐(民宿)48家、居民300多户,批评农家乐(民宿)29家、居民180多户。(台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供稿编辑朱宇心)

相关阅读:
“如果岁月可回头”,李宗翰想改行,李乃文想叛逆 桐乡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以“门责制”推动城市治理大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