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记者分头走访上海多家网红餐厅,这座城市的活力正在“舌尖”慢慢复苏
自古民以食为天,疫情未能改变这一点。在家“闷”了两个多月,受够了宅家做饭和点外卖的日子,早已忘记外出聚餐是何体验的市民,正迫不及待和亲友相约,奔赴各家餐厅一饱口福。
市民们有充分理由品尝“舌尖”美味。这些天,上海内防扩散成效凸显,已连续20天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目前,上海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也已调整为二级响应。稍加留意便会发现,街边恢复营业的餐馆多了起来,在店内堂食的顾客也多了起来,有的店门口甚至排起了长队。
近日,本报记者分头走访上海多家网红餐厅,种种迹象表明,这座城市的活力正在“舌尖”慢慢复苏。在一些火锅店,上座率已经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甚至不得不提前停止叫号,“不然没法准点下班!”;一些连锁餐饮企业也已恢复了所有分店的堂食服务,甚至还在疫情期间开发出“新零售”模式;即便是一些暂时稍显冷清的餐厅,通过改进和提升服务,客流量也在陆续回升,“相信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
复苏的活力除了在舌尖,更在心头。对中国人来说,食物绝不仅仅是食物本身,它更是一种具备社交属性的媒介,将人与人、人与社会连接起来。疫情期间,人们无法相约聚餐,不少人过起了“一人食”的日子,难免孤单。随着餐厅陆续恢复堂食,记者看到,人们再次在餐桌上开怀畅饮,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再次通过分享食物来共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劫后余生,心与心的距离被拉得更近了。
某种程度上,如今餐厅里回升的人气所体现的,与其说是对美食本身的贪恋,不如说是对生活秩序回归的渴望。人们等不及想回到正常的日子:上班路上可以在街头巷尾买到一份热气腾腾的早餐,说声“早上好”;老友之间可以在火锅店大快朵颐,不必顾虑看不见的风险;爱人之间可以精心挑选一家颇有格调的西餐厅,重温当年那份浪漫……令人欣慰的是,这份往昔的鲜活,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陆续上演。
虽然春天已然来临,但疫情的阴霾毕竟尚未完全散去,外防输入的压力依然很大,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必要的防护仍不可缺。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做的是,卸一份不必要的心理包袱,多一份对生活的信心与热爱。
咬一口薄皮包子滋出汤汁,夹一片嫩牛肉放入火锅,舀一勺吃不腻的腊味炒饭送入嘴里……餐厅里被重新点燃的味蕾,正通过味觉神经提醒着每一位顾客,一餐一食,一物一味,无不饱含生活的温情,那些曾经平凡得被我们忽视的“日常”正在一步步重新靠近,这一次,千万别错过。
栏目主编:王海燕
文字编辑:王海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