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盛华:我是个医生,来了就是要救人的

原标题:盛华:我是个医生,来了就是要救人的

来源:中国军网

在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感染一科,今年51歲的主任醫師盛華,是年齡最大、職稱最高的一位管床醫生。他和科里的年輕大夫一樣管著6張床位,一樣的排著“紅區”“綠區”的值班,唯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我不能比年輕人干得差,得作好他們的表率。”隨後,他又笑著補充,“不然回去以後就不好管他們了。”

2月17日,軍隊增派支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又一批醫護人員抵達武漢,51歲的盛華,是其中一支醫療分隊的隊長和臨時黨支部書記。

一、干回管床醫生,醫生的職責沒有變

盛華在查看患者CT片。

來的時候,盛華不知道自己會被安排到哪個崗位,只知道,“我是個醫生,來了肯定是要救人的。”根據醫院的統一計劃,盛華被分到了感染一科。科主任曾力在電話里和他說︰“老盛,你得做好心理準備,可能要寫病歷。”盛華明白,這是讓他去一線當管床醫生,當即回答︰“沒問題,雖然我好久沒寫過病歷了,但基礎還是有的。”

對于盛華來說,上一次從頭到尾的記一本病歷,還是十幾年前的事兒。不過,寫病歷的“手藝”始終沒丟了。這一次,從科主任變成了管床醫生,五十多歲的“老”軍醫和三十多歲的同事一起管床,盛華沒有遲疑,迅速完成角色轉變。

在光谷一線戰斗的日日夜夜,盛華全面掌握患者病情的每一個細節,綜合研判每一次處置。從記錄既往病史一直到出院總結,病歷本上的一行行字,都傾注著他的心血。

二、和患者“心心相印”,不拋棄不放棄

盛華在和患者交流。

通過遠程醫療系統觀察患者情況。

除了個性化治療,盛華一如既往地和患者“心心相印,心息相通”。第一次查房時,他發現有一位80歲的老奶奶情緒低落。原來,這位老人發熱後,兒子和兒媳也陸續發熱,她怕是自己傳染給家人,她既焦慮也有些委屈,擔心回家後沒法向家人交代。

盛華得知後,和她解釋︰“這個病潛伏期長,您的抵抗力弱,所以才最先出現癥狀。”老人的口音很重,盛華在隔壁床患者的幫助下和她聊了很久,老人的情緒慢慢穩定了下來。老人出院時,盛華又專門給老人的兒子和兒媳分別打電話過去說明情況。現在,一家三口都已經核酸轉陰,相繼康復。有人覺得盛華多管閑事,盛華卻覺得很正常,“家人受委屈了,自己當然要幫忙。”

作為臨床一線年齡最大、技術最穩的管床醫生,盛華責無旁貸地擔起了最難的任務。2月24日,科里收治了一位100歲的患者。“患者無法語言,咳得很厲害,還有高血壓、冠心病、心衰、阿爾茲海默癥,血壓不穩,血氧也很低。”

對于這位百歲老人,誰都沒有十足的把握。該把老人安排給哪位醫生?盛華主動擔起這個擔子,在老人的病歷本上慎重地寫下了第一筆。

和老人溝通困難,盛華只能根據自己幾十年的臨床經驗去摸索,再根據化驗結果隨時調整治療。一段時間後,老人的病情有所緩解,並順利出院。

三、如大漠胡楊般,扎根在污染區

歲月如刀。時間的積澱,讓盛華能更從容地應對各類疑難病癥,卻也不可避免的在他身上留下痕跡。“雖然我也經常跑步,但身體還是不如年輕人了。”每次從污染區走出來,精神放松下來的他都會感覺特別疲憊,體力幾乎耗盡。

這種感覺,似曾相識。盛華的駐地在大漠戈壁,被茫茫黃沙砥礪了幾十年,他的意志早已磨得如胡楊般堅韌,更難的困難也能挺過來。有一次,進污染區時,盛華把護目鏡調得有些緊。剛進去時還沒什麼感覺,一個小時後就受不了了。“向上一抬額頭痛,向下一低鼻腔難受,就只能直直地看,檢查患者必須要低頭的話,就得把脖子整個低下來。護目鏡里面也起霧了,像有層東西在眼前照一樣,感覺很暈,還必須強撐著睜大眼楮才能看到患者。”

那時,剛過去了兩小時。雖然在清潔區的醫生也想把他換出來,但盛華覺得自己還能再堅持下,就像以往在沙漠里執行衛勤任務那樣。“那時候,心里就一個想法,一定要堅持到下班。”他身邊的護士感覺到他狀態不太對,他也只是風輕雲淡地說,“沒事兒,今天護目鏡有點糊。”

那是盛華第一次“按點下班”。在污染區堅持的時候,每一分鐘都很漫長。當患者按鈴的時候,他一如既往隨叫隨到,“不能因為難受就不去看患者了,有時候,忙起來了也就沒時間覺得難受了。”挺過了剩下的兩個小時,得知換班的醫生已經穿好了防護服,他如釋重負,第一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主動和身邊的護士說,“我換班的時間到了,你們誰陪我出去下唄。”

四、把27名隊員都健健康康的帶回去

盛華(左一)與醫生交流患者情況。

出了醫院,盛華還是歇不下來,往往還得再查一遍“房”。臨出發前,作為帶隊的隊長,他向醫院領導保證要把27名隊員都健健康康的帶回去。在前線的這些天,除了患者的病情,盛華滿腦子想的都是他的隊員們,有時候覺都睡不好。“一直擔心他們自我防護的規範程度不夠,怕他們有‘無所謂’的思想,經常要說一說,講一講。”

除了關心他們的安全,盛華還經常勉勵隊員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盡好職責,幫年輕的隊員們解釋護理患者時每一項任務的必要性,還一直擔心輪休的隊員沒有好好休息……

對于自己的隊員們,盛華總覺得怎麼關心都不夠,就像家長看自己的孩子總覺得很“毛躁”,始終長不大一樣。不管多晚下班,他都要去隊員們住的樓層走走轉轉,看看大家有沒有熄燈、是不是按時休息。面對盛華家長式的“嘮叨”,隊員們表現不一,但心里總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這些天抽空和家里面視頻時,他的兒子敏銳地發現爸爸“胖”了——經常休息不好,盛華的臉上已經有些浮腫。不過,腫了的眼皮下,爸爸的目光一如既往的堅毅,更透著幾分雲淡風輕。

盛華的兒子盛德潤,是陸軍裝甲兵學院大三的學員。他至今仍記得爸爸接到命令時的場景。那天,他在爸爸的指導下練著400米障礙。這時,盛華接到了一個電話,過了一小會兒,留下一句話便轉身離去。“注意安全啊,兒子,爸工作上有事兒,先走了。”

注意安全,這也是盛華每天和家人視頻時听到最多的四個字。縱有萬般不舍和擔憂,他的家人始終默默支持著他,

盛華是湖南人,因工作原因常年守在大西北。這次他前往江城抗疫,他的家人,則留在大漠戈壁上,等他凱旋時,再給他準備上一桌豐盛的大餐。

在外人眼中,久居大漠戈壁的盛華,一如扎根在這片土地上的胡楊,堅韌頑強,風骨錚錚,守一方水土。

而在他自己看來,“說得偉大一點,我們身上肩負著一種責任;說得簡單一點,這就是我的工作,不完成不行。”

责任编辑:刘德宾 SN222

全面而快速的复工复产 推动经济出现积极的边际变化 海南推迟2020年普通高考体育类专业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