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来自湖南支援黄冈医疗队的抗“疫”报告

原标题:来自湖南支援黄冈医疗队的抗“疫”报告

决胜大别山

——来自湖南支援黄冈医疗队的抗“疫”报告

来自湖南支援黄冈医疗队的抗“疫”报告

3月22日,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临近高速口,等候多时的出租车司机在路边向队员们挥手致意。湖南日报记者辜鹏博邹晨莹摄影报道

来自湖南支援黄冈医疗队的抗“疫”报告

3月22日,湖北省黄冈市,送别仪式上,坐在母亲肩膀上的小女孩对湖南支援黄冈医疗队队员们比心。

从1月25日满打满算至今,湖南省人民医院党委委员、湖南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朱华波已在黄冈度过了58天。而他响应党中央号召,接到湖南省卫生健康委通知,到登上去往武汉的高铁,仅仅3个小时。

驰援黄冈,是为了“攻”,义无反顾攻向疫魔。但他也在心底许下了一个关于“守”的诺言:守护好患者,守护好战友。

3月18日,黄冈“清零”。湖南支援黄冈医疗队累计治愈出院确诊患者607人,实现“提高患者救治率、缩短患者住院日、确保医护人员平安回归”3个目标。攻也好,守也罢,这场大别山战“疫”都称得上“完胜”。

“湖南医疗队第一时间进了战壕,不讲条件不讲价钱,体现出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湖南第一时间派来最优势的医疗力量,对黄冈战‘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临别之际,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动情说道。

海棠烂漫,掩映逆行英雄无畏身影;洞庭浩渺,诉说湘鄂人民不尽深情。

遭遇战

希望,因他们的义无反顾

黄冈距离武汉几十公里,春节前约有70万人自武汉返回这里。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截至此日24时,黄冈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8例,累计达122例。疫情严峻。

“翻墙都要进来住院。”黄冈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夏又春回忆,当时的黄冈市各大医院都是人满为患、不堪重负。

“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湖南医疗队来了。你们的到来,极大地缓解了我们的压力。”黄冈市委副书记、市长邱丽新回忆起这支队伍,总会哽咽不已。

1月25日22时55分,137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湖南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抵达黄冈。这是首支驰援黄冈的医疗队。一颗颗坚定的心,毅然奔赴炽烈的战场。还有更多的决心在请战书里匆匆追赶。

1月28日,137人;2月11日,200人;2月22日,101人;2月28日,34人。“巴心巴肝”,前仆后继;精兵强将,最强装备。湖南举全省之力支援黄冈。

邱丽新的泪水,让衡阳市中心医院主管护师唐肖春鼻酸。她像过电影一样,闪回着自己和战友们的战斗记忆。农历正月初一,冷雨淅沥,但队员们心里都揣着一团火。

可到了黄冈的惠民医院、南湖医院和龙王山集中医疗点,他们发现医疗环境实在太差:病房条件、功能布局以及与院感防控的吻合度,基本上没有一项是合格的。“如果我们走了,当地医护人员怎么办?”抱着这样的想法,队员们硬着头皮上阵。但是,病毒凶顽、任务繁重、环境恶劣、险象环生,他们也是血肉之躯。谁来守护他们的生命安全?

仗不能乱打。湖南医疗队中,有条“铁令”:培训不过关,绝不上前线。培训最重要的一门课就是防护。队员之间也日渐形成默契:“你觉得我不到位,提醒我,是爱我;加倍提醒,就是救我。”

与时间赛跑,开战即决战。1月29日,湖南医疗队用最短时间开辟了4个病区,第一批患者成功转入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护师杨晶穿着缠满透明胶带的鞋,带领92名护理队队员,12个小时收治了104位确诊病例。这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护理单元。抢出来的时间背后,是脸上的勒痕、泡皱的双手……

至高礼遇,最深敬意。3月22日,缘何黄冈人民十里相送?正是因为在危难时刻,这些白衣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冲锋陷阵,有力阻挡了肆虐的疫魔,鼓舞了他们在艰难中奋起斗志和勇气。

离别时,湖南医疗队送给黄冈人民一件特殊的礼物——全体队员签名的防护服。刘雪荣深情地说:“这些名字是619名医疗队队员用他们救过黄冈人民的手,一笔一笔签下的。它是湖北保卫战、黄冈保卫战的见证。”这个春天,白色防护服不仅是对这段并肩作战岁月的最好纪念,更成为湖南医疗队和黄冈人民表达情感的底板。

若干天前,曾经热传一句词:“冬将尽,春可期。山河无恙,人间皆安。”当时寒冬,疫情冲击下的山河,尽管难言“无恙”,却从未失去希望。

阻击战

信心,因他们的日夜守护

2月1日,黄冈累计确诊病例达1002例,成为武汉之外全国第2个破千的城市。只有了解每一个密切接触者,才能将新冠病毒的蔓延消灭在萌芽状态。

湖南省疾控中心专家罗垲炜比喻,每一例流调就相当于“破案”。破案的过程中,从蛛丝马迹中去查明患者传染的病因,什么途径传播的,并找到密切接触者,以及有可能播散被感染的人,从而尽快隔离传染源。这是减少患者增量的关键举措。

在刘雪荣的案头,常有由湖南支援黄冈医疗队流调检测队撰写的《流行病学分析报告和风险评估报告》。从后期的疫情走向来看,这些报告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当地面临的另一困境,是对确诊、疑似、发热、密接“四类人群”的核酸检测速度缓慢。令人担忧的是,每名患者从发病到检测确诊的平均时间长达8.8天。长时间的等待,很容易导致病情加重。在湖南省支援黄冈市新冠肺炎防治前方指挥部总指挥高纪平看来,核酸检测能力就是防疫核心能力。

“不是有了盒子就可以进行检测。”由于黄冈缺乏专业人员,湖南疾控系统派出5名专家前往黄冈支援。蔡亮是湖南支援黄冈医疗队流调检测队队长,他和战友们每天检测的样本少则600份,顶峰时超过1500份。

核酸检测能力的提升,大大缩短了患者的确诊时间,为分级分类诊疗、尽收早收、精准施策打下基础。

2月15日,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湖南重症医学科(ICU)成立,立即收治重症患者15名。从提出申请到正式投入运营,仅用了4天,雷厉风行地落实“四个集中”各项措施,即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抢时间尽全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3月5日,80岁的邵爷爷住进湖南ICU,进去第一天就颤颤巍巍写了封遗书。他入院已经有一阵子,情绪从焦虑、无助到渐渐绝望。每次,护士都会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帮他擦澡、换新衣、换被套……或许是感受到护士们的悉心照顾,邵爷爷当着她们的面撕掉遗书。不久后,邵爷爷病情好转,回到普通病区。

在湖南ICU工作,湖南省人民医院护师黄思斯发现,大家面对的不仅是人的“病”,更是病的“人”,人的不安、人的消极、人的悲观。

高龄、慢性病、隔离,环境令人生畏;紧张、焦虑、恐惧,情绪难以避免。“沟通、解释、与患者建立信任和连接,在这里成了和临床治疗几乎同等重要的事情。”高纪平说。

“我今天情况怎么样?”每天,湖南ICU护士长徐芙蓉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这一句,她总是用尽可能多的时间为他们答疑解惑、加油鼓劲。

在这样的沟通中,徐芙蓉悟出了一些真谛:“以前,从未感觉到医患关系的重要性,以后我也会尽量抽出更多时间用于沟通,让心和心的距离更近。”

歼灭战

“清零”,因他们的“能打胜仗”

普通病房的空床位越来越多,但对于危重症患者却从来都不能掉以轻心。他们的病情瞬息万变,从诊治到护理都是巨大的挑战。

2月21日,湖南支援黄冈医疗队ECMO(体外膜肺氧合)团队,完成了黄冈历史上首次使用ECMO技术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3月3日,一场连接黄州和麻城的远程多学科会诊,关乎着一位76岁女性危重患者的命运。前方,穿着厚厚防护服的医生详细汇报情况;后方,专家团队细致分析和讨论,尽力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3月14日,湖南ICU里,多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特种部队”,成功对患者李某进行清醒ECMO支持下气管镜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术。这是大别山战“疫”中,参与人数最多、风险系数最大的“生死营救”,代表着呼吸介入最高端的技术水平,且是疫情防控期间的全国首例。

歼灭战阶段,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湖南重症医学科主任李云峰说,湖南医疗队对危重症患者进行全天候、全过程管理,随时讨论分析病情变化,发表诊疗意见,通过不同专业的组合,实现多学科密切协作,使诊疗方案更科学、更完善。

湖南支援黄冈医疗队收治的最后一名出院患者杨友枝,就是“湖南医疗队两次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她说,“救命之恩”一辈子都记得。3月18日早上,护士们如她所愿,为她绑了新的麻花辫。坐上接送车,杨友枝给医疗队队员们一个“飞吻”后,奔上院外康复之路。至此,黄冈“清零”。

“自古以来,湘军就是能打胜仗的。”并肩作战多日,黄冈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夏又春如是评价。

这场大别山战“疫”,最大的骄傲是,“医疗湘军”彰显了同舟共济的担当,对科学防治以及生命价值永不休止的探索。(记者邹晨莹辜鹏博)

相关阅读:
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循环水泵带载试车圆满完成 陆上直通澳门最大口岸正式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