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华商真难”,世界失控了?揭秘自媒体背后的灰色产业链

原标题:“华商真难”,世界失控了?揭秘自媒体背后的灰色产业链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华商太难了,XX国疫情已经失控。。。

这些成批量复制、内容拙劣的自媒体文章,此前引起了网友的强烈不满。

“华商真难”,世界失控了?揭秘自媒体背后的灰色产业链

“华商真难”,世界失控了?揭秘自媒体背后的灰色产业链

此前媒体报道,被热议的“华商真难”系列文章背后,为同一控制人控制的三家公司,而这三家公司又控制了至少68个微信公众号。这些微信公众号又发了上百篇文章,仅仅是改了名字和国家…“华商真难”。

人民日报昨日评论称:不是世界失控,而是垃圾营销号“失控”。网络空间不能乌烟瘴气、生态恶化,更不容垃圾营销号失控、胡作非为。特别是在当前全球都在应对疫情的大背景下,这类垃圾营销号就别出来添乱了。还望监管不失灵,及时出手,依法处理,让这种病态营生早日失去市场。

“华商真难”,世界失控了?揭秘自媒体背后的灰色产业链

现今,涉及“华商真难”的文章及账号已经无法搜到,上述涉事公司旗下其他公众号最新的一篇文章也定格在3月16日。

3月19日,福清市网信办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采访时称,对于“华商真难”系列的涉事人员,“公安已经介入调查,会依法依规处理”。

但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调查发现,“华商真难”仅是冰山一角,记者多方调查,试图揭开这一暗藏的内容生产产业链。

大公司手握上千个账号“见怪不怪”

“见怪不怪了。”在华南一家知名营销公司任策划的张羽(化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

张羽表示,此前有客户亦同样要求套用相同模版来宣发营销,“甚至图片都是一样的”,一方面是因为客户需要这种内容,另一方面是因为受众是分散的。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张羽表示,“华商真难”系列之所以会出问题,很大的可能不是出于批量生产内容,而是因为虚构内容造成公众对海外疫情状况产生恐慌,“批量生产内容无论在哪个内容平台,每天都在发生”,谁又分得清谁抄谁呢?

新榜和网易H5共同发布的《微信公众号10w+文章数据报告》显示,2019年8月,新榜持续监测的88.5万个微信公众号中,共产生24725篇10w+文章,其中原创10w+文章仅有7701篇,占比31.1%。

“像做渠道的,一间大公司手上拿着上千个账号也很正常。”业内人士陈舟(化名)表示,“全部做原创,不现实也没必要,归根结底都是要考虑变现。”陈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由于“华商真难”系列相关的账号已被封禁,很难知道其变现的模式,但他表示,公众号变现普遍依靠“软广植入”、“贴片广告”、“私域流量变现”、“赞赏”及“返佣商品推广”这些方式。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发现,在网络上搜索发现存在众多公众号交易平台,其中一个平台最低价格为800元,根据账号的所属类目、粉丝数量、是否有留言功能、阅读数量及打开率不同而价格不同,而另一个公众号交易平台的价格则普遍按0.6元/粉丝来计价。

图片来源:某新媒体交易平台截图

图片来源:某新媒体交易平台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自媒体账号数量众多、每日生产的内容数量庞大、内容与账号归属地之间的关系不大,这些因素都对监管造成了一些困难。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打开某知名视频网站,输入“姐看世界”关键词,弹出一排名称相近的账号。通过观看多个账号的内容,记者发现,其内容多由配音、字幕及视频三部分组成,视频画面前后的色调及画质通常存在明显差异,部分视频画面甚至存在马赛克遮挡LOGO的痕迹。

陈舟向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表示,除了公众号外,营销号普遍存在于有流量补贴的平台,有图文、视频两种形式。

记者注意到,自2015年以来,各平台相继推出了相应的流量补贴计划。

“标题党就是在那个时期爆发的。”张羽称,以前今日头条只按浏览量来结算补贴,“只要你点进去,即使马上退出,都算一个浏览量”,所以营销号大多会取一个猎奇的标题,而内容甚至毫不相干。后来,结算方式被替换成更复杂的算法。

在短视频刚发展的时候,张羽曾接过视频搬运的业务,通过搬运国外视频集锦,再剪辑成一个个短视频,客户再上传到短视频平台,单个视频最高播放量曾达2000多万,而当时该平台的补贴力度为20元~30元/万播放量。

张羽表示,平台应该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平台初创阶段,为了吸引用户,往往会需要大量的内容使得平台更具竞争力。但随着创作的人变多,又会大力打击搬运等不合规的行为。

“有时候你会觉得(在)这个平台看过的内容,(在)另一个平台也看过。”陈舟解释称,一方面是因为存在伪原创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账号普遍会多平台分发,达到流量最大变现的效果。

“1万阅读量80元”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多方了解得知,众多内容平台中,不乏批量生产内容和伪原创的身影,甚至还产生出从账号到内容的灰色产业链条。

为一探营销号的内容,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付费获得了一份“自媒体课程”,该课程所使用的“内部辅助工具”、“数据分析”等均指向一个营销号服务网站。自称“老师”的人贴出一张收益截图称,有学员兼职“月收入超过一万”,对于工作室模式,有学员则跟帖称,“100万的都有”。

课程将自媒体收益分为四部分,分别是“买卖账号”、“批量搬运文章”、“自己做原创”及“代开收益”。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潜入相关自媒体交流群发现,上述所称平台账号均通过流量来获得平台的补贴,而账号权重的不同,收益会有所差异。一位自称团队运作的人表示,权重高的账号试过“1万阅读量80(元),还有粉丝广告收入。”其还称,“做自媒体的人后期都是多账号搞”。

图片来源:记者以学员身份向“老师”沟通的截图

图片来源:记者以学员身份向“老师”沟通的截图

记者从百家号等平台了解得知,开通有收益的账号均需要提供电话号码及身份证,并需通过“新手期”或获得一定积分,除此以外,对于单个手机号还有注册数量限制。而群内亦有人能够提供“百家转正号”,要价280元~300元不等。

对于如何批量搬运文章,记者购买的“自媒体课程”中展示了一款号称能够伪原创的“内部辅助工具”,“老师”从网上直接复制一个段落,先是通过网络上的原创度分析网页得出“原创度38.62%”的结果,将该段落在“内部辅助工具”处理后,再次分析的结果是“原创度65.13%”。

此外,针对人工洗稿所涉及的“写作能力”,“老师”将其比喻为“魔方”,“魔方耍不起来,归根结底是少了套路”,并分享一个“简单好用”的故事模版,分别为背景、冲突、疑问及答案。

图片来源:记者所购课程视频截图

图片来源:记者所购课程视频截图

另一节课上,“老师”则展示了不同的搬运思路,即在网上下载视频,将视频转为音频后,再将音频转文字,然后整理成稿。在标题方面,则表示应“掌握用户思维,知道他们喜欢看什么!”并演示通过某平台对情感领域爆文的分析,得知用户喜欢看婚姻出轨一类的内容,理由是情感领域爆文前排的标题均包含“出轨”关键字。

图片来源:某稿件交易平台截图

图片来源:某稿件交易平台截图

陈舟表示,“伪原创存在撤回收益的风险,有些公司则会招一些大学生兼职或通过内容交易平台买稿”,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通过网络查询发现,某内容交易平台会根据类型与字数来分门别类,价格多集中在15元~100元不等,还能够“满足您的不同用稿需求,定制稿件”。

记者|赵李南

相关阅读:
女子骗取“湖北离省证明”进京被拘:男友冒充领导接站 山西要求所有境外入晋人员全部在目的地县(市、区)集中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