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焦点访谈》:他们是“抢命”小分队 这是他们的四大“绝活”

原标题:焦点访谈丨他们是“抢命”小分队这是他们的四大“绝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医疗救治工作摆在第一位,在科学精准救治上下功夫,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对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来说,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可以减少因缺氧而带来的生命危险。在收治危重症患者医院里,通常都有一支由麻醉科医生组成的插管小分队,他们的每次操作都可以说是生死之战。

《焦点访谈》:他们是“抢命”小分队 这是他们的四大“绝活”

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麻醉科医生迟晓慧接到紧急通知有病人需要插管,赶紧组织人员前往病房。

这是疫情发生以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插管小分队给新冠肺炎患者做的第97例插管。

气管插管是每个麻醉医生都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但在面对新冠肺炎患者时,这个操作却非常危险。

《焦点访谈》:他们是“抢命”小分队 这是他们的四大“绝活”

患者口腔打开时,麻醉医生会直接接触到含有大量病毒的口腔分泌物,同时面部近距离对着患者口腔,大大增加了医生感染的风险。

虽然危险,但插管小分队已经习惯这样的日常,完成插管脱去防护,消毒清洁再回到休息的地方,已经是下午1点多。

随着疫情转好,插管小分队的工作量已经逐渐减少,在记者跟拍的过程中,每天平均只有一例需要插管的病人。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是首批确定为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重症危重症患者多的地方,就有对气管插管的需求。

《焦点访谈》:他们是“抢命”小分队 这是他们的四大“绝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副主任万里说:“新冠肺炎可能大多数是轻症,但有一部分是重症的,还有危重症的,就会出现极度呼吸困难,低氧血症,需要进行通气治疗,包括无创的通气,包括有创的机械通气。一旦做有创的通气了,就必须麻醉医生来进行气管插管。”

为满足工作的需要,医院麻醉科迅速抽调了科室的精兵强将,在中法新城院区和光谷院区组建了两支插管小分队。

新冠肺炎患者一旦需要插管,情况往往紧急,所以一接到通知,医生就会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年龄、体型、进食、是否靠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基本情况,以便迅速做出预案。

《焦点访谈》:他们是“抢命”小分队 这是他们的四大“绝活”

气管插管医生接到通知后,去急救时,手里都会拎着急诊插管箱。

《焦点访谈》:他们是“抢命”小分队 这是他们的四大“绝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郑红波说:“急救插管箱有常用的几种药物,镇静药物、肌肉松驰药物。在插管箱的下一层会准备一些气管插管的器具,比如气管导管,还有喉罩、可视喉镜镜片。我们还会额外准备一个气管插管包,来保证多种工具的联合使用,达到气管插管成功率的最高化。”

因为新冠肺炎的特殊性,气管插管用时一旦过长,不仅会导致患者缺氧加重、有危及生命的风险,也会增加医生暴露感染的风险,这就要求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精准地完成插管,这是一项很大的挑战,何况还有现实的困难。

万里说:“平时做麻醉可能就只戴个帽子、口罩、穿着清洁衣服就可以了。对于新冠肺炎的插管要做到三级防护,视线很差,戴了三副手套,手感很差,为什么要选择经验丰富,能够独立开展工作的麻醉医生去做,就是减少失败率。”

2月4日,对于迟晓慧来说印象深刻,中法新城院区的ICU改造后开始接诊,不断有危重病人转过来。

当时因为条件有限,患者转来时可能情况已经很危急,缺氧非常严重,这时候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就成了挽救生命的必须措施。

《焦点访谈》:他们是“抢命”小分队 这是他们的四大“绝活”

迟晓慧说:“最紧急的情况是转来了新病人,面罩给氧,没有通过无创呼吸机的辅助,如果缺氧到一定程度就会心跳骤停。如果想在那个时候抢救回来病人的生命,那是必须要以秒来计时,如果缺氧时间长了,心跳也是救不回来的,整个病人就没有办法挽回了。”

这种情况下,第一时间出现在病房就显得尤其重要,迟晓慧和同事郑红波商量,两个人轮岗,要尽可能长的待在ICU里。中法新城院区的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插管,也是在这天完成的,躺在抢救车上的女性60多岁,呼吸困难,情况非常紧急。同时,患者肥胖、短下颌,可能是困难气道,但是在ICU接诊的初期,气管插管的工具仅有一次性普通喉镜。迟晓慧迅速打开患者口腔,放入喉镜,在直视的情况下,无法看到病人的声门。

迟晓慧说:“一定要把声门暴露出来,病人缺氧的时间就已经太长了,她耐受不了。我看不到,她的声门在我的脑海里,很幸运我还是把管子插进去了。”

《焦点访谈》:他们是“抢命”小分队 这是他们的四大“绝活”

后来看到病人的氧和渐渐好转,迟晓慧才松了口气。这个工作很多时候对他们来说就是在和病魔争夺时间。ICU接诊当天,迟晓慧下午五点进的ICU,第二天凌晨两点多才出来。

早期危重病人多,插管小分队的任务繁重,很多医生选择长时间呆在ICU里。

在中法新城院区,插管小分队要负责8个病区的气管插管工作,随时可能被叫,每次插管,医生的心情都很沉重。

迟晓慧说:“我们值班一天插管最多的例数是9个,每完成一个气管插管意味着病人可能从中度的重症变成了危重症。”

这种沉重一直持续到2月14日,第一次有插管的病人成功脱离了呼吸机。

迟晓慧说:“在知道他拔管之前,我每天上班的心情都很不好,不是说我不想干活,是不想面对那么多的人转为重症要让我去抢救。正在最黑暗的时候,远处就来了一线曙光,那个拔管的病人出现了之后,对我们整个插管小分队也是一针强心剂。”

这次上岗是迟晓慧经过两周修整后的第二次上岗,她明显感觉到,插管的次数少了。

迟晓慧说:“印象最深的是3月1日那一天,我们整整24个小时,中法院区没有一例气管插管,这让我们觉得特别兴奋。”

迟晓慧说,她最喜欢看病人拔管、ECMO停机、出院的新闻。

《焦点访谈》:他们是“抢命”小分队 这是他们的四大“绝活”

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危重患者转危为安,很多患者已经出院,医院的空床位越来越多,这让插管小分队开始看到胜利的曙光,患者的康复也让他们切实体会到自己工作的意义。

虽然新冠肺炎患者的插管工作已经越来越少,但总结仍是插管小分队的日常,武汉市目前仍然有两千多例重症患者,只要疫情还没结束就丝毫不能懈怠。

在疫情控制的过程中,每一个好的转机,都给插管小分队带来新的希望。在这场战斗中,他们始终在出色地完成任务。

到目前为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插管小分队共完成新冠肺炎患者气管插管176例,其中中法新城院区插管小分队完成106例,无一例失败。

插管小分队出现的病房就是患者病情危重,随时面临死亡威胁的战场,插管小分队就是一支与死神抢时间的敢死队。他们用责任、用专业,用担当和勇气在捍卫生命防线。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现在还有很多重症患者需要全力救治,还需要白衣执甲的医务人员继续战斗,还需要全社会的力量的共同参与,把战“疫”进行到底。

相关阅读:
北美排名前20院线大部分关闭,只有2家有限开放 专列带来员工,更带来信心——春节后湖北首趟返粤务工人员抵达采访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