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观察 疫情大考中,基层治理能力与时俱进

原标题:新闻观察|疫情大考中,基层治理能力与时俱进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疫情面前,基层社区的大喇叭和红袖章没有退役,但居委会干部、社区工作者的口中也冒出了“扫一扫”“小程序”“线上预约”等新词……大考中,基层组织和干部的治理能力正在与时俱进。

3月15日一早,家住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区的吴女士,在社区组建的生活物资团购微信群里发了一条信息:“本人要30斤大米、40个鸡蛋和5斤的蔬菜套装一份。”中午时分,她订的这些食材就被送到了小区门口。

吴女士说,这个微信群是辖区居委会干部在正月初一牵头建的。在居民们足不出户的日子里,这个群解决了大家的燃眉之急和后顾之忧。一传十、十传百,入群的居民越来越多,群服务的范畴也越来越广。现在,除了为居民提供各种生活物资的团购服务外,还有复工防护咨询、附近就医信息、儿童疫苗注射指南等“业务”。负责解疑释惑的“业务员们”,以居委会干部、社区工作者为主体,还有一些是拥有相关专业知识和资源、渠道的热心居民。

新冠肺炎疫情下,信息化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不仅让吴女士等普通居民感受到新技术带来的便利,也在影响、改变基层组织和干部的“知”与“行”。

疫情发生初期,不少基层组织在部署防控工作时还习惯于人海战术、口耳相传等老套路。每个社区里,居委会干部、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走街串巷,以贴告示、发传单、喊喇叭、摸上门等传统打法为主。

然而,传统战术与疫情防控要求的减少非必要接触、避免人群聚集存在冲突。以上海市为例,2月初,防控形势不断升级,再加上面向市民的口罩预约开始了,如果简单照搬居委会预约、药房购买的方式,必然会因排队造成长时间人员聚集,会对防范疫情带来一定风险和压力。

静安区临汾路街道防疫工作领导小组就“口罩如何分配合理”进行了多次研究,引入“民情日志”分析系统,对人员情况、近期整体防疫工作及未来情况进行预判。最终,临汾路街道决定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预约登记,定制“临汾版”微信小程序,以二维扫码的方式、以居民区为单位线上预约。

为了让居民“少跑一段路、少排一次队”,临汾路街道还明确,口罩由居委会购买,到货后运送到居民区,居委会干部按照预约时间先后顺序通知居民领取。

为了确保辖区1900个楼组、2.2万户家庭都能知晓,街道居民区党总支在楼组长、党小组长、妇女代表、团支部的各类微信群内广而告知,按照支部网格,在每个楼组都张贴预约通知。同时,召集了一批青年志愿者,为小区内有行动不便的老人、盲人及其他自行登记有困难的居民提供代预约或是上门服务。

为了让居民少出门、不排队、不扎堆,上海市各街道结合辖区内居民实际情况,纷纷推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登记办法。众多居委会“老干部”以变应变,钻研新技能。

随着各行各业陆续有序复工复产,居委会干部又“被迫”升级了:健康码扫一扫,网络直播间里“云开会”,客户端上看数字防疫地图……

当然,这届基层干部不仅网络学得快,还能因地制宜画图作战。

在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为了帮助党员干部和群众志愿者快速掌握居民小区、疫情防控检查站详细情况,焦东街道信访科科长刘涛绘制了六号院社区斜铁路街“民情地图”——将斜铁路居住区的114户居民由北至南分为A、B、C三个区域,在24户无人居住的房屋位置描绘阴影,在其余居民房屋位置填写户主姓名,用红色三角形对8名社区管理的党员户进行标注,用黑线将3户居家隔离户房屋位置描粗,以便有针对性地掌握辖区人员情况、提供上门服务等。

焦东街道迅速推广了这项做法,在对辖区所有楼院精准排查、建立住户台账的基础上,绘制了314张专属的“民情地图”,在电脑上制成有精准“导航”功能的电子地图,并在52个疫情防控检查站制作了工作流程图。工作流程图与“民情地图”配合使用,助力该街道织密疫情防控网,提升民生服务保障水平。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在基层、难在基层,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而言,既是一次全方位的大考,也是一次难得的提升机遇。”山阳区委书记李建超说。

相关阅读:
中国能建葛洲坝国际公司签订津巴布韦光伏电站项目合同 我国高端装备领域非公路矿用车首次实现批量出口国际高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