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低风险区可全面恢复餐饮业

原标题:低风险区可全面恢复餐饮业

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十五场)举行

3月17日召开的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十五场)上,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沈骥通报:“我省的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截至今天凌晨零时,全省已经连续12日无新增确诊病例,182个县(市、区)为低风险,同时99%以上的社区都保持在无疾病疫情发生的低风险阶段。”

随着省内疫情得到控制,现在人们出入公共场所,还需要佩戴口罩吗?对于境外输入感染四川将如何防范?发布会上,来自省卫健委、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专家对此进行了解答。

对入境人员实施分类精准防控

部分需在入境24小时内集中留观和核酸检测

对于大家关心的境外输入感染防范工作,四川如何做?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成都预防医学会会长张建新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而国外疫情快速上升,国外累计确诊病例已经超过国内。因此国内的主要防控策略已经转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境外疫情较重国家(地区)入境人员成为高风险人群,是入境检疫、检测、留观的重点对象。

“海关口岸是防控的重要关口。”他表示,我省抓精准防控,边防口岸、海关检疫、医疗卫生和社区防控无缝衔接,根据疫情不同国家入境人员实施分类精准防控措施。“所有入境人员必须接受严格的检疫程序,切实落实‘三查、三排、一转运’检疫措施。”

“三查”即百分之百健康申报查验、体温检测筛查和医学巡查;“三排”即对“三查”发现的有症状,来自疫情严重国家,或接触过确诊病例人员,严格实施流行病学排查,医学排查和实验室检测排查;“一转运”即对“三排”确定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有症状人员和密切接触者这四类人员一律按照有关联防联控机制落实转运等防控措施。

他表示,入境之日起前14日内有疫情高发国家(地区)旅居史的,要24小时内集中留观和核酸检测,有发热或干咳、乏力等症状或核酸检测阳性者,将立即送往定点医院隔离诊治,其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14天。其余人员由各市州接回到社区管理,集中或居家隔离14天。其他国家(地区)入境人员经海关体温检测后,若无异常,由各市州接回到社区管理居家隔离14天。

此外,他介绍,集中隔离期间要严格实行单间隔离,早晚进行一次体温检测,询问其健康状况。居家隔离者要尽可能减少与共同居住人员的密切接触,做好早晚自我体温检测记录和个人防护。一旦出现任何症状,立即向社区(村)报告,也可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报告。“境外疫情输入期间,要强化口岸检疫措施,入境人员一定要遵从有关规定,如实申报旅行史和健康情况,服从检疫程序安排,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责。入境人员的家属或接待单位也要积极配合,协助完成检疫和隔离程序。”

公共场所要“有序”开放

低风险区可全面恢复餐饮服务经营单位正常营业

3月5日,我省专门下发文件并制定了“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餐饮业”“商场超市”等22个分区分级防控技术方案,指导各地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据发布会上通报,目前我省182个县(市、区)为低风险县(市、区),按照方案可全面恢复酒店、购物中心、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理发店等经营场所和餐饮服务经营单位正常营业。

在这些公共场所,如何能保证大家的安全?沈骥表示,“请大家放心,这些公共场所,我们都会压实经营者在卫生防护方面的主体责任,保障环境卫生安全。”

据他介绍,正式营业前,公共场所经营者要保障防护物资配备,准备好消毒水、酒精、紫外线空气消毒灯、空调系统专用消毒剂、洗手液、快速手消毒剂等防护用品。并做好预防性消毒,对门把手、座椅扶手等高频接触的物品和部位进行预防性消毒等,对员工进行健康监测,建立每日健康监测制度,每天上班前对员工进行体温、症状监测等。

正式营业之后,公共场所经营者要加强环境清洁消毒,保证室内自然通风,或者通过开启排风扇加强室内空气流动。加强出入人员管理,注意空调运行和消毒,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加强对自动扶梯、厢式电梯消毒,加强地下车库清洁消毒,加强走廊过道管理和卫生间管理。

沈骥表示,全面恢复餐饮服务经营单位正常营业,但要限制大规模集体性聚餐、承办大规模宴席。可以在具有一定防控措施下开放影院、网吧、歌舞厅、KTV、酒吧、茶楼、棋牌室、农家乐、游泳馆、健身房、各类室内运动场等休闲娱乐场所。“我省也将进一步压实经营者在卫生防护方面的主体责任,为消费者创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但他同时表示,在人员密集的场所,专家建议,在保障开放的同时防控到位。特别对电影院等,要实行“限流量入场、隔排隔行坐、全部实名登记、入场体温检测、观影人员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安全总监吴锐也表示,对已经开始营业的餐馆,大家在确保个人健康和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可放心选择喜爱的餐饮进行消费。下一步,我省将积极引导餐饮企业尽快恢复开放,随着全省应急响应级别的调整变化,也会调整相关措施,方便大家享受美食。

还需要戴口罩吗?专家这样建议

12种情况可不戴 9种情况需要戴

随着生产生活逐渐恢复,外出是否还需要佩戴口罩呢?张建新表示,目前全省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即将全部成为低风险区。专家研究表示,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戴口罩。具体哪些情况下需要戴呢?

据介绍,以下12种情况可以不佩戴口罩:

1.田间地头、森林滩涂、牧场草原等农林牧副渔户外劳动时。

2.建筑工地、野外勘探、高空作业等户外人员不密集的地方劳动时,但是要求必须佩戴口罩的特殊行业、岗位除外。

3.本单位(公司)日常工作时,如果员工均无发热、干咳等异常症状。

4.人员固定且参会人员均无发热、干咳等异常症状的会议。

5.在户外空旷的地方,比如公园、景区、绿道、大街等。

6.在人员稀少的地方活动,比如走路、散步、骑车、购物等。

7.居家且家庭成员中均无发热、干咳等异常症状时。

8.室内、外运动时。

9.在个人独处,比如一个人在办公室、实验室、库房。

10.独自开车时。

11.健康的家人、朋友一同乘坐私家车时。

12.一岁以内的婴幼儿一般不能戴口罩,易引起窒息。

另外,以下9种情况要佩戴口罩:

1.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

2.与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病人接触的时候。

3.在医疗机构就诊或医院探望病人时。

4.在机场、火车站、高铁站等人口密集场所。

5.乘坐出租车、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

6.在密闭和人员密集的商场、超市、银行、理发店、美容院等公共场所。

7.医疗机构、餐馆、酒店、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工作人员。

8.从事疫情相关的疾控、警察、保安等人员。

9.出租车、公交车司机、空乘人员等工作人员。

(记者赵子君)

相关阅读:
通州北三县:严控房地产无序开发 成都下发最新版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