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因疫情致监护缺失儿童“包干到人”
新京报讯(记者马瑾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3月15日发布《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方案》,其中针对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等要求,全面排查,及时发现报告儿童监护缺失情况,采取“包干到人”的方式对儿童进行照料。
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原司长、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表示,疫情期间曾经出现儿童监护缺失导致的悲剧,当务之急是按照要求进行制度再检查再落实,更应注意儿童主任专业化培训,为不同困境下的儿童提供针对性的帮助。
五方面要求及时发现上报监护缺失情况
方案首先从五方面明确“及时发现报告”的工作要求。分别为政府部门全面摸底、医疗机构及时询问、监护人随时上报缺失状态、社会广泛知晓关注和志愿服务者上门发现等,要求发现儿童监护缺失的,要及时向儿童实际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情况。
王振耀表示,1月29日曾出现黄冈脑瘫儿童死亡引发公众广泛关注,该事件暴露出,当时对隔离人员残疾儿童子女的应急处理机制和社区服务存在盲区,留守儿童及其父母因病被隔离后形成的“临时留守未成年人”也是极易发生危险的脆弱人群。为此,需要特别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是儿童疫情的动态监测与信息上报;二是简化申报流程,快速纳入救助范围。
向村(居)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直接报告的同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还提出发挥“12338”妇女维权服务热线的发现、报告和转介作用,鼓励居民发现儿童脱离监护的情况并及时拨打热线进行报告。
儿童主任等实行“包干到人”
此次方案明确,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等要参与儿童监护缺失情况的全面排查并进行及时上报,同时在提供上门服务时,发现情况及时向儿童实际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
王振耀表示,社区儿童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一支由62万名儿童主任和4.5万名儿童督导员组成的,覆盖乡镇、村居委会的儿童社工队伍,当务之急是调动全国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担当起儿童防疫职责。
方案强调,要指定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基层妇联执委、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实行“包干到人”,对儿童照料情况进行家访或电话跟踪,每周不少于两次。
此外,王振耀认为,儿童主任和儿童督导员应加强家庭监护指导,为居家隔离、疑似病例的儿童提供在线指导和支持。
观点
加强儿童主任专业化培训,分类进行儿童照料
“我们一直倡导,儿童主任要少兼职基本专职,可以通过基金会等的捐助提供一定资金保障,使其更加专注于儿童保护工作。”针对如何更好发挥儿童主任作用的问题,王振耀表示,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目前负责十几个省800多个村的儿童主任的培训,其中也存在兼职情况。
其认为,此次方案可实现全国范围内儿童主任制度系统的再检查、再落实,“堵一些漏洞,做一些提醒”,但他强调,更专注日后针对儿童保护系统和儿童主任制度的专业化培训问题。
他强调,我国有约500万残疾儿童、数百万其他类型困境儿童、697万农村留守儿童,面临保护、照料、救治等不同需求和潜在风险,开展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需要以儿童需求为导向分类提供临时照料。同时,注意依托专业志愿服务力量,注意开展儿童群体心理疏导工作。
王振耀表示,更长远的角度看,儿童保护体系更重要的是专业化,“即便是兼职的儿童主任也要接受训练”。他表示,儿童主任是专业化工作人员,而非行政职务,应建立健全网上培训、上岗标准、工作要求和加强专业力量的购买服务的体系。
新京报记者马瑾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