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工银国际首席程实:预计年内中国再有2次左右全面降准

原标题:国是访问|工银国际首席程实:预计年内中国再有2次左右全面降准

来源:国是直通车

工银国际首席程实:预计年内中国再有2次左右全面降准

新冠肺炎疫情是2020年飞出的第一只“黑天鹅”,对民生经济、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如蝴蝶效应般蔓延。

中国在防控疫情、恢复经济上双线作战,全球各国亦应携手应对冲击。

今天,中国央行推出定向降准政策,预计共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

对当前形势怎么看,我们应该怎么办?中新社国是直通车独家对话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程实。

国是直通车:您如何看待央行今天推出的定向降准举措?5500亿元对中国经济下一步恢复能起到什么作用?

程实:我们认为,本次定向降准精确直击当前经济战“疫”的两大要点,有望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循环的稳健修复。

第一,加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得益于前期的政策支持,当前中国规模以上企业的复工进程明显提速,但是中小微企业的复工仍存在短板。本次定向降准针对性地降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长端资金成本,有望增加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供给,从而提振经济微观活力、保障居民就业和生活福利。

第二,适时阻断金融风险传导。除了直接打乱经济循环外,疫情的“黑天鹅”还可能通过引发金融振荡、催生市场恐慌等渠道,触发债务通缩、居民资产负债表恶化、货币政策失效等“灰犀牛”。因此,能否以“金融稳”支持“经济稳”,成为全球应对疫情次生冲击的成败关键。

在美欧市场剧烈振荡之际,本次降准一方面有利于稳定投资者情绪,另一方面则提前抑制流动性风险,从而夯实了中国金融体系的内在韧性,维护了其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展望未来的货币政策路径,我们维持此前判断,全年有望再进行2次左右的全面降准。同时,LPR预计在上半年下调20个基点,在下半年下调30个基点。

国是直通车:您如何评价中国近期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经济的政策措施,是否做到了精准?

程实:我们认为,中国近期的政策措施做到了精准、全面、平衡。

不同于其他“黑天鹅”风险,全球性疫情引致了社会、经济、国际关系等领域的广泛冲击,对一国治理水平、机制功效、政策协同形成了全方位“压力测试”。

新冠疫情发酵之后,相关部委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涉及经济、社会、金融等领域的措施,为疫情防控提供主要保障;国家及时做出了有序复工及其他配套政策,并积极协调资源快速建设专科医院,从根源上抑制疫情传播和蔓延;财政部门积极减税降费,并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补助和补贴;央行提供了充裕的流动性支持,并通过多种途径引导货币政策边际宽松;金融监管部门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定向信贷支持,对受灾地区股权质押、融资融券等做出特殊安排等。

得益于上述政策组合拳,防疫、复工两大任务得到平衡兼顾。一方面,3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虽然全球仍处于本次疫情上升周期,但是“疫情正在中国走向结束”。另一方面,据我们测算,2月中旬至今,全国复工步伐持续加快,前期进度滞后的浙江、福建等地改善明显,国内经济循环正在提速回归常态。

基于此,我们认为,本次疫情的短期冲击虽然不容轻视,但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中枢。从二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增速将逐季实现修复、反弹和企稳。在IMF、OECD纷纷下调全球增长预期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韧性相对凸显。

国是直通车:大家都很关心复工复产的问题,从您的研究来看,当前中国复工复产的水平怎么样?实现全面复工应该要注意哪些问题?

程实:总体来看,目前中国的复工进程呈现两大特征。

第一,复工速度正在加快。考虑到时效性与准确性,我们选用百度迁徙指数衡量返工流量,从而对日频的复工进度进行测算。测算结果显示,2月下旬至今,全国平均复工进度的提升速度稳步加快,正在逐步消解疫情的前期拖累。

第二,区域分化依然显著。根据我们测算,全国省级(直辖市)经济12强的复工进度分化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相对领先,包括广东、上海、四川。第二梯队包括北京、江苏、湖南、河北、河南、山东、福建。第三梯队则相对滞后,包括浙江、湖北。

我们认为,3月上旬至4月初,疫情有望进入舒缓期。防护用品新产能加速释放,物流能力显著修复,居家办公得到进一步普及。基于此,除湖北地区,以及影院、KTV等客流密集的部分服务业之外,全面复工有望基本实现。

当下,实现全面复工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其一,严防海外疫情的“倒灌效应”。疫情是决定全面复工能否持续推进的关键。当前,中国国内疫情已近趋于平稳,但是海外疫情形势日益严峻。由于复工进程不可避免地带动国内外人员的加速流动,因此严防海外输入性病例将成为下一阶段平衡复工、防疫的重中之重。

其二,有针对性地打破农民工与中小企业两难处境。相较于白领阶层和大型企业,农民工和中小企业在信息搜寻、防护能力、储蓄(现金流)等层面均处于相对劣势,料将成为复工进程中的弱势群体。未来数周将是农民工集中复工的时间,也是中小企业现金流吃紧、亟待恢复营运的阶段。考虑到中小企业恰是吸纳农民工就业的主力,因此各地方政府有望加强政策引导、物资支持以及农民工流入、流出地的政策协同,分批、有序完成农民工和中小企业的劳动力供求匹配。

国是直通车:目前来看,疫情蔓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可小视。全球金融市场波动,美国从股指期货到股指都触发了熔断、美债收益率不断走低、原油价格暴跌,触发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有哪些?在此背景下,中国金融市场会有什么样的表现,能否成为“避风港”?

程实:我们认为,当前美股以及全球市场的大动荡源于两方面的深层次原因。

从金融市场来看,2018年至今,对于美股从牛转熊的市场预期就始终存在,并不断增强。这主要是因为,美股估值持续位于历史高位,与经济基本面的背离越来越显著。支撑股价的并不是企业盈利的改善,而是股票回购和套利资本流入,因此难以长期维系。在外部风险冲击下,美股长期累积的风险在当前时点被意外释放,进而形成近二十年来罕见的大跌,并带动了黄金、美债等其他大类资产的波动。

从经济基础来看,近年来,全球经济的传统增长路径逐步失效。一方面,新兴市场在历经数十年的要素投入型增长后,普遍遭遇了资源、人口、环境的硬约束。另一方面,美国从全球化的领导者转变为破坏者,全球产业链条和科技合作遭遇严重扭曲,抑制了生产效率的增长。在这一背景下,本次疫情是不期而至的“黑天鹅”。在此催化下,全球经济内生动力疲弱、刺激政策空间不足、地缘博弈常态化等“灰犀牛”风险加速暴露,全球投资者信心将进入一个较长的调整阶段。

2月末至今,随着海外疫情日趋严峻,全球市场接连遭遇“黑色一周”“黑色星期一”等历史罕见的大动荡。相较而言,中国市场调整幅度较小,并率先实现反弹企稳。这表明,中国经济金融的内生韧性正在被全球重新认知,获得了投资者们的“用脚投票”。

我们认为,这一韧性扎根于有效的政策组合、稳健的金融体系和勃发的新兴产业,不仅守住了短期的防风险底线,更有望开拓长远的发展空间。由此前瞻,在全球经济的长期乱局之下,中国经济和金融的韧性料将得到进一步夯实,逐步成为全球经济和金融信心的关键来源。

国是直通车:下一步,中国政府在恢复经济上还有哪些政策可用?有哪些领域是可以重点发力的?

程实:我们认为,修复经济循环的政策组合预计还将从以下方面发力:

第一,货币政策边际宽松。全年有望再进行2次左右的全面降准。同时,LPR预计在上半年下调20个基点,在下半年下调30个基点。

第二,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包括提高赤字率、提高专项债发行限额、政策性金融工具加码。

第三,非金融的结构性政策值得期待。包括针对性地提高物流运输效率、打破农民工与中小企业“两难”困境。

我们认为,本轮政策托底不会重走旧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性政策有望成为发力的新重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长远潜力。

从必要性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复工压力或将强于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产环节繁多、工艺复杂,更加依赖产业链条和生产配套的完备性。低端制造业的复工延迟,可能导致中间产品的供应中断,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难为无米之炊”。根据我们测算,目前在10类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仅有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两类产业的复工进度高于全国水平,其他8类均相对落后。

从可行性来看,尽管本次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带来了复工压力和产业链阻滞的冲击,但战疫进程也创造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崛起机遇。疫情是一次洗牌,无法逆流而上快速转型的企业和生产模式将淹没于时代浪潮中;但疫情也是一场变革,在“创造性破坏”中推动了转型升级的步伐,中国新兴产业有望化“疫”为翼,打开发展空间。

国是直通车:放眼全球,您认为全球央行或者是各国政府,在共同抗击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上面,应该做哪些努力?

程实:中国经济战“疫”为全球提供了宝贵经验。我们认为,对于各国政策层而言,两方面的措施需要双管齐下。

第一,防疫措施需果断,“长痛不如短痛”。尽力避免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急遽升级,是防范疫情经济冲击的根本。由于新冠肺炎尚无特效药和疫苗,因此各国政府需要因地制宜地、尽早地出台限制人口流动的政策,从物理层面降低疫情的传播速率。虽然这将造成短期的经济成本,但是将有效降低疫情的长期拖累。

第二,国际合作应加强,构建命运共同体。本次疫情再次验证了人类社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因此,在筹谋防疫政策时,需要跳出历史窠臼,避免“零和博弈”的旧思想,采取互利共赢的新思维。

一方面,全球央行需要加强政策协同,共同呵护市场流动性、投资者情绪和居民资产负债表,阻止疫情演化为系统性风险甚至全球经济金融危机。

另一方面,在面对短期经济下滑压力时,尽力抑制汇率竞争性贬值的冲动,避免采用地缘政治博弈和贸易冲突的工具,从而保障国际贸易和全球产业链条的通畅。这将为疫情后全球经济的修复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阅读:
价值400万的案件告破!萧山一女老板带着一箱酒冲进派出所…… 国家卫健委:医院要为出院患者安排2至4周随访复诊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