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战疫观 80%服务业企业尚未数字化,疫情之下,谁能帮他们逆势升级?

原标题:战疫观| 80%服务业企业尚未数字化,疫情之下,谁能帮他们逆势升级?

战疫观  80%服务业企业尚未数字化,疫情之下,谁能帮他们逆势升级?

疫情冲击之下,“数字经济”“新基建”等概念成为新晋热词。日前一款知名国民级应用,宣布由金融支付工具向数字生活开放平台全面转型。除首页改版,增设几大生活服务板块,利用智能算法向用户推荐喜欢的服务;并升级平台,推出开放政策,计划三年内携手5万服务商,帮助4000万商户完成数字化升级。

改革有时就是逼出来的。此次新冠疫情冲击波,逼使诸多行业、企业打响经济保卫战,并呈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态势。一些早就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数字化程度高的企业,线下业务移线上,线下损失线上补;还有些平素倚赖线下经营的企业,临时抱佛脚,紧急拥抱数字化,实现着止损、自救乃至逆风翻盘;诸多店铺直播带货,更是成为近期网上一景。而业态传统,单一倚赖线下经营的企业、店铺,则多陷入停滞、困顿。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尽管2019年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已高达53.9%;但在服务业当中,却只有20%的比重完成了数字化。这无不提示着:服务业的数字化进程亟需加速。

服务业中何以还有那么高比重尚未数字化,原因并不难明晓。除了部分行业深度倚赖客户的现场体验——如景点总得人去,眼镜店配镜少不了验光、试戴环节——而难以彻底数字化外,服务业中存在面广量大的中小微企业,它们自身也普遍欠缺打造自有数字化运营平台的技术能力。中小微企业之所短缺处,则也正是大型科技平台企业可发力、当发力之处。

当然,平台的引流和赋能,也只是“师傅领进门”,“修行还得靠个人”,企业终究是要靠自身提供的产品、服务的质量说话的。但在数字经济场景下,口碑很容易通过交易量、用户评价等方面得到反馈,形成数据;而口碑数据,则又会成为平台给予商户流量加持、权益加持的依据——“好经营+好服务=好权益+好流量”,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而由于这个用户、商家、平台三方互动的系统化开放生态,是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的,那么终极效应,就是促使商家以产品、服务质量的优化,去满足用户,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2017年,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曾发布一份题为《数字时代的中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经济》的报告,显示“传统行业通过数字化创新,会带来10%-45%的行业增长”;而鉴于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大半壁江山的重要地位,促成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大幅提升整个服务业的数字化程度,可以预期,势所必然会对经济增长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并且由于中小微企业基数庞大,承载着广泛的拉动就业功能,与民生息息相关,这也会起到稳定、促进就业的积极社会效果。

此次“战疫”期间,民政部官员陈越良有一句呼吁:“能不能开发一个服务社区抗疫的软件,这比捐10个亿还管用。”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番话得到了积极回应。而在打造“数字新基建”成为政府倡导和社会共识的当下,希望能有更多的,掌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数字新科技的平台型科技企业,肩起社会责任,秉持开放心态,面向中小微企业释放出科技的普惠力,在合作共赢中助成其数字化改造的“孵化”,最终推动经济的疫后迅速复兴并长足增长,惠及社会民生。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相关阅读:
2020年山西要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超100万人次 2020年3月13日山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