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圳推出“一号改革工程”任务清单 210项举措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从昨日举行的“深圳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任务清单”新闻发布会获悉,深圳最新推出的《深圳市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简称《重点任务清单》),涵盖14个重点领域,提出210项改革举措,全面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克服疫情影响,支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提振企业信心,助力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
市发改委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深圳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市场化方向,努力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构建了“企业没有事政府不插手,企业有好事政府不伸手,企业有难事政府不放手”的新型亲清政商关系,是国内市场干预最少、营商环境最优、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同时,深圳近年来把优化营商环境列为“一号改革工程”,举全市之力陆续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解决一批企业和市民关心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目前,深圳营商环境实现了办事效率和便利度、市场主体感受度、公平透明可预期性等方面的3个“明显提升”。2019年,在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的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深圳排名全国前列。
深圳此次顺应市场主体期待,对标世界一流以及世界银行评价体系和国内评价体系,“精准式、点穴式”制定《重点任务清单》,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全面实施“一网通办、智慧秒批、精准服务”政务服务模式,充分利用科技赋能营商环境建设,以“先行示范”的标准持续将营商环境改革向纵深推进,以此帮助企业共渡难关共克时艰,推动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记者注意到,《重点任务清单》条条都是“干货”,涉及商事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市政设施接入服务、不动产登记、企业融资、纳税服务、跨境贸易、法治保障、公共资源交易、劳动力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市场监管、包容普惠创新等14个重点领域、210项具体改革举措,惠及企业和市民。
值得一提的是,《重点任务清单》突出“十大智慧精准服务措施”。作为科技创新城市,深圳利用大数据、5G、人工智能、云服务等高科技手段,推行“智慧开办”新模式,打造“智慧投资”新平台,增强“智慧报装”新体验,开展“智慧登记”新业务,完善“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升级“智慧税务”服务系统,构建“智慧口岸”服务体系,提升“智慧法院”服务功能,打造“智慧秒批”服务品牌,实施“智慧监管”服务模式。
深圳“一号改革工程”干货满满 210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助力“双区”建设
昨日,深圳市优化营商环境专题新闻发布会召开,对外解读《深圳市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这一被誉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深圳一号改革工程”任务清单,涉及14个重点领域,共提出210项具体改革举措,为深圳“双区”建设增添动力。
发布会透露,深圳将加快落实《重点任务清单》,把《重点任务清单》当做“军令状”和“承诺书”,建立高质高效的运行协调机制和咨询监督机制,确保政策落实到企业,为所有在深企业创造更好更优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市发改委、市司法局、深圳海关、市市场监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等部门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全方位覆盖14个重点领域简化手续“秒批”成标配
据介绍,《重点任务清单》涉及商事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市政设施接入服务、不动产登记、企业融资、纳税服务、跨境贸易、法治保障、公共资源交易、劳动力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市场监管、包容普惠创新等14个重点领域,共提出210项改革举措。
商事登记方面,实现申领发票和税控设备、员工社保登记等业务即时办结,压缩企业开办至1天;为新开办企业免费提供公章和税控设备,实现企业开办“零费用”。运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冒用地址问题。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方面,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秒批”,引入分类细化审批流程理念,取消施工图审查,压缩社会投资房屋建筑工程类社会投资项目审批至30个工作日,小型低风险社会投资项目审批至16个工作日。
市政设施接入服务方面,建立政务数据和电子证照共享机制,实现水电气刷脸“无感报装”,对符合条件的小型接电工程和简易低风险项目的用水接入、小型燃气接入工程进一步优化审批。
不动产登记方面,推行不动产登记“秒批”,简化企业存量非住宅买卖手续,开通不动产登记“网上预审”,实现不动产登记“全程通办”“一网通办”,提升登记效率。
企业融资方面,加强金融科技应用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完善深圳市创业创新金融服务平台功能,2020年底实现平台融资200亿元;研究出台金融科技专项支持政策,创新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千亿新增发债”计划,增强债券市场融资功能;加强银保合作,为小微企业银行贷款提供保证保险产品;开展动产抵押登记改革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评估,推进动产抵押登记改革。
纳税服务方面,扩大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清单范围,进一步优化简并纳税次数,落实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和留抵退税政策;探索建设智慧电子税务局,升级发票智能管理服务系统2.0版本,加大区块链电子发票覆盖范围;加强纳税辅导,持续拓展多元化纳税渠道。
跨境贸易方面,拓展“单一窗口”功能,实施“两段准入”改革试点,启动“智慧口岸”基础数据平台建设,试点陆路口岸“一站式”通关模式,全面提升通关效率;实施信用差别化通关监管,开发关企直通减免税申报系统,提高审核效率。
政务服务“指尖办”“一站办”提高创新创业水平提升竞争力
法治保障方面,加快法院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打造一体化智能诉讼服务平台;深化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提高纠纷解决效率;设立破产管理人协会,推进破产重组立法,完善企业破产工作协调机制;争取国家授权,开展个人破产制度试点。
公共资源交易方面,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规则制度,实现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子化;鼓励创新招标模式,探索完善人工智能评标;建设市区政府采购智慧平台和政府采购电子卖场,实施预选采供项目供应商资格“公示准入”。
劳动力市场监管方面,加强技能人才培训,全面提升我市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规范准入类职业资格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
政务服务方面,大力推进“网上办”、“指尖办”和“一站办”、“一窗办”、“一次办”,将政务服务事项平均跑动次数压缩到0.3次以下。创新推出无感申办新模式,推出100项高频无感申办审批事项。扩大“秒批”范围,再推出100项秒批事项,将“秒批”打造成为深圳政务服务品牌。
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方面,实施知识产权(专利)领域严重失信主体联合惩戒,建立知识产权仲裁平台;探索成立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启动培育15个高价值专利组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市场监管方面,建设全市统一的监管工作平台,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及常态化;建立完善20个重点领域的红黑名单管理办法、信用评价和分级标准,实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及时纠正”;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安全的重点领域加强监管,保障市民生命健康安全。
包容普惠创新方面,提高创新创业水平,加强各类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评价机制;推动补足教育、医疗、养老资源短板,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开展“水污染治理巩固管理提升年”工作,加快建设“无废城市”,持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推进交通强国示范市建设,构建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科技优势凸显惠企利民十大重磅“智慧精准服务”
据悉,本次《重点任务清单》围绕“一网通办、智慧秒批、精准服务”,重磅推出十大“智慧精准服务”措施。
推行“智慧开办”新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探索企业开办全环节、全链条无人工干预智能审核,进一步扩大商事登记“秒批”服务范围,推动实现“能秒尽秒”。同时,全面推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通过系统引导企业“自主查、智能办”。
打造“智慧投资”新平台。构建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平台,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秒批”服务,实现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多规合一”平台、基于BIM的工程建设项目智慧审批平台等数据互联互通,利用平台对全市投资项目实施远程动态监控与监测预警。
增强“智慧报装”新体验。建立政务数据和电子证照共享机制,减少客户水电气报装材料准备时间、准备数量,最终实现水电气接入服务刷脸“智慧无感报装”。
开展“智慧登记”新业务。积极推进不动产登记信息化建设,探索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户籍人口、营业执照、司法判决、公证书、婚姻登记等信息共享应用。扩大“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服务模式合作银行范围,实现抵押注销登记和房产信息查询“秒批”。开展不动产登记“网上预审”。
完善“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平台,加大涉企数据资源整合力度,畅通企业征信信息查询机制,帮助金融机构快速研判企业信用风险,帮助企业更高效、更低成本地融资。鼓励辖区内金融机构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创新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用技术手段解决金融“普”和“惠”两大问题。
升级“智慧税务”服务系统。把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人工智能与税收工作深度融合,建设智慧电子税务局。升级发票智能管理服务系统2.0版本,加大区块链电子发票覆盖范围。
构建“智慧口岸”服务体系。探索应用区块链等技术开发完善查验装卸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智慧口岸基础数据平台;开发关企直通减免税申报系统,试点陆路口岸“一站式”通关模式,全面提升通关效率;推动联运物流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口岸通关物流信息可视化应用和异常信息检测预警。
提升“智慧法院”服务功能。加快法院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打造一体化智能诉讼服务平台,加强电子卷宗深度应用。完善“深腾微法院”功能,加强网上立案、网上阅卷、网上开庭、网上调解等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深融平台等在线多元解纷系统,实现案件内外网交互办理。
打造“智慧秒批”服务品牌。深入推进“i深圳”APP建设,持续汇聚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资源,打造“海量微服务+综合移动入口”的微服务集群,实现不少于500项政务服务“指尖办”。加强“智慧秒批”制度体系建设,再推出不少于100项业务量大、企业和市民切身相关事项“智慧秒批”,将“智慧秒批”打造成深圳政务服务品牌。
实施“智慧监管”服务模式。实行“信用+监管”,依托商事信用信息与事中事后智慧监管系统,对企业信用风险状况自动识别、自动分类,开展差异化的分类监管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有关技术手段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方式,推进深圳市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深圳营商环境居全国前列创业密度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昨日从深圳市优化营商环境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过去一年,深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列为“一号改革工程”,举全市之力陆续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解决一批企业和市民关心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
目前,深圳营商环境实现了3个“明显提升”:一是全面优化流程环节,办事效率和便利度明显提升;二是全面服务惠企惠民,市场主体感受度明显提升;三是全面增强法治水平,公平透明可预期性明显提升。
事实上,深圳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市场化方向,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竞争,是国内营商环境最优、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经济日报发布的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深圳位居第一;《2019中国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报告》最受民营企业认可的国内十大城市排名,深圳位列第二;在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的2019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深圳排名全国前列。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计共有商事主体327.8万户,其中私营经济主体共320万户,占比达97.8%,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247.3户,创业密度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中小板和创业板商事企业数量连续13年居全国第一,《财富》世界500强中深圳7家企业入围,其中6家为民营企业,近30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深投资。
深圳金融业:打通融资“血管”服务实体经济
昨日,记者从深圳市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深圳金融将为实体经济提供坚实支撑,提升企业融资便利程度,优化营商环境。
据介绍,当前我市风险补偿机制、信贷贴息等政策配套实施细则均已发布,下一步,我市将加大对金融支持政策的宣传力度,将政策宣传下沉到基层,减少企业对政策的搜寻成本,确保政策真正惠及企业。
发挥现有平台对企业金融服务的支持作用。进一步整合央行、银保监会的专项扶持政策和银行现有的抗疫、复工复产相关信贷产品至深圳金服平台,方便企业统一查询。
推动政务数据的合规安全流转。针对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导致的企业融资难,深圳正在研究推动政务数据合规流转的可行方案,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政务数据开放,提高银行征信查询便利。
鼓励金融科技应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目前深圳正在研究鼓励金融科技发展的专项支持政策,引导金融科技发展,鼓励金融科技赋能企业的金融服务。
持续推动“四个千亿”计划不松懈。去年以来“四个千亿”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未来,市政府将持续推动“四个千亿”计划落地。
拓展直接融资路径。充分发挥50亿元天使投资母基金和千亿市政府引导基金的撬动作用,引导和支持创业投资基金投资早中期小微企业,促进小微企业早期资本形成。
我市打造“开办企业一窗通”网上服务平台开办企业所有事项1天内办结
记者昨日获悉,为进一步提升深圳营商环境水平,为企业创业创新提供更好服务,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税务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住房和建设局、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等部门升级了“开办企业一窗通”系统,只需登录一个平台、填报一次信息、一天之内即可完成开办企业的所有手续。
“开办企业一窗通”平台打通了各业务部门的数据接口、整合各部门的业务表单,申请人仅需登录一个平台即可一次性填报申请营业执照、刻制印章、申领发票、员工参保登记、公积金开户登记等信息,将开办企业流程整合为1个。“一窗通”平台为企业提供预约银行开户服务功能。
开办企业所有事项1天内办结。申请人通过“一窗通”平台填报开办企业信息后,市场监管部门0.5天内予以核准。后续刻制印章、申领发票、员工参保登记、公积金开户登记等事项均在0.5天内办结。
推行设立登记“秒批”。通过与多个政府部门的权威数据进行实时校验、多维度比对,依托“一网四库”(即全流程网上商事登记系统,企业名称库、统一地址编码库、实名核身数据库、失信人员名单库),实现全程无人干预自动审批,将企业设立审批时限压缩至几十秒内。
实现员工参保登记“秒批”。将员工参保登记纳入“开办企业一窗通”平台,企业登录办理设立登记时,即可同时填报企业参保信息等内容,无须另行登录社保业务系统或平台,员工参保信息推送至社会保险部门,无需人工核对,自动、即时生效。
公积金开户登记纳入开办企业并实现“秒批”。将企业住房公积金开户登记纳入“开办企业一窗通”平台,企业可同时填报公积金开户信息,开户登记信息推送至住房公积金部门。
实现开办企业全环节“秒批”。加大“数字政府”建设的改革力度,依托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下一步重点推进开办企业全环节“秒批”,实现办理营业执照、申领发票等所有开办企业环节的“秒批”。
政务服务突出“减增快便”让企业和市民办事更方便
“‘i深圳’自去年1月11日上线以来,目前已实现95%以上的个人事项和70%以上的法人事项掌上办。”记者从深圳市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我市政务服务突出“减”“增”“快”“便”四个方面,进一步方便企业和市民。
据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徐开军介绍,至二月底,‘i深圳’累计下载量1600万,注册用户850万,日活57万,日均访问量380万。目前,“i深圳”已上线了企业服务专区、“深i企-企业诉求服务平台”、防疫惠企政策精准办等服务,助力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据介绍,我市政务服务工作将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落实“减”。按照“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对行政审批事项,该下放的下放,该合并的合并,该取消的取消,从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今年,深圳将继续落实277项的国家及省级事项的下放,同步减少133项行政审批事项。
二是做好“增”。在减少审批的同时增加服务,“i深圳”APP接入公共服务事项已达1458项,通过将分散的公共服务进行集中规范提供,让市民和企业享受更优质的服务。
三是突出“快”。快就必须减流程、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同时要利用高新信息技术、大数据助力政务服务,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老百姓少跑腿。比如,针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出“秒批”与“秒报”。截至2020年3月9日,深圳市电子证照库已纳入546种电子证照目录,全市共签发电子证照5107万次,有效期内电子证照存量达2081万张,日均数据交换量超过2000万条。
四是强调“便”。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完善网上办服务,推出就近办服务,将服务下沉到街道社区,让企业和市民办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