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强化“四种经济形态”引领——五论学习贯彻全省两会精神

原标题:强化“四种经济形态”引领——五论学习贯彻全省两会精神

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指出,我省已初步形成生态、循环、数字、飞地“四种经济形态”为引领的经济转型发展新格局。在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面对的困难挑战还很多,我们必须尽快疏通新旧动能转换通道,强化理念和布局,推动“四种经济形态”具体实践,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培育壮大生态经济。青海有独特的自然禀赋优势,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经济应成为青海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促进生态与农业、工业、文旅、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做强做优生态旅游、生态畜牧、中藏医药、高原康养等产业,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提高节能减排效率,培育新的增长点;提升附加值与竞争力,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稳妥有序推进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工作,不断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制度化和法制化,构建保障群众稳定收益的长效机制。

持续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对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还要坚持“种养结合、农牧互补、草畜联动、循环发展”,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循环农牧业;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加快重点地区和园区循环化改造,培育和引进一批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项目,构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高产出的循环产业集群,加快形成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得益彰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

着力发展数字经济。当前,数字经济在培育经济新动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我们要发挥气候冷凉干燥、清洁能源丰富等优势,建设大数据产业园、数字经济发展展示运行平台,组建数字经济发展集团,加快建设“云上青海”;紧紧抓住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和根镜像服务器布局青海的契机,推进5G网络和智慧广电建设,推广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现有产业、企业和产品,与国际国内市场耦合,发展平台经济,谋划和推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释放数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放大、叠加和倍增效应。

协调共建飞地经济。飞地经济是一种打破区划限制,合作进行跨空间开发,实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是实现我省各州资源互补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加强资源统筹管理,建设飞地产业园,在锂高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方面,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承接引进一批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促进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优化招商引资政策,谋划发展总部经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地区功能转型;依托对口援青等平台资源,稳步开拓省内外飞地,利用发达地区人才、技术和市场优势,推动青海产业借梯登高、借船出海;相关部门还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飞地经济”为青海发展聚能蓄势。(青海日报评论员)

相关阅读:
我省推出十二条措施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省降低非居民用气成本支持企业复工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