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成都琉璃厂出土大量五代至宋元瓷器

原标题:成都琉璃厂出土大量五代至宋元瓷器

五代时期窑户就有品牌意识了

成都琉璃厂出土大量五代至宋元瓷器

琉璃厂五代至宋元时期瓷窑遗址出土文物

昨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特向社会公布近期刚发掘完毕的一项重大考古成果——琉璃厂五代至宋元时期瓷窑遗址。发掘中获取了丰富的遗物标本,包括瓷器、陶器、建筑材料、窑具四大类,进一步揭示和掌握了成都琉璃厂窑的历史沿革、产品面貌、制作工艺、生产性质等文化内涵,为今后促进和加强对该窑的考古学、美术学、陶瓷工艺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开展相应的文物保护及展示利用工作,提供了可考的科学依据和珍贵的一手资料。

琉璃厂窑,又称“琉璃场窑”“华阳窑”,始烧于五代,延续至明代,历时700余年,是成都平原著名的古瓷窑场之一。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为配合成都市土地储备中心的用地需要,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位于锦江区柳江街道琉璃村6组、包江桥村1组的琉璃厂窑址开展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发掘面积近3000平方米。整个工地分作I、II两个发掘区,其中第II区的地层堆积保存较好,可分为3层:第1层为现代渣土层,多为建筑垃圾;第2层为清代地层,第3层为南宋晚期至元代地层;第3层以下为五代至两宋时期的窑炉和作坊建筑。

在本次考古发掘中,丰富的瓷器引人关注。据介绍,出土的五代至北宋早期瓷器的器形普遍偏大,胎体较厚重,常见碗、盘、盏、盆、炉、盒、四系罐、盘口罐、注壶、穿带瓶、器盖等,釉色品种以青釉、酱釉为主,器表有饰绿、酱色彩绘的做法,碗盘类器物的装烧方式流行使用支钉间隔;北宋晚期至南宋瓷器的器形普遍较小,胎体变得相对轻薄,器形种类减少,常见碗、盘、盏、碟、瓶、注壶、双系罐等,釉色品种以白釉、青釉、酱釉、黑釉居多,器表有用化妆土、酱彩装饰的做法,碗盘类器物的装烧方式流行使用石英砂堆间隔,其足底流行模印各种几何符号、文字和图案,可能代表了一定的商标、标志和款识意义,反映了当时窑户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元代瓷器的数量和类型都急剧减少,几乎只能见到黑釉碗,制作粗糙,胎体厚重。

值得一提的是,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墓葬2座。在一座三室并列的砖室火葬墓的中室出土了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赵文地券,券文直接墨书于垫板上,依稀可辨“火穴”“华阳县安养乡”等字样。据券文内容以及地券使用窑具的情况考古人员推测墓主人可能为当地窑工。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窑炉3座,均为斜坡式龙窑,以Y2和Y3的保存情况较好。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期复工的还有成都川剧艺术中心改扩建项目考古工地、地铁TOD川师段、西御河段等10个重点文物发掘项目。(记者李雪艳图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相关阅读:
林武签署第272号省人民政府令,发布《山西省国有企业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办法》 罗强出席成都天府新区2020年第一季度项目集中开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