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生产豆腐到日产25万个口罩,浦东法院法官快速执结127万欠款助力企业“抗疫”

原标题:从生产豆腐到日产25万个口罩,浦东法院法官快速执结127万欠款助力企业“抗疫”

从生产豆腐到日产25万个口罩,浦东法院法官快速执结127万欠款助力企业“抗疫”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社会对口罩、防护服、温度计等需求量急剧增加。原本以生产豆腐等豆制品为主的上海清美绿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在疫情期间转向了医用和民用口罩的生产,日产量高达25万个。巧合的是,在上海浦东法院的一起执行案件中,被执行人尚欠该公司115万余元及相应违约金,共计127万余元。为缓解企业在“跨界”生产中面临的资金压力,浦东法院执行法官马建军克服种种不利因素,以最快的速度为该企业拿到127.5万元执行款。

清美公司是一家农副产品生产企业,公司在职员工约有3000人。疫情当前,员工们的口罩需求非常大。尽管想方设法多方采购,口罩等防疫物资依然紧缺。为此,清美公司租赁了一家破产医疗厂商的设备和厂房,成立了自己的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并新增两条口罩生产线,用于生产一次性民用、医用口罩。

通过加班加点生产,清美公司的口罩日产量达到25万个。“在满足公司内部职工需求的同时,我们也为缓解防疫物资紧缺贡献绵薄之力。”公司负责人坦言,如此大规模生产口罩,让清美公司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

执行法官马建军在核查中发现,在其承办的一起执行案件中,被执行人江苏某零售有限公司尚欠清美公司货款款115万余元及相应违约金。目前,该零售公司经营情况持续恶化,公司债务问题频出,但已有部分资金被浦东法院冻结。不过,案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后,恰逢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法官赴外地执行存在诸多困难。同时,由于技术原因,异地查封冻结暂时无法实现网络扣划,如何才能尽快执行到这笔钱,成了摆在执行法官面前的最大难题。

经过反复讨论,一个跨省执行方案渐渐明晰。利用网络委托系统,经上海高院执行指挥中心积极协调,委托被执行人所在地法院对冻结账户进行协助扣划。3月2日,127.5万元执行款终于跨省全额扣划到浦东法院的执行款专用账户。为了将款项尽快发还清美公司用于口罩生产,浦东法院启动执行“绿色通道”,要求所有流程在当天务必全部完成。得知情况后,银行网点工作人员自愿加班加点,共同助力执行工作圆满完成。

直到确认全部案款已顺利到达申请人账户,马建军终于长舒一口气,“特殊时期,不仅确保原先的农副产品供给,还积极转产口罩、反哺社会,体现了企业高度的责任担当。所以我们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把执行款转到企业账户,为打赢这场防疫战贡献法院人的一份力量。”

栏目主编:王海燕

文字编辑:王闲乐

相关阅读:
住范儿刘羡然:疫情后有用工压力,低频家装业需更多关注 喊“假的”之后小区被堵门,封城48天湖北人生活你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