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欧洲告急!中欧经贸要遭殃?
来源:国是直通车
2020年1月23日,巴塞罗那高迪神圣家族教堂外部景观。中新社发汪虎摄
一夜之间,欧洲疫情更严峻了。
据最新数据,意大利累计确诊病例已达9172例,较上一日新增1797例,新增死亡病例97例
法国确诊病例已达1412例,文化部长和国民议会多位议员“中招”;死亡病例已达25例;
德国境内首次出现两例死亡病例,确诊人数破千;
西班牙确诊病例从8日上午的589例增加到9日18时的1204例,增加一倍还多;
疫情还在向东欧和北欧蔓延,波兰、瑞典等国已发现确诊病例……
随着疫情加速扩散,欧洲经济正迎来难度前所未有的一场大考。
欧洲经济要生病?
为遏制疫情扩散,意大利已把此前只在部分地区实施的“封城”措施扩展到全国,规定除可证明的工作、健康和紧急需求三种特殊情况外,全国范围内的民众不得擅自离开所在地。
禁令还规定,暂停包括意甲联赛在内的全国所有体育赛事,学校停课截止时间从原来的3月15日延长到4月3日,禁止露天酒吧、餐厅等场所的公众聚会等。
意大利总理孔特说,为阻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这是必须采取的严厉措施。“我们没有时间了。”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称,接下来的一周对意大利来说至关重要。如果该国疫情扩散势头有所缓和,欧洲其他国家估计不会轻易升级行政强制手段来防控疫情。但是,一旦意大利守不住,确诊病例急剧增长并继续输出病例,不排除其他国家也会跟进,采取更严厉措施限制人员流动。
崔洪建认为,考虑到欧洲国家内部的相互贸易与投资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如果类似“封城”“封国”的措施在更大范围内实施,将会打乱欧洲单一市场内部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给经济造成不小冲击。
“近年来欧洲经济本来就不被看好,复苏势头比较疲软。受疫情打击,预计经济会雪上加霜。”崔洪建说。
此前,经合组织(OECD)已将2020年欧元区经济增速预期下调至0.8%。低于去年11月预计的1.1%。
欧洲国家自己也比较悲观。法国经济部长勒梅尔称,疫情对法国经济的影响将是“严峻”的,今年法国经济增长将“毫无疑问”地降到1%以下。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日前发表声明说,新冠肺炎疫情的快速变化给欧元区经济前景和金融市场运行带来风险。欧洲央行正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及其对宏观经济、中期通胀和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并准备在必要时采取适当及有针对性的措施。
但实际上,“有针对性的措施”并没有多少选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认为,欧洲货币政策已经是负利率,债务率也依然较高,靠财政货币政策再加码来应对疫情冲击“空间已经非常小了”。
彭博商业周刊也报道称,在经历近六年的负利率和超过2.6万亿欧元的债券购买后,欧元区决策者的空间比其他经济体央行要小。
中欧经贸合作迎考验
欧洲经济若形势不妙,中欧经贸合作也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
贸易方面,长期以来,欧盟都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进口来源地。但据中方统计,今年1-2月中欧贸易额同比下降14.2%,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同比增长2%。东盟已取代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崔洪建坦言,近年来中欧贸易处于“瓶颈期”,一方面市场空间已经比较饱和,缺少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也给双边贸易造成阻碍。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妥善解决,疫情扩散态势又不能尽快得到遏制,“旧病新疾”叠加之下今年中欧贸易额可能会出现负增长。
据商务部数据,中国自欧盟进口主要产品包括机械器具、汽车及汽车零配件、电机电气设备、光学设备及零件等。
如果疫情进一步加剧,或对中国相关行业产生消极影响。
中欧贸易受到的影响也会投射到双方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上。
“现在正处在一个很关键的时点”,崔洪建说,中欧很多产业是处在同一条产业链的不同环节,缺了中国企业不行,没有欧盟企业也不行。但受疫情影响,现在双方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合作正面临考验。如果疫情持续时间拉长,企业可能不得不去寻找替代合作伙伴。因此,中国国内加紧复工复产,对巩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抵挡逆全球化非常有必要。
投资方面,受中国遏制非理性投资,以及欧洲加强对外资审查等因素影响,中国对欧盟投资近年来降幅明显。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对欧盟投资仅49.8亿美元,不到2017年中国对欧盟投资额的一半。
崔洪建预计,疫情之下中国对欧盟投资总体上仍将继续处于低位,但不排除某些地区、产业会出现新的合作空间。例如,如果意大利疫情得到控制,为尽快恢复经济,该国或将更加欢迎外来投资,这将给中国投资者带来机遇。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能否按计划推进也面临挑战。
这是中欧经贸合作的一件大事,双方此前都表示希望能在今年内达成协定。现在,谈判已经进行了27轮,最新一轮谈判在3月2-6日举行。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张晓强对国是直通车透露,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仍有待磋商的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欧盟希望中国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国企有误解;中方希望欧盟对外商投资审查框架标准能够更清晰明确,避免中国企业遭受不公平待遇。这些领域的谈判往往不能一蹴而就。
在人员往来因疫情受阻情况下,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怎么加快啃下“硬骨头”,将考验双方团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