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深圳发布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1+3”文件 关键技术攻关最高可获3亿元资助

原标题:深圳发布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1+3”文件关键技术攻关最高可获3亿元资助

昨日获悉,深圳日前发布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1+3”重磅政策文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和产业化体系,力争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

据悉,最新发布的“1+3”政策文件提出,深圳将加快推进坪山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城、大鹏国际生物谷等产业聚集区建设,大力发展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药物等研发制造,把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打造国际一流产业高地

深圳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1+3”文件,包括《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及《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年)》(简称《实施方案》)《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简称《行动计划》)《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三份配套文件。

根据《指导意见》,深圳将把握生物医药科技前沿发展动向,加速培育一批原始创新能力显著的优质企业,建设一批开放共享的产业服务平台,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引擎、全国生物经济先导示范城市、全球知名的生物科技创新中心与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

深圳提出,坚持“要素集聚+空间集聚”双核驱动,聚焦重点、突破短板、完善生态,实现生物医药产业链整合、价值链提升、市场链优化。到202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实现突破2000亿元,建成“一核多中心”错位发展格局,打造基础研发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专业服务等方面的十个重大产业支撑平台,争取药品临床批件超百个,实现二类、三类医疗器械注册上市产品近万个,基因检测数据产出能力全球第一,努力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构筑产业核心集聚区

《实施方案》提出,深圳加强全市高位统筹,积极争取设立药品、医疗器械审评中心粤港澳分中心,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同时,综合各区资源禀赋、发展环境和区位空间等条件,重点支持坪山区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主园区,加速推动福田区、光明区、龙岗区、大鹏新区等协同发展,突出各区发展优势,明确各区功能分工,构建协同创新、错位发展的“一核多中心”新格局。

打造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依托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加速形成生物医药创新研发、成果转化、生产制造的全链条产业生态体系,打造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核心集聚区。加快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临床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等联合打造药物临床研究基地。吸引全球潜力型初创企业落户,促进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聚集。推动企业生产制造规模化发展,打造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与产业化高地。

目前,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承载区,坪山集聚了数百家生物医药企业,已建成并运营的10个生物产业专业园区,同时拥有建成待入驻的深圳坪山高新区产学研基地和在建的生物医药加速器二期项目,为研发测试、成果孵化、创新创业平台等提供综合服务和有力空间保障。

事实上,坪山现有世界500强赛诺菲集团旗下企业赛诺菲巴斯德(疫苗)、中国医药集团旗下国药致君,以及海普瑞、海滨制药、翰宇药业、微芯生物、理邦精密、邦健生物、新产业生物、亚能生物等一批龙头企业,呈现出制药龙头企业集聚,医疗器械产品覆盖面广,高端有源、无源器械和体外诊断快速发展的趋势。

四大重点产业区各有特色

深圳还将打造深港生物医药创新政策探索区、光明生物医学工程创新示范区、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坝光国际生物谷精准医疗先锋区。

据悉,深圳将充分发挥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桥头堡”区位优势,打造生物医药创新政策探索区,加快突破共性关键核心技术,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先进生物治疗技术临床研究应用。同时,深化研发活动国际合作,联合国际机构开展新药、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并向国家争取对紧缺药品、医疗器械和生物样本的进出口实施特殊审批。

深圳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将把握光明科学城合成生物学、脑解析与脑模拟等生命科学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契机,构建高端医疗器械研发、转化、制造完整产业体系,创建高性能医疗器械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光明生物医学工程创新示范区。同时,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组建医疗器械共性平台,推进医疗器械注册人、合同研发生产等新模式发展。重点支持高端医疗器械特色园区建设,发展一批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小巨人”企业,促进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据悉,深圳将创新基础设施投入建设模式,强化园区建设顶层设计,创新科研设备投入机制和管理服务机制,协同推进空间供给、公共服务及园区管理,实现基础设施全到位、专业服务全覆盖,打造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

坝光国际生物谷精准医疗先锋区将聚焦基因测序、干细胞临床等前沿医疗技术研究,吸引全球精准医疗优质项目落地转化,同时引进国际科研团队、创新平台等合作项目,加快国际生命科技中心建设,推动坝光建立国家深海科考中心,依托“一库两园”配套基础搭建海洋生物医药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孵化推广基地。

深圳还将在南山高新区、尖岗山—石岩南片区、鹭湖科技文化片区、龙华银星科技园等片区布局生物医药产业。

关键“卡脖子”技术攻关最高可获3亿元资助

《行动计划》提出,深圳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资源和产业集聚配套等政策环境优势,抢占新一轮生物科技革命制高点,建设国际领先的生物医药科技中心和产业中心。

深圳真金白银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专门就创新激励举措的资助范围、标准进行了说明。对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并在我市进行转化的新药,根据其研发进度分阶段予以资助。对第1类化学药、1类生物制品、1类中药及天然药物,按实际投入研发费用的40%予以资助:取得临床批件的,给予最高不超过800万元资助;完成I、II、III期临床试验的,分别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单个企业每年资助最高不超过1亿元。

对符合条件的其他类新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品、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和通过国际权威机构(FDA、CE、WHO)认证药品与医疗器械给予不同比例和不同金额的资助。

针对关键零部件研制和关键“卡脖子”技术攻关,提升产业竞争力,按项目总投资的40%分阶段给予资助,项目实施里程碑式管理,最高不超过3亿元。

对投资额10亿元以上、20亿元以下的新建生物医药产业项目,按项目实际投入的10%予以水电补贴、研发费用资助、贷款贴息等综合配套支持。

鼓励各区扩大创新产业用地和用房供给,支持社会资本建设特色园区,积极引进创新型企业、专业服务型企业和“瞪羚企业”,园区建设按总投资的20%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

对符合条件的生产企业、科研机构等也给与不同比例和不同金额的资助。

相关阅读:
严控航空防疫关口,首都机场将T3-D区设为临时处置区 深圳重点工程复工率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