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CPI再“破5” 疫情对价格造成复杂冲击

原标题:CPI再“破5”,疫情对价格造成复杂冲击

继1月CPI破“5”后,2月全国CPI继续维持高位,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价格影响进一步显现。10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报告,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2%。其中,城市上涨4.8%,农村上涨6.3%;食品价格上涨21.9%,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7.9%,服务价格上涨0.6%。1—2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5.3%。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赵茂宏对2月CPI数据进行了解读。赵茂宏认为,2月份,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价格走势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冲击,CPI仍处高位,但涨幅有所回落。2月份,全国CPI环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同比上涨5.2%,涨幅回落0.2个百分点。据测算,在2月份5.2%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2.9个百分点,今年的新涨价影响约为2.3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占比较高,达四成多。1—2月平均,CPI比去年同期上涨5.3%,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3.7个百分点。

各大类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较多,成为带动CPI上涨主因。2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4.3%,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98个百分点;同比上涨21.9%,涨幅扩大1.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4.45个百分点。

食品中,鲜活食品价格持续处于高位。薯类价格环比上涨16.0%,涨幅扩大8.3个百分点;猪肉价格环比上涨9.3%,涨幅扩大0.8个百分点;鲜菜、鲜果和水产品价格环比分别上涨9.5%、4.8%和3.0%,涨幅分别回落5.8、0.7和1.5个百分点。

赵茂宏分析,食品价格上涨较多的主要原因,从供给方面看,主要是各地不同程度地实施了交通运输管控措施,部分地区物流不畅;人力短缺造成物资配送难度加大,成本有所上升;部分企业和市场延期开工开市,一些产品生产和供给受到影响,难以及时满足市场需要。从需求方面看,受“居家”要求与“避险”心理等因素影响,有的居民出现囤购行为,部分地区出现抢购方便面、肉制品和速冻食品等易储食品现象,甚至波及到其他食品,助推价格上涨。2月份,鸡蛋供应充足,价格环比下降6.9%,降幅比上月扩大3.2个百分点。1—2月平均,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1.3%,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20.0个百分点。

反观非生活必需品方面,价格则基本稳定。2月份,因疫情防控,部分商业和服务网点停止营业,一些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需求也受到抑制,供需均有收缩,价格基本稳定,部分项目价格甚至下降。

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0.1%转为下降0.4%;同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能源类价格有所下降,汽油和柴油价格环比分别下降5.7%和6.2%,居民用煤和液化石油气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0%和0.4%;春装上市延缓,服装价格环比下降0.3%。

服务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1.0%转为下降0.2%;同比上涨0.6%,涨幅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医疗服务价格环比微涨0.1%,飞机票、理发和宾馆住宿价格环比分别下降7.8%、2.5%和1.0%。

相关阅读:
应急管理部:今年全国较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5% 陕西谈陕北首富高乃则被查:向围猎干部行为拉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