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培养能打好国际体育官司的人才,要尝试从实践领域突破
孙杨案暴露多处对规则和
专业
未能吃透的情况。网络截图
孙杨被国际体育仲裁法庭禁赛8年一案在国内体育界引发舆论“海啸”,温州大学教授、知名体育学者、奥林匹克研究专家易剑东为此在专栏文章中提到,中国体育需要构建高度专业化的“体育事务专业团队”,其构成涵盖九大“务”。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他从中国体育涉外法务法规方面,着重提出建议。
易剑东在文章里写道,孙杨事件之后,“帮助中国运动员打国际官司”或许今后可成一门“生意”,但中国目前能做好这门“生意”的人少之又少。“打好国际官司至少要具备三种能力:第一,良好的外语能力,而且是专业外语能力;第二,良好的国际法律和国际司法实践经历;第三,对体育界的特殊规则和特点要有所掌握。”
易剑东告诉新京报记者,国内尚不具备培养此类人才的学术土壤,很多体育法学者都是“客串”;部分承接相关业务的律所有专门的律师,但数量仍然太少,大部分从业者很难同时具备上述三项能力。
易剑东认为,此前帮助孙杨赢得国际泳联内部庭审的律师刘驰正是非常合适的人选,“他有北大的背景,有在国外学法律的背景,以及跟国际体育组织法律领域专家相熟的背景。他被炒掉也深刻说明了,由于懂得人太少,反而让一些不懂的人凌驾在他们之上。”
国际体育官司这门“生意”要做好,急需三种素质合一的人才,在高校难以培养的情况下,“或许从律师事务所层面以及引进国际人才,才能在实践领域突破中国这个障碍。”易剑东说。
另一方面,国内体育领域熟悉国际规则的专业人才稀缺也是不争事实。“了解国际体育章程,熟悉国际体育运作规律,还要在具体的体育法律和纠纷事务当中经受历练,没有这三种能力,很难培养出理解国际体育规则的人。”
易剑东表示,“这些年来,中国以行政的方式介入国际组织,跟别人打交道很多,但实际上始终没有充分重视专业人才在其中的作用。一旦出现深层的矛盾,就会显出专业人才仍然欠缺。”
易剑东指出,体育院校培养这条路短期内走不通,可以尝试从实践领域突破。“拥有优势资源和经济支持的国家队通过聘用国际团队,或从市场上引入专业团队,如球探、经纪人、体育法学专家,以及其他国际领域的特殊稀缺人才,比如体育媒体服务,以此构建一个很好的体系。”
新京报记者刘晨
编辑王希翀校对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