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政务要闻第三突击队企业分队:一肩两担 初战告捷

原标题:政务要闻第三突击队企业分队:一肩两担初战告捷

第三突击队企业分队人数不多,任务不轻,他们要同时兼顾助力企业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两项任务,一肩挑两担,不分主和次。下沉半个多月来,企业分队的10名队员与杏花岭区工信局密切合作,初战告捷,26家规上企业在他们帮助下复工复产,目前正在对规下工业企业进行帮扶。

快结合

从2月19日开始,企业分队快速找准职责定位,明确工作开展模式。他们严格按照市委要求,牢牢把住“帮助基层、服务一线”使命定位,全体队员争当企业的服务员、守门员、信息员、战斗员。

工作刚展开,第三突击队队长王耀武与杏花岭区工信局武卫东局长就快速结合、同向发力、同步推进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沟通,围绕六个方面充分交换了意见:一是围绕两个任务各有侧重,如何统筹推进;二是围绕两支力量各有优势,如何融合整合;三是围绕不同类型企业,如何归类协调;四是围绕不同规模企业,如何分类施策;五是围绕复工复产,如何高效推动;六是围绕工作效果,如何取得实效。

在此基础上,企业分队与区工信局快速建立了“同步贴合”工作模式,坚持每日互通情况,每日协调同步,每日同步推进,达到同步工作、同向发力、深入开展的效果。

严防控

“做好防护,阻击疫情,是复工复产的前提条件,达不到这一点,都是空谈。”来自市纪委监委的干部张凯清晰地认识到。

作为企业分队队长,张凯将10名队员分成5组,首先集中学习,然后分散开来。首要任务就是帮助企业扎牢防护“篱笆栏”。

张凯介绍,他们10名队员对企业管理基本都是“门外汉”,即便有几名队员因工作关系与企业有联系,也是一知半解。

要工作,先学习。2月19日下午,10名队员到市供水集团公司了解情况,学习经验。

队员曹俊林对供水集团的防疫管理有很深感触:“真是大单位,做得好,开眼界,受启发。”

按照市里要求,结合学习体会,5组队员立即分头行动,首先围绕防控疫情,着重检点各企业物质准备、防控程序、隔离设施等是否到位。

问题确实存在。在一家矿山机械厂,队员们发现尽管有消杀记录,但整个办公区无任何消毒水存在过的痕迹。对此,企业负责人表示有消毒水。队员要求,有还必须用。几次检点,如今该企业消杀工作再无瑕疵;在另一家企业,突击队员发现缺少“隔离房”。按照要求,企业要设置专门的隔离房,一旦有员工出现发热等症状,要立即自行隔离,不能有任何耽搁。“很可能用不上,但不能没有。”在突击队员提示下,企业很快设置了规范的“隔离房”。

另一方面,突击队员们在工作中也发现,企业的防护物资上也有一些短缺。为此,他们与区工信局共同协调,凑集一批防护物资,帮助企业展开防疫工作。

解难题

在帮助企业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企业分队更重要的职责是帮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时期特殊,手续特别,企业在复工复产前,必须经过相应的审批。程序怎么走,审批哪里办,队员们在下企业之前,自己首先要了解清楚。

为此,队员吕斯宁、王泽宇,开始深入学习省工信厅《工业企业疫情防控工作导则》、太原市委《关于科学有序加快推进各类市场主体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杏花岭区《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实施方案》等若干通知精神。在此基础上,队员们又学习了防疫期间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策。

5天后,一套政策汇编完成组稿并印刷成册,成为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南册。共性问题一册指明方向,个性问题则需要个个破解。

在复工复产中,一家生产钢绞线的企业遇到难题,企业所在地道路管控严密,原材料进厂困难。不得已,他们只能将原材料放在厂区外,再由吊车跨墙起吊,转运进厂。成本大,时间长。接到反映后,队员们迅速行动,多方协调,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打开了生产空间;还有一家生产管件的公司,他们的一款用于挖掘机的轴承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受疫情影响,订单积压,再不赶工可能出现违约,甚至丢单。发现问题后,突击队员全程帮助,快速审批,让机器转了起来。

队员邢东东介绍,他们就是要迅速帮助企业打通“生产链、生活链、服务链”,让机器动起来,让企业动起来。

同时,针对规上企业复产复工后面临的一些问题,如生产链条上的企业同步协调情况,道路运输有待畅通情况,门店商铺还需加大开张情况,员工返并返岗规范管控情况,企业分队也提出相应建议,目前已上报至突击队指挥部。

再发力

经过认真细致的工作,杏花岭区规上企业的复工复产工作比较理想,企业分队也得到好评。3月3日,在巩固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新的工作任务下达,继续发力,协助区工信局,对规下工业企业的复工复产工作展开帮助和服务。

当天,10名队员划分任务,开始新一轮的工作。

(转载自太原新闻网)

相关阅读:
政务要闻太原杏花岭区活跃着3万名志愿者 政务要闻阳曲县:保障百姓“菜篮子”开足马力忙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