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最新发现:新冠肺炎患儿大多有这种情况

原标题: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最新发现:新冠肺炎患儿大多有这种情况

来源:广州日报

新冠肺炎疫情中,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作为广州地区儿童病例的定点医院,迄今为止已经收治了13例确诊患儿。

治疗过程中,该院较早发现患儿肛拭子检测呈阳性、肠道排毒的时间更长,以及治愈患者肛拭子复阳的问题;

在无症状感染的情况下,CT优于X光的检查手段;

儿童病例多为家庭聚集性发病,症状为轻型、普通型甚至无症状感染等。

经过不断积累临床经验并积极进行临床预测,该院临床团队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出发,不强调特殊用药,不主张过度医疗,并不断调整优化治疗方案,同时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广州市儿科研究所团队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儿童病例的临床特点,希望藉此协助其他救治儿童病例的医疗团队的诊疗工作。

目前的结果对新冠病毒肺炎儿童病例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该院目前已参与制定了广东省儿童患者诊疗专家共识,提交的修订要点被国家最新版诊疗方案采纳,对中国-世卫组织联合考察组的汇报更写入了联合考察报告。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最新发现:新冠肺炎患儿大多有这种情况

参与制定广东省专家共识

修订要点被国家最新诊疗方案采纳

汇报写入世卫组织联合考察报告

2月29日,《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发布。该报告在提到儿童病例时指出:“联合考察组获悉,儿童病例多是通过追踪成人病例家庭密切接触者的时候发现的。值得注意的是,接受联合考察组访谈的人未发现有儿童传染成人的情况。”

而这正是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医疗团队在2月20日对前来进行考察调研的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考察组所汇报的内容。

3月4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相比第六版所作出的修订,有不少也是参考了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提出的修订要点。

比如:

增加了“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的传播途径;

增加儿童的临床表现描述“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反应差、呼吸急促。”;

划分重型按照“成人”和“儿童”分别定义,根据国家儿科危重症的标准,增加儿童重型标准,增加儿童重型、危重型早期预警指标等。

从收治广州首例患者开始就进行肛拭子检测

率先把“双阴”列为出院标准

市妇儿医疗中心自新冠疫情发展以来收治的13例确诊患儿的救治历程,是临床医学团队与基础科研团队互为协作的过程。

早在1月24日,该院感染科主任徐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但粪-口传播也是可能途径:“我要提醒大家,这个病毒相应的受体在肠道黏膜中也有高表达,意味着肠道排泄物带毒的可能性很大。”

这不是个无来由的提醒。此前,该院临床研究团队通过回溯SARS病毒相关研究文献及基础研究报告,发现冠状病毒通过ACE2受体与人体结合,而ACE2受体在肠道和肾脏的上皮细胞表达高于呼吸道,再结合团队在治疗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等方面的临床检测经验,推测新型冠状病毒极有可能通过肠道排毒,继而提出:应当采集儿童患者的尿液、粪便样本进行检测。

1月22日,市妇儿中心收治了广州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儿童病例。当时,关于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机制及临床诊疗方案等尚未明晰,而全国范围内儿童病例还不多见。参考当时国家疾控中心发布的首批成人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后,该院临床团队感受到了压力:“考虑到儿童体质的特殊性,儿童患者会不会比成人更易感染?是否更容易加速进展成重症?”

该院感染科一方面对首例确诊患儿进行密切的临床观察,并且进行一系列血液生化和细胞因子检查,另一方面,请科研团队积极介入相关研究及讨论,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研判及提出假设。该院广州市儿科研究所团队查阅了大量有关感染SARS病毒的儿童病例报告和相关研究文献。基于冠状病毒通过ACE2受体与人体结合,而ACE2受体在肠道和肾脏的上皮细胞表达高于呼吸道的研究信息,研究人员提出:存在新冠病毒通过肠道排毒的可能性。

因此,从收治第一例儿童病例开始,市妇儿医疗中心就加做了肛拭子和结膜样本的检测。在1月25日,也就是徐翼提醒粪-口传播可能的第二天,该院首次发现患儿肛拭子检测对新冠病毒呈阳性反应。

发现咽拭子、肛拭子检测结果差异

适时调整出院标准

随着收治病例的增加,临床医生观察到,13例患儿中,大多数的肠道有持续排毒的现象,并很快发现部分病例咽拭子呈阴性而肛拭子呈阳性的情况,表明肠道排毒的时间更长。

述发现验证了科研团队早期关于在儿童病例中存在新型冠状病毒通过粪口传播的可能性的推测。

因此,在国家诊疗方案以咽拭子结果为准的标准下,市妇儿医疗中心率先将咽拭子、肛拭子检测同时转阴定为出院标准。考虑到患儿的隔离治疗时间有可能延长,临床团队积极做好患儿、照护家属及院外家属、医护人员的心理安抚工作,减少焦虑情绪,为持续顺利地开展临床观察、治疗工作提供了保障。

该院率先提出应在出院标准中加入肛拭子检测结果,这一标准被写入了2月下旬发布的《广东省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专家共识(第一版)》。

明确指出:

无症状感染的情况下CT优于X光检查的手段

市妇儿医疗中心团队在2月初就明确,CT比X光检查更能发现肺炎指征。

据了解,该院收治的患儿多为家庭聚集性发病,症状为轻型、普通型甚至无症状感染,部分患儿更是由于家庭成员疑似感染或确诊后隔离检查时才发现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在刚开始收治患儿时,市妇儿医疗中心团队采用的是用床边X光的方式,检查患儿肺部感染情况,但结果多为无肺炎指征,即使是在有咳嗽、气喘症状的患儿身上也是如此。

于是,该院团队提出加做CT检查以进一步了解肺部病变。通过CT检查发现,早期收治的10例患儿中有5例都肺部出现感染,其中两例更发现大面积病灶,从而为患儿提供了及时、对症的治疗。

临床和研究团队紧密结合:

流行病学专家到前线采集数据,临床团队从个例中提炼特诊

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院方介绍,自新冠疫情发展以来收治的13例确诊患儿的救治历程,是临床医学团队与基础科研团队互为协作的过程。临床与研究紧密结合、互相促进的特点得益于该院特有的儿科临床研究体系。

在此次疫情中,该院流行病学专家领导的团队加入到临床前线采集数据,提出问题和前线医生深入讨论并加以指导。

对科研具有高度敏锐度的临床团队在此次疫情中,基于临床的治疗观察形成经验,从个例中提炼特征,思考多个排毒路径的可能性并加以验证。

国内领先、富有实战经验的病毒实验室团队全力支持,加班加点进行检测工作并将信息反馈给临床和研究团队。

临床数据中心和基础研究科学家合作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儿童病例的临床特点,助力临床治疗。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伍仞通讯员周密

相关阅读:
17年后再上防疫一线,苏凤文:“战疫者”从不是一个人 湖北:全面禁食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与饲养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