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川省开展“脱贫攻坚纪律作风保障年”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下)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随着脱贫攻坚战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中央惠民政策密集出台,扶贫资金投入不断加大,项目资金管理部门多、使用链条长、涉及面广、监管难度大等问题更加突显,对干部的作风、纪律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同阶段就要有不同“打法”。在“脱贫攻坚纪律作风保障年”活动中,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监督第一职责,精准发力,下足“绣花”功夫,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脱贫成效得到群众认可、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2019年6月4日在广元市朝天区沙河镇白虎村举办的“百姓问廉”现场。
什么问题突出就治理什么问题
——把专项治理文章做深做透
政策性生猪保险是一项惠民惠农的好政策,也是助推产业扶贫的重要方式。但是,2018年下半年,德阳市纪委在监督检查时却发现一件咄咄怪事:广汉市高坪镇农民张某一头猪都没有养,却获赔生猪保险93.6万余元!
调查发现,畜牧站、保险机构和一些农户利益捆绑,通过虚构、虚增的办法“空手套白猪”,把生猪保险业务链变成了生财链。为了赚取更多的补贴,有的人甚至把死猪冻起来在不同时间地点拍照,冬天“死三遍”,夏天“死两遍”。
由此,一场针对涉农保险补贴专项治理的“清险行动”在德阳推开。2019年,全省推广了德阳经验,共排查涉农保险保费补贴问题2339件,立案审查调查440件477人,处分385人,收缴违纪违法资金8637万元,有力斩断了靠“保”、吃“保”、骗“保”的腐败链条。
由点到面,对个案暴露出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专项治理,是四川省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重要特点和有效经验。
什么问题突出就治理什么问题。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四川省纪委监委坚持一年一主题、步步深入,先后针对贪污侵占、截留挪用,弄虚作假、数字脱贫,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等开展专项治理,重点整治。
专项治理就要有专的思路和举措。“脱贫攻坚纪律作风保障年”活动中,不同层级有不同的治理重点、工作策略。省市两级重点解决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从制度层面把基层干部从束缚中解脱出来;县一级重点解决工程项目中的问题,严防“豆腐渣”工程;乡村重点解决惠民惠农资金到人到户中的问题,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群众身上。
专项治理还要有专的工作力量。泸州等地把专项治理工作单列,抽调专人组成专班,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将专项治理的工作措施、时限要求等分解细化,形成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完成清单,点对点印发职能部门,压实主体责任,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督促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合力。
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就能事半功倍。2019年,四川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4486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488人。与此相对应的是,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接受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量同比下降24.7%。
一项专项治理,净化一个领域。在查处问题的同时,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案件“剖开来”看,督促有关部门针对问题症结深入整改,健全制度机制,净化政治生态。
从“一卡通”管理问题到生猪保险清理,从清理扶贫“豆腐渣”工程到梳理排查涉农权证、农机购置补贴……一项项专项治理,清除的是脱贫攻坚战中的“绊脚石”,赢得的是群众实实在在的口碑。
去年7月18日,在西昌市开元乡政府大院里,19.1万元草原禁牧补贴款现场清退给105户村民。拿着失而复得的补贴款,村民杨伍呷连声感叹:“没想到还有这笔钱,没想到被侵占的钱还能要回来,政府的政策好、管得更好!”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推动构建大数据监管平台
前不久热播的电视专题片《国家监察》中有个案例让许多人印象深刻。雷波县溪洛米乡原乡长冯莹盈沉溺赌博,把67张特殊困难儿童生活补助存折据为己有,挪用资金88万余元。而该案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两边信息不通”,县民政局以为补助在正常发放,特困儿童家庭以为补助没申请下来。
这样的问题今后可能会越来越少。去年7月,针对冯莹盈案暴露出的发放补贴“一卡通”乱象,四川在全省推动建立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数据平台。截至目前,中央和省市确定的587项惠民惠农补贴项目全部纳入新版社保卡,通过大数据平台“阳光发放”。
凉山州扶贫办干部李俊介绍说,在数据平台上,补贴资金发放形成了“乡镇报送-县级主管部门审核-财政核对资金总额-县分管领导审批-银行垫付资金发放-财政报账”的闭环运行系统,所有操作全程留痕并可溯、可查,为各部门的有效监管提供了便利。
对此,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黄大立深以为是。他说,扶贫资金项目面广、数额大,仅泸州就涉及20多个部门、140多个乡镇、1500个社区、上百万群众,用看报表、审材料等传统手段根本“看不住”,而大数据平台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去年以来,泸州市依托政务云建设,打通数据“藩篱”,组织、审计、财政、工商、民政等23个扶贫领域主责部门实现信息共享。目前全市监管平台内有建档立卡信息、党员信息、户籍身份信息、财政供养人员信息、基层干部廉政档案信息等数据信息2000余万条。
在大数据平台上,扶贫、民生领域数据和户籍身份信息等自动比对,一旦出现不合规申报或违规操作,就会发出警告提示。
一名公职人员为自己购买插秧机获得1万余元的财政补贴资金。带着数据平台上弹跳出来的这一“异常”信息,泸州市纪委监委同志顺藤摸瓜,牵出了经销商与农机站工作人员勾结,骗取国家补贴资金的利益链,涉案人受到严肃惩处。
泸州市纪委常委、市监委委员邓修贵说,以前扶贫领域的巡访是漫无目的查找,现在是带着数据“台账”精准巡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019年,全市通过“大数据+精准巡访”共收集问题线索869件,成案率超过50%。
与数据平台配套建设的,是各相关部门进一步畅通信息公开渠道,完善村级金融服务网点、安装终端查询“一体机”、开通微信公众号和短信服务等,实现补贴发放公开查询。
“退耕还林补贴、高龄补贴、医疗补助……”虽然已是82岁高龄,但说起自己家的各项补贴资金的类别和数目,泸州市龙马潭区双加镇村民吕华南一点也不含糊。他告诉记者,现在每到一笔钱,手机上都会收到提醒短信,这是什么钱、谁发的,清清楚楚。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目前,我们正在加快建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审批系统,在‘阳光发放’的基础上推进‘阳光审批’,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确保每一笔扶贫资金、每一个扶贫项目都真正让群众受惠”。四川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王雁飞表示。
无处不在的眼睛和耳朵
——把监督力量下沉到扶贫一线
“今年村里合作社的补贴款有多少钱、怎么花的,为啥没在公示栏里看见?”“你是第一书记,为什么我们一个月都没看到你?”……
尽管只是广元市朝天区沙河镇白虎村“百姓问廉”大会的录像片,但从台上接受质询的领导干部紧张的表情、结巴的回答,仍能让人感觉到现场十足的“辣味”。
去年以来,像这样引导群众参与监督的方式,已在四川各市(州)全面推开,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成为无处不在的眼睛和耳朵,推动基层干部廉洁公开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达州市推行脱贫攻坚监督全覆盖廉心卡,卡上不仅有村里扶贫项目、资金发放情况,还有县乡党委政府、扶贫部门、纪检组织的联系方式。用手机轻扫卡下二维码,还可直接向纪委在线举报,既“廉洁干部”又“链接民心”。
广元市组建由市县乡纪委班子成员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任组长,纪检监察干部、媒体记者、群众代表为成员的四级监督员队伍,实现了对739个贫困村和有脱贫任务的1788个非贫困村网格化监督全覆盖。
多年在纪检监察一线工作的朝天区纪委书记彭鸿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反腐败高压态势形成的强大震慑下,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难点已从案件查处转换到发现问题线索,把监督力量下沉延伸到扶贫一线,释放群众监督的正能量,才更容易找准病灶、对症下药。
2019年以来,朝天区开展“百姓问廉”活动50余场次,参与“问廉”干部群众累计达9万余人次。其中,反映村社干部信访问题62件,立案审查12人。
村民张建友多次参加了“百姓问廉”大会。“问得最狠的那个就是我”,他笑着告诉记者,正因为他们盯得“梆梆紧”,“干部稍有差池就可能在大会上被问得下不来台,谁还敢在扶贫款上动手啊”。
摘掉贫困帽只是起点,不是终点;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要帮助贫困户走出贫困,还要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夯实基层监督力量是必然选择。为适应全省乡镇行政区划、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监督作用,从2019年起,泸州市探索建立了乡镇纪检组织清单制管理制度。
“召开四季度廉情分析会,针对改厨改厕、低保工作等,查找出8个廉政风险点……镇党委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10次……”在2019年12月古蔺县二郎镇纪委的任务完成清单中,不但记录了当月履行监督责任的项目,还详细列出了督促党委落实主体责任的情况。
每月末乡镇(街道)纪委都需要向区县纪委上交这份清单,同时印发乡镇党委,督促其切实履行党委主体责任。“有了这张清单,就有了工作抓手,也为压实主体责任提供了尚方宝剑”,二郎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余晓丽说。(记者石艳红|通讯员刘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