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对话盛希泰:疫情蔓延将推迟中国经济恢复,要打好消费牌

原标题:对话盛希泰:疫情蔓延将推迟中国经济恢复,要打好消费牌

“本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比2003年更加严重。对经济的显著影响持续时间会超过非典时期。”3月2日,洪泰基金创始人、洪泰集团董事长盛希泰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位有近30年从业经历的金融老兵,曾经多次遇到“黑天鹅事件”,但在他看来,影响或许都没有新冠病毒这么广泛和深远。

和“非典”不同,疫情在全球蔓延的速度和确诊人数已经反超, 3月3日,世卫组织发布最新数据,截至3月2日上午10时,中国境外64国新冠肺炎确诊共计8774例,较前一日新增1598例。

对此,盛希泰表示,疫情全球蔓延会推迟中国经济恢复速度,其受影响程度取决于各国处理效果。不过,具体程度目前不好估计,取决于疫情是否会全球暴发,“我认为暂时无需过于悲观”。

同时,他认为,与“非典”时期相比,当前中国的科技有了飞速发展,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和合理,资本和金融市场更加健全且抗风险能力更强,消费市场的容量和弹性更大,要打好消费牌。同时,以人工智能、5G等为代表的高科技和新经济领域,孕育了极大的增长空间。疫情对投资行业有一定冲击,但不会引发所谓的洗牌,仅仅是优胜劣汰的催化剂而已。

疫情全球蔓延推迟中国经济恢复影响程度取决于各国处理效果

新京报:近日来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尤其是韩国、日本等地,这对全景经济会带来什么影响?

盛希泰:本次疫情首先一定程度上中断了中国的供给能力,加之随后日本和韩国的疫情蔓延,以中日韩为首的亚洲供应能力受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球的供应链,短期内影响全球经济增速几乎是可以确定的,疫情的全球蔓延趋势尚不明朗,我们不能低估疫情潜在的全球影响。

传染病大规模暴发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并不乏先例,2009年的H1N1流感流感首先在美国和墨西哥爆发,历时一年多,影响全球多个国家,H1N1流感叠加次贷危机的影响,最终导致当年全球GDP总额约下滑5.15%。

面对本次新冠疫情,我国政府的反应速度较快,充分利用政策降低实体经济运行压力,货币政策也适当的依照当前局势进行了调整,无论是在控制疫情还是在稳定经济方面,处理都比较优秀。但在疫情有全球蔓延趋势的背景下,对全球经济的最终影响程度还是要看各国对疫情的处理效果。

新京报:中国在内部防疫的同时,还要面临外部输入风险。这对中国经济会不会“雪上加霜”?

盛希泰:外部影响确实会有,外部影响可能延长疫情的影响时间,推迟经济的恢复速度,具体程度目前不好估计,取决于疫情是否会全球爆发,但我认为暂时无需过于悲观。以2009年的美国H1N1流感为例,这场大瘟疫感染人数上千万,死亡人数以万计,对美国GDP以及众多产业冲击巨大,美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影响不可谓不大,但美国次年依然顺利走出了阴霾。

新京报:我们该如何应对?

盛希泰:一方面,消费始终是经济发展的压仓石。通过减税、降负、补贴、增加流动性和政府支出,促进就业和恢复消费者信心和消费能力是当务之急。另一方面,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科技基建等手段促进产业增长与恢复,让更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更长期的发展。

新京报:全球资本市场也因为疫情出现了较大波动,你认为后续的发展趋势将会如何?

盛希泰:2月28日,美股出现了大跌,黄金也出现的同步下跌,黄金没能很好的对冲风险,是市场信心缺乏的表现。市场信心的恢复需要时间,但疫情过后的长期趋势应该是稳定的。2009年H1N1流感疫情的第一个高峰期美股也曾受到重大冲击,流感叠加次贷危机的影响,导致标准普尔500近一个月内跌幅达5%,但回调仍然是短期,没有影响长期的趋势。

新京报:面对全球的防疫需求,你认为哪些行业和概念将受益?

盛希泰:短期看医疗行业中的相关细分领域再疫情期间的需求会大幅增加,长期看为了对冲这类风险,企业对降本增效、现金流优化、无人化生产场景的重视程度可能进一步提高,这些方向正好都是To B企业的发力点,所以我对To B行业是持续看好的。

新冠肺炎对经济影响超过非典要打好消费牌

新京报:相比17年前的非典,这次的“经济战疫”有何不同?

盛希泰:当前中国与2003年的中国处在两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之中,“非典”时期全球经济处于上行周期,全球GDP在2002年到2004年增长率分别是2.18%、2.96%和4.40%;而中国GDP在同时期增长率分别是9.13%、10.04%和10.11%。而当前全球经济处于下行周期,中国经济也处于一个不断调整结构、放缓增速的平稳周期之中,所以当前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和“非典”时期都是完全不同的。

从总需求的角度来看,这次疫情对消费的影响肯定是万亿级别的,从总供给的角度来看,新冠疫情影响区域也大幅超过“非典”时期,叠加不断下行的内外部环境来看,我认为本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比2003年更加严重。对经济的显著影响持续时间会超过非典时期。

不过,和非典时期相比,当前中国的科技有了飞速发展,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和合理,资本和金融市场更加健全且抗风险能力更强,消费市场的容量和弹性更大,这些都是更积极的方面。我尤其关注到科技在本次疫情战斗中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无论是网民数量、还是数字化技术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互联网、AI等科技手段的应用极大的助力了本次疫情的防控、信息的传递、物资的供应等方面。这表明随着科技的发展,人面对自然灾害的能动性大大加强了。

新京报:与“非典”时期相比,当前我国在进行经济恢复时,手里多了哪些底牌?

盛希泰:任何时期,货币和财政政策都是经济恢复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前几天央行逆回购投放1.7万亿流动性,释放的不只是流动性,更是信心。中国的国家财力也与2003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当时我们一年的财政收入才2万多亿元,而2018年超过18万亿元。

今年与非典时期相比有大不同,产业结构、金融资本市场、消费市场都不可同日而语,新的希望或许就在其中。

首先,2003年中国的产业结构还是非常传统的。而今天,以“人工智能”“5G”等为代表的高科技和新经济领域,孕育了极大的增长空间,更丰富和多元的产业结构提供了承压的基础。

其次,随着金融业的改革,特别是证券发行方式的改革以及科创板的推出,中国的资本和金融市场已经很健全并且与国际接轨。2003年中国的金融业和资本市场还在起步阶段,规模与如今也无法相提并论。今天的中国可以更好的借助金融和资本市场来恢复经济,与此同时金融和资本市场的风险承受能力也远远超过非典时期。

最后,现在80后、90后、00后等年轻群体已经逐渐成为了主流消费人群,这个群体的消费理念和需求与上一辈是完全不同的,居民财富的增长,物质的极大丰富、线上消费的崛起,这些都决定了当前消费市场的多元性、包容性和潜力远远大于非典时期,我们有更多打好“消费牌”的底气。

新京报记者许诺编辑徐超陈莉校对李世辉

相关阅读:
特写:滞留武汉外地人安置点见闻 战“疫”青春吐芳华——追记贺州灵峰卫生院副院长钟进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