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苏联版“楚门的世界”!银熊奖神作更像场行为艺术丨揭秘

原标题:苏联版“楚门的世界”!银熊奖神作更像场行为艺术丨揭秘

苏联版“楚门的世界”!银熊奖神作更像场行为艺术丨揭秘

《列夫·朗道:娜塔莎》海报。

第70届柏林电影节刚刚落下帷幕

【故事】

借科学家之名,还原苏联生活

这部电影虽然片名中有“列夫·朗道”这位前苏联“典型的浪漫派科学家”的名字,其实讲述他的篇幅很短,而影片的大部分时间都充斥着冗长的、散漫的、醉醺醺式的对话,对话的主角是厌世的中年食堂老板娜塔莎(娜塔丽娅·贝瑞兹娜亚饰)和她无礼的年轻同事奥尔加(奥尔加·什卡巴尼亚饰)。这两个女人端上食物,和顾客调情、斗嘴、大笑,谈论恋人,为爱的本质而争吵,有时甚至会打起来。在精确还原的苏联生活场景中,这些半即兴的场景一开始有一种随心所欲、坚不可摧的力量,但慢慢地就开始陷入拖沓、重复的泥淖。就像有评论家认为的那样,“粗糙的、未经修饰的自然主义与情感上的真理不是一回事。”

苏联版“楚门的世界”!银熊奖神作更像场行为艺术丨揭秘

《列夫·朗道:娜塔莎》剧照。

该片是导演伊利亚·赫尔扎诺夫斯基的第二部作品,2005年他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4》,获得了鹿特丹电影节最佳影片奖。之后开始筹备自己的下一部作品,其间偶然读到“因凝聚态特别是液氦的先驱性理论”而获得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前苏联物理学家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妻子的回忆录,彻底迷上了列夫·朗道这个公共形象和私人生活有巨大差距的杰出科学家,想拍摄一部他的传记电影。该片的外文片名叫《DAU. Natasha》,而DAU便源自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Lev Davidovich Landau)名字的最后三个字母。

【拍摄】

不像电影,更像微型世界纪录片

《列夫·朗道:娜塔莎》在艺术上有何独特之处?这还要从它的拍摄方式上说起。2005年,该片立项,导演在圣彼得堡开始影片的前期筹备工作。然而,直至开拍前一周,导演才明白项目前期创作内容是完全错误的,最后只能重新制作,采用“楚门的世界”(1998年的电影《楚门的世界》中,故事的背景是一场荒谬而又残酷的浩大真人秀)式的拍摄方法,剧组在乌克兰东部的哈尔科夫郊区开始拍摄,他们在一个宛如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废弃泳池上建造了13000平方米的场地,还原了1950-1960年代的苏联城镇和物理研究所。

苏联版“楚门的世界”!银熊奖神作更像场行为艺术丨揭秘

《楚门的世界》中整部影片的背景是一场巨大的真人秀。

整个剧组由大量非职业演员组成,包括400个主要演员和10000个临时演员。非职业演员是制片人从全国试镜数据库中找到的,演员试镜数量在210000到392000之间。很多临时演员都出演他们真实生活中的角色:清洁工、女服务员、学者、党员、教徒、艺术家,有时还请来现实生活中的罪犯,拍摄他们摧毁某些年代感建筑布景的镜头。临时演员中还有很多真正的艺术家和科学家,包括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戴维·格罗斯、神经科学家詹姆斯·法伦、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艺术家包括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卡斯滕·霍勒、剧场导演彼得·塞拉斯,还有威廉·达福、夏洛特·兰普林等电影人。

这些“演员”在搭建的场景里尽可能地按照苏联20世纪中叶的生活方式生活,他们穿的衣服、发型、食品包装、香烟品牌等都追求真实,使用“卢布”作为生活交易的钱币。一些上了年纪的临时员工扮演看护人角色,对试图错误使用货币交易的行为进行训斥。如果有人进入物理研究所,他们的证件还经过门卫检查,询问他们到此来访的目的。

苏联版“楚门的世界”!银熊奖神作更像场行为艺术丨揭秘

《列夫·朗道:娜塔莎》剧照。

2011年,苏格兰制片人埃迪·迪克去乌克兰的剧组和导演讨论合作事宜,被告知这里是1953年的苏联,迪克被剪成那个年代的发型,当地一家眼镜店很快给他订购了一副更符合那个年代的眼镜框,还得到那个年代的“护照”和一些卢布。迪克说,“我不确定我们到访时,剧组每个人已经开始做拍摄的事情,但是确定每个人都在做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他看到武装警卫队在巡逻,人们在咖啡厅吃饭,三四名科学家正在实验室进行实验,记者们正在准备当天的报纸,建筑师们正在研究未来的哈尔科夫计划,一切就像1960年代一样。

迪克甚至参观了DAU公寓,并见到了由俄罗斯演员拉德米拉饰演的妻子诺拉。拉德米拉穿着优雅的衣服下楼,和迪克等人一起喝了半个小时茶,谈话期间她一直在诺拉的角色里。这层幻觉一直维持着所有人和所有事。迪克说,“我们也从未违反规则,从来没有向任何人说过,‘这是怎么回事?’你会发现自己被里面的氛围所迷住,我们也就顺其自然。”但是纵观迪克的探班过程,他看到这里并没有在拍电影,更像是在拍一部真实的生活纪录片。

《列夫·朗道:娜塔莎》变得不像一部电影,更像一个运转中的微型世界,在这里,可以看到演员吃饭、工作、睡觉。有些演员搬到乌克兰的哈尔科夫,在这里住了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2009年,德国摄影师于尔根·俞格斯,在三名工作人员陪同下抵达研究所,历时三年拍摄了700小时素材,但这仅仅是“实验”的一小部分。剩下的时间里,人们显然在不被人注意的情况下继续他们的苏联生活。

【幕后】

700小时素材可能剪出更多作品

自2005年立项开始,导演伊利亚·赫尔扎诺夫斯基就一直全身心扑在这个项目上。其实,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电影《列夫·朗道:娜塔莎》只是《列夫·朗道》公开的第一部分,导演还会从700个小时的素材中剪辑出13部电影和3部剧集,其中正在后期制作的4部作品预计会在今年或明年的电影节上亮相。而在去年,该项目就已经在巴黎、伦敦、柏林举办三个沉浸式展览,将其演变成一场大型社会实验。

苏联版“楚门的世界”!银熊奖神作更像场行为艺术丨揭秘

《列夫·朗道:娜塔莎》剧照。

《列夫·朗道》“楚门的世界”式的拍摄方式让很多人称之为“神作”,但它也似乎模糊了真实与虚构,艺术与伦理之间的边界,片中大胆的虐待场面也让许多观众中途退场。正如德国导演法斯宾德的“缪斯女神”汉娜·许古拉说:“伊利亚不是一个戏剧导演,更像是一场盛典的策划者。”

新京报记者滕朝

编辑黄嘉龄校对刘越

我省全面开展2020年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工作 省委组织部提出四个方面工作要求 李杰翔在口罩生产保供工作专题会议上强调 守牢质量底线 实现满产达产 全力以赴做好口罩生产保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