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两手抓 两促进:深挖藏药潜力不停歇

原标题:两手抓两促进:深挖藏药潜力不停歇

藏药,这一有着青藏高原独特标签的药物品类,如今正在高原百姓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我省相关政策的扶持、企业自身不断创新,也使得藏药早已迈出本省,走向全国,并逐渐走向世界。

套上白大褂,戴上帽子、口罩,穿好鞋套,用酒精清洗好双手,2月25日,在做好一系列严格的防护措施后,记者走进了青海帝玛尔藏药药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目前因为有些药材供应还没有到位,因此公司现在只生产包括流感丸在内的几种药品。”青海帝玛尔藏药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耀华边介绍公司目前的生产情况,边带我们来到了药材的储存仓库。只见仓库内数十个货架纵向排开,上面堆满了装满药材的麻袋。“这些都是年前储备的,其余的药材也正在陆续补充上来,我们也在与供应商积极协调,保证货源,确保公司能够尽快恢复其他药品的生产。”

与其他生产企业不同,药厂的产品并非只需要单一或几种原材料便可生产,很多时候一种成品药需要多种药材精炼而成,而一些成品药的药引因为一样或者相似,使得某种药材的需求量十分庞大,因此,药厂能否及时复工,取决于储备是否充足。“依照现有的储备和原材料购买的情况看,储备还是很充分的。”李耀华信心满满地说。

作为西宁市生物园区内为数不多的藏药生产企业之一,帝玛尔生产的藏药不仅畅销本省,在省外也广受认可。“以2月1日复工后生产的流感丸为例,目前我们已经生产了14批,共1330件流感丸,现在这个药仍在生产当中,可见我们的藏药如今在市场上是十分畅销的。”李耀华说。

走廊拐角处,一阵阵机器运转的声音慢慢清晰起来。在包装车间,三名一线工人正在将包装完毕的药品再次打包分装到纸箱内。

“目前很多药品由于原材料不足无法生产,所以包装车间的人数和工作量做了相应调整。目前包装车间里只有4个人在工作,平均一天包装95件。”李耀华说,如果满负荷生产的话,95件药品一般一上午就包装完了。

因为进入药品生产车间需要做进一步的消毒和防护,因此记者只能隔着窗户一探药品生产的过程。只见两名工人将成粉状或块状的药品放入机器的投放口,经过机器内的一番转化,最终黄豆般大小的药丸就会散落在最下方的操作台上。而这些药丸当中有一部分要被送到检测中心做进一步的分析、化验,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和药效。

在帝玛尔藏药的检测中心,一名化验师正在用机器称量流感丸的重量。“我们生产的流感丸重量一般控制在每十丸2.3—2.7克之间。”这名化验师说,公司的所有药品每一批次都会经过严格的检验,并留样抽检。

“取材,优中选优,不计成本。制造,精益求精,尽善尽美。”这是悬挂在帝玛尔藏药药业有限公司办公大楼内最显眼,也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李耀华说,帝玛尔藏药的前身是海南州藏药厂,是当时全国第一家规模化藏药生产企业。如今随着我省对藏医药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公司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要做的就是生产百姓需要的放心药,用安全、卫生、放心、纯正的藏药,打开省外,乃至国外市场的大门。”

如今,经过多年的发展,帝玛尔藏药不仅拥有18个国药准字产品批号,形成了7大系列,百余种产品,而且在我省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公司的产品已在北上广等多地打开了市场,并逐步形成了区域化的销售中心。“我们就是要积极开拓藏药市场,让全国人民享受到品优价廉的青海藏药。”

藏药讲究传承,但也在顺应时代所需,逐步迈开了创新的步伐。李耀华说,为了进一步促进我省藏医药的发展,公司已经联合省外的研究机构共同开展藏药经典名方的开发。同时在产品研发上,公司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等知名机构合作,对藏药产品做进一步的改良和提升,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公司还设立了研发实验室,为的就是在继承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进行药品的高端研发,以扩大藏药的影响力,在拓展藏药产品的种类,完善产品结构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从而提升青海藏药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进一步挖掘我省藏医药的发展潜力。(郑思哲)

相关阅读:
首家方舱医院休舱!武汉这三个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 3月1日江苏无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