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武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发生了!
来源:牛弹琴
(一)
最近,过得都不知道是星期几。但昨天,我总觉得,在武汉,一个有点标志性的事件发生了。
那就是武汉第一家方舱医院休仓了。
按照媒体报道,3月1日下午2点15分,武汉市硚口武体方舱医院,随着34名康复的患者出院,这个方舱医院将进行休舱处理,不再接收患者。
另外,入驻硚口武体方舱医院的山西救援队医护人员待命,救援物资和设备进行封存,原地待命。
再强调一下,这是武汉第一家方舱医院休仓。
第一家!
同一天,根据新华社报道,另一家方舱医院——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也有大规模治愈患者出仓,多达132人。
意味着至少在这一天,这个方舱医院又多空出了132个床位。
这都说明什么?
从小里说,作为疫情重灾区的武汉,现在已经不缺床位,轻症正在大量治愈;从大里说,武汉的疫情防控,应该正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武汉,原来最缺的是什么?
床位!
原来很多让人悲伤的新闻,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一床难求。
另外,武汉之所以病亡率高,按照一些专家的分析,也是因为缺少床位、缺少救治,往往轻症拖成了重症;还有,之所以扩散不断发生,就是因为一些人只能在家隔离,这反而加剧了疫情扩散。
反正刚开始很多天,武汉一直没找到有效方法。
最终,有高人指点,建方舱医院。
赶紧把体育场、会议中心等改一改,搭个床位,不就上万个床位了吗?重症不在这,轻症可以收过来啊,这样,既避免了疫情扩散,还有助于集中治疗。
我总认为,如果要评选这次武汉保卫战的最大创新,那非方舱医院莫属,没有之一。
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就感慨:
方舱医院的大规模使用,在我国医学救援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
方舱医院的建设,在防与治两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今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重大灾情疫情、迅速组织扩充医疗资源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
一将无能,真是累死三军。
但思路一变,情况确实就大变。
于是,一个月内,武汉新建了16家方舱医院,开放床位13000多张。大批病人被集中收治。
方舱医院不仅仅是生命之仓,但像是一个社会学试验。这里医患关系很和谐,还出现了很多有意思的新闻,比如,让美国政治学者福山都转引的读书“清流哥”;还有方舱医院里的集体舞,以及各种抖音段子。
这里还建立了医患临时党支部,其乐融融的气氛,让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不由说:“有医生感慨,感觉二十年前那样的医患关系又回来了。”
确实,疫情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很多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刻反思,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二)
数据是冷冰冰的。最近,我们看到了太多让人悲伤的数据。
但第一家方舱医院休仓的背后,却是一系列让人高兴的数据。
按照前几天公布的数据,目前在武汉,方舱空余床位有5600张,真正实现了“床等人”。而且,隔离点的床位也已经出现大量空余。截至27日,隔离点的空余床位达到37208张。
一床难求,已成了过去。
国新办前天在武汉发布会透露的信息,武汉的每日新增确诊,也已由最高峰2月13日的3910例,下降至2月27日313例(当然后面也有所回升);相关的病亡率,也从1月26日的最高点9.0%,下降到现在的4.4%。
这都是好事啊。
更要看到,新增确诊病例,百分之八九十,都是从疑似转过来的,那意味着都在隔离状态;死亡率下降了一半,意味着治疗产生了积极效果。
与这相关联的,还有一系列向好的全国数据。
3月1日公布的数据,湖北以外,全国30个省份新增确诊病例,只有3例。
14亿人口的中国,扣掉湖北还有13亿多,只新增确诊了3例。
这是什么概念?
我就不用多说了。
现在,武汉出现了第一家休仓的方舱医院。
接下来,肯定会有第二家、第三家。
最后,再简单说三点吧:
第一点,这是一个信号,标志着形势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所以,哪怕是湖北,也有不少县市,列为了低风险区域,可以开始复工复产了。所以,昨天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乐观估计,除湖北以外,全国其他省市,估计4月底可摘下口罩了。
第二点,大家还是要沉住气,拐点毕竟还未到来。
这么大的疫情,多做最坏打算,不是坏事。别忘了,领导人也警告过,疫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防控正处于吃劲的关键阶段,中国还丝毫大意不得。比如,按张伯礼院士的判断,至少到3月底,武汉的形势才会明朗。不排除某些数据会有所反弹,大家必须沉住气。
第三点,中国下一阶段的任务,可能会有所变化了。
两大任务,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复工复产不会变,流动的中国,又将流动起来了。但在疫情防控方面,以后可能还要增加一个重要任务:
防境外输入。毕竟,在北京、在深圳,都出现了境外输入的病例,真是大意不得啊。
病毒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中国上半场,世界下半场。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啊。
这是一个特别漫长的春天,一个让所有人永生难忘的春天。但武汉姗姗来迟的春天,毕竟也要来了。
今年武汉的樱花,应该会开得更灿烂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