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1813家企业名带“新冠”,改得完吗?

原标题:评论丨1813家企业名带“新冠”,改得完吗?

对待“新冠病毒”,我们应该高度警惕;对待“新冠”字样,大可不必杯弓蛇影。病毒面前,少一份迷信与心虚,多一份平和与自信,便多一份抗疫的“免疫力”。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让一些人闻“新冠”色变。

据红星新闻报道,近日,成都人熟悉的主打月饼、粽子的新都冠生园食品公司,因为商标为“新冠”,不少网友建议改名。网友翻出自己家中的“新冠”月饼礼盒,发文说:这个著名商标的牌子怕是砸了;还有网友表示“看来这月饼厂的广告词该改改了”,并配上写着“新冠让相聚更甜蜜”广告语的礼盒照片。

1813家企业名带“新冠”,改得完吗?

无独有偶,青岛市区有一条3.5公里长的“新冠高架路”,因为有市民认为“新冠”名字不吉利,路过这条路时“心里不得劲”,便郑重其事地给市长信箱写信,建议改名。

谈“新冠”色变,其实大可不必。“新冠”不天然等于“新冠病毒”,病毒简称只是巧合。以撞车“新冠”字样为由要求改名,于理于据都难有说服力。

当事方的态度是理性的。对于市民呼吁,青岛市长信箱回复:新冠高架桥是2011年由市政府命名,命名合法合规,为了保持地名的稳定性,可改可不改的地名,一般不予更改;而对于另一起改名建议,新都冠生园公司负责人也明确表示,“不考虑更名,不可能更名”,毕竟品牌已经有了三十多年。

这才是该有的态度。“新冠”二字没有原罪。事实上,我国有大量的企业、商标、街道、地名等都带有“新冠”字样,且存续已久。搜索统计,上面几类里,全国有大约两千例以“新冠”命名。

通过启信宝查询,全国目前有1813家在营业企业名称中带有“新冠”,涉及地产、科技、文化、机械等多个行业,最早的成立于1991年。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网查询,共有178件商标与“新冠”有关,“新冠月饼”“新冠炭烧”等在列。

即使在疫情期间,也有“新冠”企业诞生,丝毫不受“新冠病毒”影响。例如2月24日,东莞新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业务范围登记为研发、产销第二类医疗器械(医用口罩)、日用口罩(非医用)等。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上海嘉定区、济南莱芜区、云南个旧市均有“新冠路”,成都也有新冠大道。在云南个旧市,有一个乡叫新冠乡;在山东也有个冠县,一些快递公司的业务范围直接标注为“新冠县”。

如果因为“新冠”字样的巧合,上述相同的名称就要改掉,那可真是替民政部门和知识产权部门操碎了心。如果沾有“新冠”就不吉利,那新冠乡的群众又该咋活呢?甚至人名中带“新冠”的人要不要惶恐终日?

路名、桥名、地名,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是一种约定俗成;企业名、商标名,代表了市场主体的品牌价值,是一种无形资产。它们的“名号”,经历了时间的沉淀,或市场的洗礼,无疑具有价值延续功能。如果因少数人觉得“心理不适”就要其改名,显然把严肃当成了儿戏。

其实,关于“新冠”的撞名和更名,多数人会一笑而过,或者斥其一句“没事找事”。但值得留意的是,给市长信箱写信要求更名等行为背后的行为心态,是不能轻易一笑而过的。这里面或许有迷信成份,认为不吉利所以要改;也可能疫情阴影下,看啥都杯弓蛇影,负面心理暗示强烈;又或如网友所说,缺乏独立思考或思维僵化所致。无论哪一种,对于当下的抗疫都是没有助益的。

对待“新冠病毒”,我们应该高度警惕;对待“新冠”字样,大可不必杯弓蛇影。病毒面前,少一份迷信与心虚,多一份平和与自信,便多一份抗疫的“免疫力”。

红星新闻评论员文阳

相关阅读:
光大集团:为赴鄂及在鄂医务人员提供度假及酒店免费体验 北京“健康宝”上线 可查个人健康、供复工出行防疫参考